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元视角下的中国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有关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和讨论成为热门话题,以“国家形象”为关键词在GOOGLE上的相关信息多达3100万条。互联网上各大论坛围绕龙能否作为中国国家形象象征的讨论仍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2.
张昆  徐晓涵 《新闻界》2023,(12):75-90
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三边关系不仅关乎中国和平崛起,更关乎亚太稳定、“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大局。因此,了解印度、巴基斯坦公众的中国形象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制定和改善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战略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寰球民意指数”(2020)和“寰球民意指数”(2023)调查结果,客观动态地展示印度、巴基斯坦公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状况及通过传统媒体、互联网的新闻接触对大众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巴基斯坦公众接触媒体新闻越多,对中国的实力越认可,好感度越高,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评价越积极,证实了巴基斯坦公众的媒体新闻接触对中国形象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三年间由传统媒体渠道的影响力更大转变为互联网渠道的影响力更大。但对于印度公众而言,三年间,印度公众接触新闻对中国国家实力认知的正向影响逐渐消失,通过互联网接触新闻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认知的正向影响逐渐增强。另外,印度公众对中国好感度的认知始终不受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闻的影响。总之,于印度、巴基斯坦公众而言,互联网渠道接触新闻的影响力逐渐高于传统媒体渠道。  相似文献   

3.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随着中国硬实力的飞速提升,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已成为中国国际声望和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重要媒介在国家形象传播和塑造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升。本文从国家形象的定位与传播、网络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网络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程文灵 《今传媒》2016,(5):60-61
新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日益显著,需要研究者持续关注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中国形象跨文化传播.在风靡全球的最大互联网演讲平台上,TED演讲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有以下特征:作为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对全球发展既存在威胁又是有利的合作伙伴,同时国内矛盾突出.TED演讲需要更多的中国声音来争取更多的跨文化传播主动权,以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25次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到2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快速上涨。互联网作为各种旅游信息和服务的主要媒介途径,对旅游者认知旅游目的地形象有重要的影响。如何有效对网络进行议程设置,减少网络传播当中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负面影响,将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6.
优秀文化是传承历史文脉,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网络和谐文化是优秀文化在互联网上的综合体现,是传播先进文化,营造有利舆论,传承中华文明,展示中国形象,打造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互联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国已经成为网络大国,中国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与互联网安全服务公司奇虎360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不顾相关法律规定,大肆进行恶意竞争,极大地损害了广大网民的权益和互联网企业的形象.同时,3Q大战使互联网道德缺失问题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体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其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现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始终垄断着国际传播的主导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西方国家对我国日益关注,但其媒体构建的中国形象却与我国的实际形象并不相符,因此,发挥网络媒体的国家形象构建功能就显得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9.
国家形象研究存在探讨性文章多,可操作性建议少,提出问题的文章多,解决问题的文章少的缺陷.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家形象塑造面临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探讨利用国外博客、播客进行嵌入式传播以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可能性和具体措施,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国家形象塑造将是一个切实、可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杜香  曹雁 《东南传播》2012,(10):44-45
借助网络媒体构建与国家本体相互支撑的国家形象,已被许多国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而长期以来国际传媒形成的"西强我弱"传播格局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国家形象,如何通过互联网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传播,将真实的中国展示在世界面前,这是摆在网络媒体面前一条很艰难的道路,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  相似文献   

11.
刘洋 《视听》2016,(1):126-12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已悄然袭来。"互联网+"背景下的贵州形象亦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在内容不断扩展的同时,传播方式、传播媒介、传播策略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对贵州形象网络传播策略进行了探索,以期对贵州形象的精准传播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为贵州新形象的传播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文化古镇形象的认知也伴随着互联网的渗透而发生变化。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文化古镇形象传播的观念与方式都必须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3.
媒体扫描     
互联网对政府形象构建的影响叶娟在《互联网对政府形象构建的影响及对策》一文中指出,政府应该寻求适应网络媒介特点的新型"议程设置",而网络媒介本身也应该增强传播责任,双管齐下才能对网络时代的政府形象传播实现有效的议程设置。在全球化的新闻传播中,在互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快速发展,贵州形象也越趋丰富。互联网时代传播模式已升级改变,贵州形象的传播也应跟上时代步伐,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AISAS模型具有极强的网络时代传播特征,结合品牌传播的角度,将其应用于贵州新形象传播,可以为省域形象传播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唐婧 《今传媒》2016,(7):52-56
通过研究国外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对中国社会重要议题的反馈来研究中国国家形象,是互联网时代对外传播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德国民众对中国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要议题的认知也不仅停留在德国媒体报道的层面和深度.论文主要分析《时代》周报和《明镜》周刊网络版中2013年11月1日至2015年4月31日关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各层面报道后网络读者跟帖,并以此为基础比较网络读者跟帖与媒体报道中中国形象的异同.最后,从对外传播内容、方式、途径需更注重针对性的角度,提出精准塑造中国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帆 《新闻前哨》2011,(8):48-50
女性在媒体上的形象,通常被描摹为一种依附于男性、被观看的刻板印象,即便在互联网世界中也是如此。本文通过北京外国语大学"香水女孩"的网络走红,分析互联网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与消弥。  相似文献   

17.
"90后"从未成年时期开始接触互联网,是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人群,他们对于互联网资源的运用十分熟练,善于通过网络进行自我表达。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针对"90后"在新浪微博中的社交媒介形象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不同年龄层对于"90后"形象的认知差异,以此反映代际之间的冲突与调和过程。结论认为"90后"是构建自身社交媒介形象的主力军,代际之间的沟通与误解是并存的。  相似文献   

18.
调查     
您心目中中国记者的形象如何?如何看待媒体公信力、是否相信新闻报道?怎样评价正在进行的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调查人:本刊记者李薇调查时间:2009年2月25日  相似文献   

19.
王锋  张宏临 《新闻窗》2014,(5):64-65
"小米"手机的创始人雷军,1999年在做电子商务时曾发出感慨:"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互联网和电、蒸汽机一样,就是一个技术的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发展"。2014年初,在"小米"手机进入市场的第三年,雷军的上市公司市场估值已到了300亿美金,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此时,雷军对互联网也有了新的认识,他说:"互联网其实是一种全新的思想,它用完全不同的思想来看待业务、看待市场、看待我们的客户",他还形象地将互联网思维总结为"专注、极致、口碑、快"7个字。  相似文献   

20.
从对外的角度来看,在新媒体时代主动放弃诸如Facebook、YouTube等海外开放式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巨大舆论阵地,等于是主动将自己置于不对等传播的处境之中,自弃话语权。新媒体时代需要我们改变思想,采用"逆向传播"的态度,尝试逆向利用海外开放式互联网信息平台谋求与海外媒体对等的话语权,树立中国国家形象、引导海外涉华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