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h-指数在期刊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指数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文献计量指标评价体系。本文以国内14种眼科学期刊的问卷调查结果为参照,探讨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基金论文比、h-指数与读者排序平均值的相关性,发现h-指数与读者排序平均值的相关性最强(r=-0.759,P=0.002)<\i>。说明,采用h-指数对期刊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且在一定程度上与读者对期刊的排名相一致。同时以JCR内科学133种期刊为样本,特征因子(Eigenfactor)为参照,对h-指数及传统文献计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h-指数与Eigenfactor的相关性最强(r=-0.963,P=0.000)。<\i>因此,我们认为h-指数对期刊的排名更能代表期刊的真实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h指数评价期刊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银华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6):809-811,815
本文对2003年我国被SCI收录的部分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和h指数排名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h指数有其独立性,有其特质。在对期刊质量进行评价时,h指数是对影响因子的一种有益补充工具。同时,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指数kb,可以用来分析期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SCI期刊的h指数与影响因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影响因子排在前50名的中国SCI期刊(不含港、澳、台期刊)的h指数,并依h指数对期刊重新排序,发现有21种期刊排名位次下降、28种上升、1种不变。与影响因子相比,期刊h指数能够深刻揭示期刊的原始创新能力,以及整体的、长期的影响力。h指数能够纠正载文量低、综述类文献等因素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虚增效应或误差,也能部分消除学科因素的影响。h指数对于大载文量和低影响因子期刊而言,是一个更客观、更适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如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标、h-指数等都属于正向评价指标(用于评价科技期刊"好"的程度),缺少反向评价指标(用于评价科技期刊"差"的程度)。结合科技期刊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为完善科技期刊的评价体系,建立了一个科技期刊反向评价指标——科技期刊零被引论文率(Rate of non-c ited artic les,简称RNCA)。基于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进行检索,计算出我国12种眼科学期刊2年、3年、5年和10年RNCA,并探讨眼科学期刊RNCA与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h-指数等指标的相关关系。通过问卷调查,确定12种眼科学期刊在读者心目中的实际影响力,利用等级相关统计方法,探讨了12种眼科学期刊2年、3年、5年和10年RNCA与其实际影响力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提示,科技期刊RNCA用于科技期刊反向评价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5年RNCA用于科技期刊评价优于2年、3年和10年RNCA。  相似文献   

5.
以《2003年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为依据,将影响因子按高低划分为11个区域,分学科统计了各区域内期刊数量,展示了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分布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6.
作者机构分布情况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行的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如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均属被引指标,因而可通过提高自引人为操纵,致使其作为期刊评价指标的公正性受到质疑。为寻求更为客观的期刊评价方法,本文探讨了应用作者机构分布情况评价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可行性。根据国内4种眼科学核心期刊论文的机构分布情况,以发文量、论文被引量和下载量为评价指标,确定各机构学术影响力分值,并以此对各机构进行排序(总体机构排序)。然后对我国2010年11种眼科学期刊各机构发文量进行统计,并与确定的各机构学术影响力排序做等级相关检验,根据各期刊作者机构排序与总体机构排序的相关度最终确定各期刊影响力排序。将此期刊排序、影响因子排序和总被引频次排序分别与问卷调查的该11种眼科学期刊排序进行相关检验,结果表明,用作者机构分布情况评价科技期刊影响力优于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h-指数及其扩展指标在期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梅英  刘雪立  王璞 《情报杂志》2012,(3):60-64,59
自2005年提出以来,h-指数受到了图书情报界和科技期刊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基于h-指数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扩展指标,如g-指数、hg-指数、A-指数、R-指数、AR-指数、hm-指数、mock h-指数、f-指数、e-指数、j-指数、hI-指数和SRI-指数等。以JCR内科学133种期刊为样本,Eigenfactor指标为参照,对h-指数及其扩展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h-指数系列扩展指标均与Eigenfactor成显著性正相关,说明h-指数系列扩展指标可很好地用于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同时,我们还从问卷调查的角度对h-指数及其扩展指标进行验证,发现相比h-指数,j-指数、A-指数、g-指数、e-指数、R-指数、hg-指数可很好地凸显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因此,我们认为,h-指数系列扩展指标丰富和发展了h-指数的期刊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广东省医药卫生期刊为统计源,建立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科技期刊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10个文献计量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广东省医药卫生期刊影响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构建期刊的综合评价函数。选择广东省医药卫生高校学报、外科学期刊验证综合指标,计算期刊的综合评分并且排序,将排序结果与影响因子的排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广东省医药卫生期刊影响力主要来源于3个公因子,即影响力总量因子、影响力强度因子和影响力时效性因子,分别在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上有最大的因子载荷。在权衡这3个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函数。实例验证显示该综合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避免影响因子在时间、被引频次等方面的局限性。【结论】 期刊评价需要综合影响力总量、强度和时效性3个因素,既要体现期刊长期和近期的影响力,还要体现其发展变化趋势。期刊发展应当以数量、质量、时效性并重,将期刊办精办好、办强办大,注重传播效能以便学界快速获取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期刊的编校质量与学术影响力从两个相互独立的方面反映了期刊的质量,那么两者是否有一定相关性呢?本文将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公布的2008~2009年105种自然科学期刊的编校差错情况,与各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即年指标、h-指数和Web下载率等指标作相关性分析,另外,还对河南省22种医学期刊的情况单独作了分析.结果均表明,期刊的差错基数或差错率与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即年指标、Web下载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均为P<0.05),虽然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h-指数没有表现出统计学上的相关性,但相关系数均为负值,可能与样本量较小及被引高峰到来较迟等有关.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与学术影响力有关,各大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可适当引入期刊编校质量相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SCI期刊的计量分析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我国的SCI期刊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路径。【方法】 以2012年JCR收录且有指标值的127种我国科技期刊为数据源,从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排序、总被引频次、总被引频次排序等四个方面进行计量分析。【结果】 通过指标比较,发现相对于我国的SCI发文量,我国的SCI期刊量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有待提高。【结论】我国科技期刊可从提高认识、加强监管、完善审稿、扩大开放、提高期刊学术水平、打造中国顶尖学术论文展示平台等几个方面提升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