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通过抽牌、摸球、判断、涂色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在白丰探索中树立学生自信,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可能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教学难点: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8 ̄99页。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会初步的概率思想。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3.在自主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难点正确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准备课件、盒子及各色乒乓…  相似文献   

4.
董月芹 《考试周刊》2012,(76):74-75
一、教学目标:①让学生初步体验某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初步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②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形成较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⑧通过参与学习,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④通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的生命在于“活动”,构建活动方式体系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是把素质教育引入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下面介绍我们在开展《中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中,关于“数学课堂活动教学”设计的认识和体会。1“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涵义。1.1数学课堂活动:是指学习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和操作活动。包括:(1)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2)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3)学生主体的探索和创造活动。1.2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是强调数学知识在人们头脑中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即把数学教学设计为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这种活动教学…  相似文献   

6.
李芹 《湖北教育》2005,(11):36-37
《可能性》是人教版课标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不确定现象是本节课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对于概率教学存在很多困惑。下面三个片段反映的是老师们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教学片段一:公鸡也可能下蛋? 新世纪教材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使学生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还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那你们能不能分别举例说一说?比如,哪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22—23页。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 ,体会加法的含义。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4.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设计理念 :在旧教材中 ,计算教学这一块内容显得比较繁杂、枯燥。在大量的计算练习之后 ,学生的兴趣消失殆尽 ,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我在设计教学时 ,充分体现了《标准》的最新理念。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是《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过去的教学中 ,教师过多地强调示范作用 ,学生的学习则是模仿性的。我在…  相似文献   

9.
按照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数学思想为指导.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掌握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直接经验,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落实学生的主人公地位,使课堂真正“活”起来。现在我结合《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0.
优化学习过程的尝试──《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卢文英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五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3.培养...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活动.它要求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善于从学生所掌握的已有知识和现有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情境.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能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中学习,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的魅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倍感数学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数学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主渠道应放在课堂上,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今后数学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本学期高三(2)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实施了“分组教学法”实验,高三(4)班为对比班,在此谈一些体会,望同行批评指正.1 实验目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分析问题、求解问题,达到“2+2>4”的效果,使他们的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得到较大提高.2 实验程序(1)分组:把全班…  相似文献   

13.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马鞍山市教研室姚日余教学内容:义教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页例1、例2、练习一第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教具准...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体会概率思想。  相似文献   

15.
总评:本节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计算教学的新理念: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开展教学,如“猜一猜”、抛硬币等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过程。2.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活动目的:1.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第七册“量的计量”有关知识,并在亲身体验中建立初步的知识系统。2.通过体验做“社会人”,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情感。3.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活动准备:1.教师根据学生自报的社会职业,与学生协商后把相同性质的或相近的职业进行组合,分成商业、采购、记者和警察等若干小组,选出小组长。2.各小组请好各自的社会活动指导教师——家长。3.各小组讨论制定出各自的活动方案。活动要…  相似文献   

17.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申万英设计园林评析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人教版)第1页例1、例2;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的要求:1.基础知识要求.(1)使学生在建立"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能够判断生活中的一些不确定现象;(3)初步学会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  相似文献   

19.
王慧 《山东教育》2002,(25):53-5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页、89页。教学目的:1.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拍一拍、想一想,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知道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在学习“找规律这一节课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找一找初步认识了简单的排列规律后,我设计了联系生活找规律这一环节:师:同学们只用三、四种学具就创造出这么多的规律,真是小小发明家,掌声表扬一下自己。(连续表扬三次,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师:哎,你们发…  相似文献   

20.
刘霞 《甘肃教育》2008,(7):49-49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数学教育理念:“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使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