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坚持问题导向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所谓“问题导向”,是指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树立问题意识,致力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导向和工作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内在地包含了承认问题而不否认问题、发现问题而不忽略问题、直面问题而不回避问题、研究问题而不搁置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放过问题的基本要求。在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应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从而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相似文献   

2.
岳靖 《现代教学》2007,(3):34-34
问题解决教学起源于美国,它是指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创设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创新求异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以问题为课堂的核心,一切教与学围绕问题展开,从创设情境、探寻问题,到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再到提出假设、解决问题,最终反思问题、迁移应用。这样的流程使学生实现了从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总结出了几个实践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些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可以看作是由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合而成,当我们尝试求解一个数学问题时,首先应该把问题的结构、性质搞清楚,对于复杂的问题,力求使问题简单化,即在研究解决复杂的问题过程中,应该分析、变换其形式,使之变为我们比较熟悉的、比较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庆夫 《农村教育》2005,(12):26-26
要持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一个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当前迫切需要改善六个方面的问题,即招生同题、就业问题、“控流保学”问题,助学问题、教学问题、学生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求值问题,二、函数值的大小问题,三、解方程问题,四、最值问题,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习是从认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乐于提问题,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还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断激励学生对任何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促使学生由唤起问题意识到乐问、敢问、善问。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促进学生乐问好奇、好动、好胜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这些心理特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以趣引疑、以动引疑、以赛引疑,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乐于提出问题。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  相似文献   

7.
物理解题的过程实质是解题主体对问题信息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当人们面对物理问题时,一般总是通过观察、判断、理解,明确问题的物理情景,抓住问题的物理特征,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进行广泛的联想、检索、回忆,把问题逐步转化为熟悉的知识经验,从而把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而加以解决。在  相似文献   

8.
构造法解题的导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法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或者结论的特征,以问题中的数学关系为框架,以问题的数学元素为“元件”,构造出新的数学对象或者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转化并得到解决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元件”可以是:方程(组)、函数、代数式、不等式、几何图形、公式、向量、复数、算法与命题,甚至于构造类比问题使问题转化,并得到解决.要明确,构造“元件”是手段,转化问题是策略,解出数学问题是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静 《辅导员》2014,(14):154-154
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已知领域发展,通过数学元素之间向未知领域转化,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等方法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许多新知识的形成是随着新问题的解决而产生的,我们一般是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问题转化为易解问题,将未解问题转化为已解问题,将抽象问题转化为直观问题,将不规范的问题转化为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邓美姣 《广西教育》2005,(1A):78-79
问题意识是指人在认知的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1.
热点内容:数学问题由条件、结论、解题依据、解题方法等因素构成,条件的不完备,结论的不确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是数学开放性问题的基本特征。由于开放性问题的解题套路较少,对数学思维方法及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高考中常用这种问题来考查学生的数学素质,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中出现的开放性问题,大都可归属于探索性问题,常见有以下类型:  相似文献   

12.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不断提出问题、反思问题、论辩问题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中,不能将许多结论当作定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将其视作发展着的学说,辨证地介绍给学生,并鼓励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促进其创造性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哲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学英语语法手册》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本主要为中学生编写的英语语法书,受到读者欢迎,但它也存在一定问题,就这本书的若干内容做了探讨,包括以下几点:语法问题、译文问题、例句问题、拼写错误,行文的汉语表述问题、标点符号问题、体例问题、印刷错误。  相似文献   

14.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一切探究和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性问题具有挑战性、针对性、层次性、广泛性等特点。在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产生问题,利用错误的前概念诱发问题,在思辨中提出问题,在联系实际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勇于置疑的科学态度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习是从认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就要鼓励学生乐于提问题,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还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断激励学生对任何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促使学生由唤起问题意识到乐于、敢于、善于提出问题。1.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促使学生乐问好奇、好动、好胜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这些心理特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以趣引疑、以动引疑、以赛引疑,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乐于提出问题。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  相似文献   

16.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作为一根主线,以问题引入,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下面以问题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已有较大的发展,国家需要培养一大批能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人才,他们要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问题是指社会问题,生产经营问题,日常生活问题,这给中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也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问题解决,首先得有问题。提出问题是创新的源泉,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新课程标准理念认为:通过问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生成问题。学习过程是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培养提问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学会提问方法,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对于某些三角问题,表面上看似乎与向量毫不相关,但仔细观察分析就会发现问题中隐含着向量的因素,这时可以从问题的结构特征入手,充分挖掘问题的向量背景,通过向量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改变问题原有的结构,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本文想从三角函数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只能是表层的。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所以一方面我们要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