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思想具有着一种开放性,它的“游心”是向外部世界的畅放和舒展;庄子寻求人与自然的对应,以内心的虚静达到与外在自然的融合;庄子寻求心灵的自由,处世态度是超然而不是逃避。  相似文献   

2.
虚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渊源流长,起初老庄所谓“虚静观”在宗教、哲学、心理学影响很大,它指的是人在认识外界事物时的一种静观的精神境界。后来这一观念被移植到审美和艺术领域,进入审美领域的虚静则是指审美主体在进入审美活动之前必须去物去我,保持一种空灵、宁静的审美心态。这一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到历代学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虚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渊源流长,起初老庄所谓“虚静观”在宗教、哲学、心理学影响很大,它指的是人在认识外界事物时的一种静观的精神境界。后来这一观念被移植到审美和艺术领域,进入审美领域的虚静则是指审美主体在进入审美活动之前必须去物去我,保持一种空灵、宁静的审美心态。这一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到历代学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声乐演唱中的艺术处理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和生命,演唱者对待声乐作品要以忠诚的态度去理解,领会词曲作家的情感和思维,置身于作家的生活时代及创作意境中,化身为作品人物形象,恰当地运用气息,以更好地表现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5.
诗论中的"抬杠"是在所难免的,它能让我们明白一些读诗的道理。但抬杠不等于挑剔。对诗的抬杠要尊重诗的本质。诗的本质是"虚"。首先,诗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对现实的"实"而言,它是"虚"的;其次,诗还用"虚"的方式去表现事物和对象:一方面,诗人可以运用联想、想象、意念甚至超验的心理行为方式去处理他与世界的关系,另一方面,诗人对世界的关注是伴随情感运动的,在审美的状态下,事物的精确性会降低甚至会改变。诗也要服从生活的规律,体现生活的真实。完全脱离生活的诗是无法理解的。  相似文献   

6.
范丽甍 《文教资料》2013,(11):48-50
印象派音乐和印象主义绘画都是十九世纪末标新立异的艺术流派,这两个流派的艺术家都善于捕捉事物瞬间的印象,喜爱创造朦胧、缥缈、充满幻想性令人难以捉摸的意境,二者在艺术创作中都不再关注传统的结构轮廓,注重色彩在作品中的应用。印象主义画家认为任何物体的颜色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环境、不同时间的光线下事物的色彩应该是变幻的。他们借助阳光对物体的直射或斜射赋予笔下作品缤纷变幻的奇特魅力,让自然界的无穷变化都从色彩中跳跃出来,从而引导人们从新的角度去体会自然界的真实,感受五彩斑斓色彩占据主导位置的审美理念。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充满画面性,他擅长将自然界中事物的色彩融入音乐中,不拘一格的调性和和声织体及配器赋予了旋律浓厚的色彩,这种音乐的色彩性使人耳目一新。尽管印象主义绘画和印象派音乐是两种门类,但展现了其独树一帜的共同的艺术表现特点——色彩性,这是印象主义艺术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7.
风格基于物质而超乎物外,是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它表现在人的身上,存在于事物之中,风格代表人和事物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本质。俗云:国有国格,人有人格、风度。在自然界中狮虎的威猛,兔羊的温驯,牡丹的艳丽,青松的挺劲,风姿各别,常是揉合了人的感情而出现于画家的笔下。中国  相似文献   

8.
印象派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画家梵高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他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人们往往只看到其激情的一面,在其激情的背后,梵高对绘画语言的探索及掌握,却是充满了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动"与"静"的形态虽然在中西方绘画作品中体现的最淋漓尽致,然而这种艺术形态同样在摄影作品中广泛流传,摄影家往往通过表现生命面貌的角度对作品中的"动"与"静"来体现。动态美与静态美的意境通过自然结合才是最能表现事物本质属性的途径,而摄影却完美地将这自然结合的一瞬间进行捕捉和保存,通过定格事物的"动"与"静"来展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摄像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本文着重阐述了动与静、主客体均衡关系等方面的摄影问题。  相似文献   

10.
《童趣》一文,作者就两件小事展开联想和想象,获得了“物外之趣”。如何引导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物外之趣”,并把“物外之趣”的思想运用到阅读与创作中去,在这个课例中教师作了有益的尝试。[片断]师:作者通过两件小事来表现“物外之趣”,你认为什么是“物外之趣”呢?能联系课文说一说吗?生:所谓“物外之趣”,是指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比如,蚊子就是蚊子,作者把它想象成白鹤飞舞,这就是“物外之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重要理论认为,宇宙间和一切审美活动都是虚和实的统一,因而把虚实结合定为艺术创作和审美观照的基本原则之一。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虚与实的辩证关系,重视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因此,我们鉴赏这些艺术,也必须抓住虚与实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进入艺术境地。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虚与实主要表现在下述两个层面:(一)作家经常用虚的手段去加工和表现实物,从而使实物更加逼真和神妙。(二)作者在表现客观现实的真情实境时,又因心造境,以手运心,将客观的真实境象转化为充满作者主观情意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12.
<正>小说源于生活,又丰富生活,对小说的解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思维,又可以让他们在感性的基础上挖掘事物的本质,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灵魂的人。一、多一些客观生活的渗入客观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作者从客观生活中汲取营养,将生活中的人与事经过艺术的加工,变成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尽管是存在于文本之中的,但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神态等描写,  相似文献   

13.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自然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这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回归天真本性的境界。在艺术实践中,自然表现为“技进乎道”的过程。而庄子美学中的“游”则体现了“游戏”和“游世”的特征,最终目的则在于“游心”。同时庄子还继承了老子的虚静观,将虚静视为心与道交融的基础,而“心斋”和“坐忘”又是虚静心态的基础。在言意关系上,庄子强调“得意忘言”、“言不尽意”等特点,并将言意关系提升到道的境界,阐释“大美不言”的境界。这些思想对后世的艺术理论和艺术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而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固然也是从社会生活中提取素材.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能通过舞蹈艺术表现出来,一切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也无不是社会生活的映照.舞蹈艺术是从社会生活中来又表现着社会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才能真实的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作品非常客观地表现出了中国近现代的民俗生活和民俗文化。她花大力气、用大篇幅来描述中国民俗,是试图通过民俗这一最能体现民众真实生存方式和文化基础的文化形态,表现“艺术的真实”和“见出主体的灵魂”——民族的精神与灵魂。  相似文献   

16.
声乐是一种科学性很强的艺术创作 ,因此必须像对待其他学科一样 ,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声乐作品和声乐表现的特点、规律。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加强对声乐作品的分析 ,加强对声乐作品表现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虚与实是一种辨证的关系范畴 ,是指艺术创作中的虚构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虚与实和虚实的辨证关系 ,在我国古典小说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我国古代小说从其发端、演变到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 ,无不与此相关联。唐代传奇是我国小说创作的开始 ,在此 ,小说不仅与历史分野 ,而且也从志人志怪的形式中摆脱出来。文人对于自己的所见所闻 ,再也不是单纯的客观的述奇记逸 ,而是作家多通过有目的的选择故事以表达主观动机的有意创作了 ,唐代传奇由写鬼神向人世过渡 ,现实色彩比以前明显增强 ,其艺术创作方法表现为志怪与志人的融合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倾向并存的特点 ;既有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 ,又有强烈的理想色彩 ,是虚中藏实 ,实中有虚的表现方法的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18.
刘琪 《福建教育》2010,(3):15-16
所谓创意写生,是指幼儿在自主观察了解事物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多种不同表现手法,创意地表现写生事物。它不用背着画板到室外去真实地再现绘画,而是把写生作为一种观察手段,创意才是绘画的灵魂。创意写生,即在尊重幼儿心灵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把看到、想到的世界通过内心的创意想象,自由地表现出来。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幼儿创意写生活动呢?  相似文献   

19.
对比,是文艺创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事物的真与假、好与坏,总是在同其他事物的对比中容易显露出来。一个人的美与丑、善与恶,也只有在一定社会关系的对比中,才会被表现得更鲜明、突出。生活中的这些深刻道理,用到艺术中去,就产生了对比、映衬、烘托等手法。所以,对比手法,实质是现实生活中矛盾对立现象在创作中的真实反映,也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学说在文艺创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绘画技法是作品风格的灵魂,没有技法就没有作品风格,没有风格就没有艺术个性可谈.在绘画技法练习和艺术创作中,对创作风格中的绘画技法的表现要给予高度重视,技法的理论学习及训练所得来的大量知识要成为形式艺术创作的基石,从大量的习作和长期的实践中,有意识地充实、加强、完善属于自己的有表现力的作品,让绘画作品借助技法运用的翅膀,翱翔于广袤的艺术天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