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数和命运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感到惊愕与茫然,分数怎么会跟命运扯到一块儿呢?这我也说不清楚,但是,分数和命运的确是有关系,而且是不可否认的关系。大致看来,分数与命运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分数=命运,另一种则是分数≠命运。先说分数=命运吧。分数给家长提供了检测孩子学习情况的便利,在他们看来,孩子的分数就相当于自己的面子。而对于孩子而言,“分数”却是个可怕的字眼。考的分数符合或高出家长的要求了,他们会眉开眼笑,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即使是很昂贵的东西,他们也会不惜一切代价给孩子买来。但如果考的分数低于家长提…  相似文献   

2.
12年前,我放弃了一个诘问你的机会.我轻信了专家们的结论,却忽视了一个孩子“活不下去”的焦虑——你想用生命表达的诉求.12年来我都没有忘记你——如果当时我能尽职尽责,来到你身边,把你的故事讲出来,也许今天不会有这么多的家庭重蹈你12年前的焦虑.  相似文献   

3.
记得是这篇通讯见报那天晚上的下班路上。一位朋友说,《让孩子给你打个分吧》写得好,独辟蹊径,建议我读读。我读了,有同感。孩子是社会的希望。作为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成才,真是办法用尽:“或者耐心启发,因势利导;或者高价聘师,买乐器,走艺术之路;或者物质刺激,能考双百分,就给你买这买那;或者限制活动,死啃书本;或者冷言刺心,板子触肉……作为社会,介绍培养儿童成才方法的文章,不说是汗牛充栋吧,也是经常能拜读。当然,这些都无可厚非。但,对这些方法,孩子们是赞成,还是厌恶?是有效还是无用?不要说家长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它,即使是我们的记者,我们的文学家也很少从这方面反映  相似文献   

4.
交规噩梦     
我的一个朋友考交规考了五次才及格,成了我们嘲笑的对象,只要提到这事便说他“智商”低。当我第一次考试,志得意满按了“交卷”键,电脑屏幕上缓缓打出“对不起,你的考试分数88分,不及格,请继续努力”时,我的心立刻凉了半截。[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韩乐乐 《大观周刊》2012,(10):127-127
语文学科的启蒙教育已由原来的学前教育延伸至“胎儿教育”;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把家庭语文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孩子上学以后,家长不遗余力地为孩子购买大量激发孩子识字、阅读、写作兴趣的语文读物,着力培养孩子会话、作文等语文能力,它为孩子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奠定了必备的基础。按照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现今的初中毕业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阅读、写作和会话等语言能力。基于有了这样的铺垫,我们有理由和信心提出:高中语文老师,请你用“放手——牵手——放手”的方式教语文。  相似文献   

6.
《新闻世界》2008,(3):34-34
3岁的时候,你会数1、2、3、4了。6岁的时候,你能数到100了,这时你上了小学,经常得100分。12岁的时候,你上中学了,再没得过100分,很怀念以前上小学的日子。18岁的时候,你中学毕业,上了大学你发现60分就好,100分有点奢侈浪费.而且你发现59分和60分差距是如此之大,谁要是考了一次59分,大家都会说他“点儿背”。  相似文献   

7.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智者:“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同时也能给别人带去愉快的人呢?” 智者看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爱你”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恋人之间一句“我爱你”,常常是情感升温的开始。夫妻之间一句“我爱你”,往往是爱情保鲜的秘方。游子遥望故乡一句“我爱你”,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父母对子女说一声“我爱你”,那是给孩子注入成长的“维生素”,或者是孩子事业成功的“催化剂”。然而,子女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那又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文忠 《新闻天地》2006,(3):29-30
饱尝艰辛,立志改写人生路今年29岁的彭勇1976年出生在乐山市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1991年夏天,彭勇以出色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可他却选择了退学。因为彭勇的哥哥还有一年就要参加高考,家里实在没有钱供兄弟俩同时上高中。“爸、妈,我去打工吧,等我挣了钱再回来上学。”他话音刚落,就遭到哥哥的反对:“不行,你还小,我是哥哥,要打工也应该我去。”看见兄弟俩争执不让,母亲曾骏泉落泪了:“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如果不是家里太穷,真应该都去上学啊……”为了不再让母亲难受,彭勇把哥哥拉到屋外,小声说:“哥,你就要考大学了,可不能让爸爸妈妈失望啊……我去打工,你将来挣了钱再供我上学。”弟弟的深明大义终于说服了哥哥:“勇子,这就苦了你了。”  相似文献   

10.
每个孩子的降生都会给父母带来无比的喜悦,如何向世人宣布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呢?美国纽约一家公司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好主意,那就是——为你的孩子制作一张宣布“光荣诞生”的电影海报。  相似文献   

11.
随笔     
杭州 半生数字 8岁的时候,他上了一年级,老师教他算术题,但是在4加7这道题上卡壳了,他扳着手指也算不出答案是多少?于是他开始有些怕数字。 期中考试,他的数学成绩只得了60分,这60分是老师勉强给他的。老爸对他说:“儿子,你要是考80分,爸爸给你10块钱。” 他天天想念爸爸的10块钱,但是到了第二年,他的数学成绩还是60分。爸爸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编辑》2006,(1):F0003-F0003
你如果有孩子,你如果深爱着你的孩子却又常感困惑,不知该如何给他一个快乐的人生、幸福的未来,不妨读一下这几本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大观周刊》2006,(27):24-24
“博导”:记得一个台湾的商人说得就很精彩,他将人的一生归纳为“空巢—建巢—满巢—离巢”四个阶段,这和我们这篇系列报道首期中的划份分有异曲同工之妙;空巢就是准备买房一族,是前几期我们提到的结婚前的状态,而当结婚后就是建巢了,有了孩子算是满巢,孩子长大离开父母则是离巢状态。这四个阶段中当属建巢最为辛苦,想想,你结婚了,从“空巢氏”谱为了“有巢氏”,但真正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你还得把巢建得有声有色,很好地迎来满巢,所以,本期我们将和大家一同关注这一阶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通讯员园地     
张献,虽说你在鹤煤集团公司五矿工作,是一名通讯员,但一和你扯起新闻写作来,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有人在基层,总觉得单位小,没有新闻。但你却这样认为,小渠有活鱼,单位小照样有好新闻,这就要看你能不能张网捕住,能不能用“慧眼”发现。1996年8月上旬的一天,暴雨如注,洪水冲跨了马庄桥,五矿经济民警张春明舍生忘死从洪水中救出了卖油农民张成海。你得信后就冒雨赶到了事发现场,顾不上吃饭,采访了当事人和旁观者,连夜赶写了长篇通讯《洪水面前逞英豪》一文,几天后,《河南日报》周末版头题以套红标题刊发,《文汇报》、中…  相似文献   

15.
名刊要览     
不要养育过度 美国的家长中,过度的培养教育案例屡见不鲜。如今一股新的革命潮流正在兴起,其目的便是要扭转家长们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投资。“养育孩子要简单”“给孩子自由”,虽然这场革命的名字很多,但传递的信息都是一样的:过度关注孩子有害无益,真想要孩子未来能成功,那就要学会什么时候放手。  相似文献   

16.
96年11月起《生活》栏目在“消费驿站”板块中陆续播出的独生子女消费系列节目,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同时也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首肯。在被媒体“炒热”的独生子女话题中,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的《生活》栏目别出心裁地选择了“孩子的消费”这一看似单一却又是教育热点、看似平凡却又极具时代特色的主题,进行了8省市的调查报道。通过“天下父母心”、“孩子的钱好赚吗产、“孩子生日怎么过”“孩子手中的零花钱”、“健康与投入”、“望子成龙”、“中学生高消费”、“科技素质”、“孩子的图书”、“孩子穿什么”“未雨绸缪话人情”等方…  相似文献   

17.
近期,关于幸福感的报道频频见诸媒体。不少人疑惑:为什么现在社会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相应提高?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更优越了,却总是感受不到应有的快乐?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访了正在研究幸福课程的教育专家、浙江全能教育研究院院长王晓燕女士。王晓燕说,为了解当前人们的幸福观,她选取了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的人做了关于幸福指数的调查。她的问题是这样设置的:“如果幸福总数是100分,你认为你已经得到了几分?”通过这个问题并不能获知对方的幸福观,但接下来的问题便很有趣了。“如果说你的…  相似文献   

18.
刊中报     
电话那头的妈妈(散文)陈桂玉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和令人今生难忘的日子,我的第一篇稿件“问世”了。在我心喜难耐的时刻,控通了家里的电话。“喂!妈妈,我是…··”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被电话那头奶妈由于激动而变得颤抖的声音给打断了:“小玉,报纸,妈妈——看到了,妈妈看到你的文章、看到你的名字了。”妈妈的声音由激动变成了平静,又有平静变成了颤抖:“孩子,你从小到大,妈妈在你身上只激动过两次,第一次是你考上重点中学的时候;第二次就是今天能在报纸上看到你的名字。妈妈希望你能继续努力,经常告诉妈妈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你就成了旅行社和导游赚钱的工具,无处不在的旅游“回扣”,在榨干每个游客口袋的同时,却给旅行社和导游带来了滚滚财源——  相似文献   

20.
翻检旧物,找到—包老情书,不是别人写给我的,而是我写给别人的——这一点很能说明我的本质了,一旦掰掉,锱铢必较,休想留下我—分一毫,连情书也是要还回来的。但是这堆情书里的一句话,还是叫我小小震惊了一下,9年前的一个夏夜,我给某男写:“你是我的香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