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现你自已     
古希腊一座圣庙的门柱上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警世之言:"发现你自己!"我想是的,一切成就,均始于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人生大舞台,每个人都是主角.然而,生活中的我们,不只是舞台上的演员,还是导演,结果往往操控在我们自己手中.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人无暇静下心来想想"我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李嘉诚说:"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属于自己的那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够体会到什么叫成功,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可见,要想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必须认识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这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练功漫笔     
功,我想是要练的,不然,就不成为功了。“久久为功”,就是说要练的意思。练些什么?这会有不同看法,因为,每个人的迫切要求不尽相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练功夫,是可以允许的。新闻工作也有各种功夫。写作技巧呀,丰富知识呀,思维锻炼呀,等等,等等。仔细排起来,也许可以多到十多种吧!我想,这些都是需要的。因为,没有它们,工作就做不好。正如做一个音乐家,音阶都摸不准;做一个旦角,连水袖也不会抖,那怎么好呢!什么是新闻工作的功?做过或正在做新闻工作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是我们广播电视系统的一个群众性学术研究机构 ,是一个群众团体。这些年来 ,在总局党组的领导和指导下 ,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在广电事业面临着新的形势 ,肩负着新的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各级广播电视学会如何更好地发挥积极的作用 ,我想突出地强调两点第一点 ,中广学会要为我们广电事业跨世纪的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中广学会是以学术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群众团体 ,学术研究说到底是为我们的事业发展服务的。现在广电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与这些年来大…  相似文献   

4.
正谈当下:我的作品没有过时陈佩斯:冯小刚的喜剧电影我一部没看易立竞:现在好像电视上有一个节目叫《笑傲江湖》,好像这类型的节目也邀请过您做评委?陈佩斯:可能吧,但是没时间,那个时候我们正好给年轻人们排戏呢,我们的工作也都安排好了。我要是自己去参加这个秀那个秀,把这些孩子就闪到这儿了。我要把他们推上舞台,每周末演出两场,然后让他们自食其力,能自己养自己,这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如果将不同的媒体形态看成不同的人,视频网站则好比广电与网络生下的孩子。因为它既拥有了广电的内容形态,又有了网络的传播特征和渠道优势。曾几何时,这位看似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享受着它的父母童年时无法享受也根本没有享受过的待遇:自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由于自己还太小,管理部门似乎也还没来得及顾及到他们的存在,网络视频一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完  相似文献   

6.
姬虎  徐晓亮 《青年记者》2013,(27):20-21
广电行业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准备好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并设计好自己未来的路,才能抓住机遇,真正实现从单纯的节目传输商到网络综合服务运营商的转身。"我见证了广电的崛起,可能还会见证它的衰亡。"一个在广电领域工作了20多年的朋友这样说。他说的有一定道理,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很难再有一个行业独领风骚而不衰,近些年唱衰广电的声音还少吗?甚至包括广电人自己。  相似文献   

7.
夏夜赋     
芸芸众生,大千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人,在演绎各种各样的人生路,有的人如期走上自己设计,设想的道路,有的人却是在阴差阳错中步上未知的人生路,回想自己与兰台结缘即属于后一种,档案工作是我步入工作岗位前未曾了解,更是未曾想过的。师范大学毕业强烈到机关工作的愿望和一个偶然机会使我步入了档案局。  相似文献   

8.
2002年11月5日下午四点,我和高峰、刘鹏三位参加十六人报道的记者从台里出发到省委集中,跟随出席大会的陕西代表团一道进京采访。从广电中心到省委,从省委到火车站,从西安到北京,十几个小时的路途中我们谁也没有多说话。沉默的空气让我触摸到明显的紧张与兴奋。尽管我们多次报道过全国“两会”,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经"新闻采写"任课老师的推荐,我有幸成为《海峡导报》"社区"版的"情报员"——实习记者。作为一名新闻系大二的学生,这一次的实习经历让我感觉既新奇又紧张。从一名"菜鸟"小记者到优秀社区记者,我这个"初生牛犊"也在探索中渐渐体会到做一名合格的新闻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关键词:校园、身边、新近发生、精彩生动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我这样一名大二的在校生来说,实习工作是新奇更是陌生的,不知从何处入手成为一个最大难题。作为"社区"板块的"情报员",首先要了解社区板块面对的受众、受众需要知  相似文献   

10.
曹仁义 《中国广播》2009,(11):51-52
1979年,时任中央电台台长的左漠野同志重提“广播要自己走路”的方针。为什么叫“重提”?因为早在1950年,中央主管新闻工作的胡乔木同志就提出“广播要学会自己走路”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左漠野台长首先抓了广播记者自己采写新闻的工作,当年,中央电台的广播中就出现了“本台消息”,接着他就开始抓广播人自己写评论的事。1980年8月18日,中央电台成立了评论组。我被指定为组长,  相似文献   

11.
程斌 《新闻传播》2014,(3):240+242
<正>"温室里的玫瑰再鲜艳也不值得骄傲。""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脚踩在这一片黄土地上,心里才能踏实。"这是许多新闻媒体工作者在参加"走转改"活动后的感慨。通过"走转改",新闻媒体人员用自己的口、鼻、耳及身体的每一个感官去察觉、发现身边的故事和亮点,从而也使新闻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在"走转改"活动开展之前,笔者一直在想:作为一线的采编人员,我们难道不是一直在基层吗?我们还需要走基层吗?带着这样的困惑,我们开始关注一线的环卫工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究竟重要不重要?这个问题有的人解决了,有的人还没有解决。我想还得把鲁迅请出来解答。在出版界老前辈赵家璧同志的《编辑忆旧》一书里讲到他第一次见鲁迅时,在谈到出版编辑工作时鲁迅对他说:“这是一件非常需要而且很有意义的工作,我自己也是搞过这一行的,其中也大有学问啊!”短短两句话就  相似文献   

13.
在喧嚣的都市待得久了,很多人都会心生倦怠,想收拾行囊一个人去旅行,想找一个清净之地游山玩水,让自己疲惫的心静一静,歇一歇。我也时常有过这样的想法,特别是在工作压力特别大,诸事不顺的情况下,这样的想法就会越发强烈。但没有想到的是,无意间与《于丹生活感悟》这本书的相遇,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浮躁的心也安静了许多——因为,风景不在别处,它就在你的心里。  相似文献   

14.
采访和写作     
要想作一个好的记者,或者说一个记者要想较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是需要解决很多问题,进行很多工作的.现在我只想就采访与写作问题,以及和采访与写作有直接关系的记者修养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这些问题都很大,涉及的方面也很广.虽然自己作了时间不算太短的记者工作,但一来限于自己的水平,二来又没有认真总结过自己的工作,一定谈不好,甚至会有错误.促使我仍然有勇气写这篇文章的唯一原因,是想把我对记者工作的一些体会、看法、理解和愿望说出来,向同志们请教,与同志们讨论,以便达到互相帮助、改  相似文献   

15.
徐立刚 《视听界》2005,(6):88-88
我从1970年开始涉足广播领域,在新的挑战面前,多么渴望有一本广电人自己的刊物啊!1986年元月,独树一帜的《视听界》在人文荟萃的江苏诞生了,从此,她成了我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不穷视听界,焉识宇宙广。《视听界》引领我在广电战线不断成长,我做广播新闻工作是半路出家,当记者、  相似文献   

16.
各位代表、同志们: 经过充分的筹备,今天,我们在这里顺利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这是贵州省图书馆界的一大盛事。在回顾工作历程、总结工作经验、收获学术成果的美好时刻,我代表第六届理事会向积极支持、协助学会工作的各地区学会、分会、系统学会及其会员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曾经为学会工作做出过贡献的前任各届理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7.
我从一九五一年参加党报通讯工作,到现在已经有七八年的历史了。在这七八年当中,我给报纸写了一些稿子,凡是被采用的,我都把它收集在贴报簿里,到现在已经有好多篇。看到自己这些劳动的成果,心里充满了喜悦。最近我回顾了一下我这些年的工作,想了想通讯工作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现在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在下面,供通讯员同志们参考。作通讯员以后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通讯员  相似文献   

18.
毓秀山顶峰是新余市广播电视台发射台所在的位置,这也是值机员邹珠根19年来工作生活的地方。多年来他一个人坚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曾经做过值机员的我深知值机岗位责任重大、工作内容枯燥,也深深地被邹师傅的精神所感动。当接到要与基层群众过除夕的采访任务后,我第一个就想到了邹师傅。  相似文献   

19.
肖晔 《声屏世界》2014,(4):19-20
毓秀山顶峰是新余市广播电视台发射台所在的位置,这也是值机员邹珠根19年来工作生活的地方。多年来他一个人坚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曾经做过值机员的我深知值机岗位责任重大、工作内容枯燥,也深深地被邹师傅的精神所感动。当接到要与基层群众过除夕的采访任务后,我第一个就想到了邹师傅。  相似文献   

20.
在喧嚣的都市待得久了,很多人都会心生倦怠,想收拾行囊一个人去旅行,想找一个清净之地游山玩水,让自己疲惫的心静一静,歇一歇。我也时常有过这样的想法,特别是在工作压力特别大,诸事不顺的情况下,这样的想法就会越发强烈。但没有想到的是,无意间与《于丹生活感悟》这本书的相遇,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浮躁的心也安静了许多——因为,风景不在别处,它就在你的心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