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水清音     
高荐 《金秋科苑》2008,(9):F0003-F0003
画事随笔 “山水以形媚道”之“道”可以“洗心养身”,且精神不会死亡,使人融自然为一体而到“无为”之境,道理是自然天成的,而人却难以达到。山水画在认为自然是有精神的同时是希望人们通过它来替代亲历山川,这也就确立了山水画的实际功能作用及写实性质。我们学习的传统里边有一些很生动的东西,经过反复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庄子的世界中,道不是一种直接实在,而是一种隐晦而神秘的的冥冥之在.在体认、把握道的过程中,产生了庄子独特的教育思想.道的普遍性、本体地位和自然属性为教育的可能性提供基础和远景.在道与自然的关怀下教育变得格外神奇和富有魅力,"心斋"、"坐忘"为人在心物一体中迎接"此在"的澄明而进入思之途.庄子所打开的致思路径,是所有人类在面临困境时的共同归宿.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追求的笔墨意趣,以意为中心,写心中之意趣的精神升华,写心中自然而豪放的心情妙趣,是画家审美追求的主要目标。画外有画,妙趣天成地表现出神态的异想天开的“笔墨意趣”,是画家探讨表现无限宇宙自然演化的大学问,是渺渺然天地无限延展生发的丰富想象浩瀚的情趣。写意画是心灵游动玄妙地表现演化的一种心灵状态,是一种高度自由放松时物我两忘的诗情画意相融合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高考《考试说明》都规定作文发展等级第四项"有创新",其中有一条"见解新颖"。何为"见解新颖"?就是"见人之所未见,道人之所未道",而不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这确实体现了写作上的创新精神。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文见新颖"呢?在此,我通过对自己多年的教学整理,简单的谈谈自己的对"文见创新"的几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高考《考试说明》都规定作文发展等级第四项"有创新",其中有一条"见解新颖".何为"见解新颖"?就是"见人之所未见,道人之所未道",而不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这确实体现了写作上的创新精神.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文见新颖"呢?在此,我通过对自己多年的教学整理,简单的谈谈自己的对"文见创新"的几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中开篇言道"今日中国之大学教育,溯其源流,实自西洋移植而来,顾制度一事,而精神又一事。"大学之道重在精神,大学精神重在:自由、创新。  相似文献   

7.
 以培根的“要支配自然,就须服从自然”,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与“天之道利而不害”为代表的欧洲和中国的传统自然观,曾导致技术从而导致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类型,即欧洲的奋进型和中国的舒缓的传统维持型。人类掌握自然知识愈多,对自然认识愈深刻,改造自然的能力就愈强,人工自然或人造自然会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原始自然被破坏的就愈严重。人作为技术活动的主体,有责任有义务理智地能动地驾驭技术,克服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建立节约型社会,正确对待人的异化,以保证社会健康永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道可道,非常道。”如果反其道而理解,只可意会而不必和不能言说之道则是常道。再广而言之,事物自身所蕴含的自然之道,自身所固有的规律才是常道。而科学的最大收获和意义之一则是揭示事物内部所固有的规律,并按这样的规律办事,此所谓科学之道或科学精神。 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之时,也将人类带入了“烦恼三千丝”的困境。比如,遗传改造食品(Genetically Motified Food,GM食品),或称转基因食品,有些国家和地区竟不让谈论这个话题。然而,在民以食为天的现实中,不让人们讨论和了解这个事关自身生存的问题恐怕是…  相似文献   

9.
孙亚杰 《金秋科苑》2013,(11):113-115,F0002,1,F0004
但凡见过郎君山水画的人,都为之震撼,为之动容。因为郎君的每幅作品都倾注着她的心血,是本真自然的升华;而作品所进发出的魅力,又是对艺术独特的审美视角的自然流露,笔墨恣肆,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6,(15)
在分析"学术泡沫"及大学之道内涵基础上,阐释当代"学术泡沫"产生的原因,进而引出大学之道的使命、学术研究和张力问题。大学之道在于追求学术至上,保证大学学术研究非功利性,充分发挥大学学术的创新性。对当今大学而言,"改革"是必然趋势,但对大学精神的"回归"须加重视,要把握好这个张力的"度",才能成为人们所期待的现代大学,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大学之道。  相似文献   

11.
古之所谓大学,教育人成人、成圣,弘扬正道,过程就是对心灵的陶冶,对人的终极关怀。今之所谓大学,教育活动的重心在技艺,或用先贤的话说在于塑造“器”。从“技进乎道”、“君子不器”等观点来看,道乃是带有最高目标性质的理想,是有识之士的高层次追求。而今有关古今大学精神的研究表明,对大学之道反思后形成的认识有对古时大学之道回归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管理学家日益感到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有其不可克服的理论缺陷,这些理论有个共同的特点:忽视人的价值,缺乏对人的主体性的重视。而道家管理思想因其非常重视"人"的价值,而成为克服这一弊病的有效良方,它所蕴涵的管理思想是真正的人本管理思想。道家思想从"道法自然"的角度出发,推崇人和社会的自然状态,批判对人的限制,肯定了人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是具有真正人道主义精神内涵的。通过对中国传统的道家管理思想的分析,着重揭示了中国传统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山水自有山水情,在中国山水画中,作者看似无心的一笔却很是用意!中国画理,尤其是山水画理与道家思想最贴近,"气韵生动"一般都是从道家思想角度去理解,因为老子有"万物负阴而抱阳,气以为和。"(见《老子》)庄子有"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庄子·至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和"御六气之辨"(《庄子·逍遥游》)等语。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则似乎只能从佛家义理角度去理解,因为佛家讲"相由心生"。  相似文献   

14.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那么绘画中可视的"形"与可感的"意"自然成为绘画艺术关注的焦点.因对自然、社会的认识角度之不同,导致中西绘画在"形"与"意"的关系把握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中国人是先"理性"后"自然",而西方人是由"自然"而"理性",因此,在中国产生了以传统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形式,追求"形意相生"的"意象美";而西方则形成了以传统油画为代表的绘画体系,追求"形意相融"的"真切美".本文试从感性与理性角度,将传统水墨画与传统油画之绘画观念、绘画形式及工具材料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利于中、西绘画艺术更好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嵇康克服养生五难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一生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魏晋之时,  相似文献   

16.
生态中心主义自始至终都潜藏着这样一个隐性逻辑"生态学与伦理学同质".这个逻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展开的①生态学所揭示的自然的系统性表明,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的,因而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学关联就是自然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学关联,伦理学本身就是生态学;②生态学所揭示的自然的自组织性表明,自然物就是一个与人一样的生命主体,具有"价值评价能力",它之所"是"即它之所"应该",因此生态学本身就是伦理学;③生态学所揭示的自然的先在性表明,人是一个后来者,人是属于自然的,所以属人性的伦理价值范畴也就是属于自然的,伦理学属于生态学;④生态学所揭示的自然的复杂性表明自然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而复杂性就意味着稳定性,稳定性就意味着和谐与美丽,就等于伦理价值,因此生态学就意味着伦理学.抹煞生态学与伦理学的异质性,这是"生态伦理学"得以成"学"的奥秘;它无视黑格尔的"不错"与马克思的"真理"的本质区别,无视自然的实践"中介"性质,具有强烈的"独断论"色彩.  相似文献   

17.
贺国强同志将公道正派的内涵概括为"对已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他是党的组织工作精神最集中的体现,是组织工作和组织部门的核心价值理念,是组工干部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组织工作干部是党务工作者,从某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赵孟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他倡导的"作画贵有古意",借古开今,以天地造化为师,追求写意,画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从艺术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上对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大发展与变革发生了深远影响.赵孟頫的山水画理论及其山水画艺术创作实践,在元初起着承先启后、全面探索创新的作用.他不仅正式提出"师古"的主张,还把它和"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画主张相结合,融以"师法自然"的过硬技巧,奠定了元代文人画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及创作实践为元初画坛继承传统与创新并促成元代绘画艺术的新发展起了一定的疏导或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小就在山里长大的我,听说报社要组织去江西三清山游玩,心中很不以为然。不过听说三清山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说"三清"就是指道教的玉清、玉华、玉虚三位神仙。而我对道之祖宗--老子始终有着极大的兴趣。"道之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个"千年老道",怎会有如此波澜不惊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中庸》的“中和”之道及遵道法则,来开启教师在教学中的伦理精神即教师要有“用中”的教学观念,适度的教学原则,“和而不流”的教学智慧和至诚之心,促进教师、学生、教学三者的人文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