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海外视野     
《视听界》2013,(5):9-9
对好莱坞“哄抢”中国小说且慢叫好 据《人民日报》8月27日报道.好莱坞电影”大鳄”们正”哄抢”中国小说.《藏地密码》、《鬼吹灯》等畅销小说的影视版权均已被好莱坞买下。有人认为.此举让作者和出版方坐地生财的同时,也弘扬推广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1954年,曾流行一本畅销小说《铁道游击队》。由于这部长篇小说故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很受读者欢迎。小说曾改编为电影,影片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一直流传到今。《铁道游击队》的作者刘知侠解放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主席。他的《铺草》、《红嫂》、《沂蒙山的故事》,被文学界赞赏和重视。他所  相似文献   

3.
法国罗桑日影片公司1983年出品的电影《斯万的爱情》,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伟大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改编而成的。由于小说原著的特殊性,电影的改编被认为是突破了一个禁区。在我看来,则是打破了原小说不可改编的神话。据说许多电影大师们曾几度想改编均未成功,前后经过20多年的探索,才出现了这部《斯万的爱情》。  相似文献   

4.
晏雨晨 《视听》2022,(4):112-114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清水里的刀子》将影像改编聚焦在生动的感知氛围而非抽象的文字内容上,通过对原作小说中心理描写进行影像的视听化呈现,将电影对小说的再现转化为一次对西海固农民生活状态和形象气质的把握与再现.影片的有效性再现策略主要体现在摄影机调度、声音塑造和自然意象三个方面.通过心理描写视听化的手法,影片在跨媒介的改...  相似文献   

5.
张丹旭 《今传媒》2012,(4):88-89
《林家铺子》是"十七年"的优秀电影之一,它是一部根据著名小说改编,影片赋以典型性的由一个小百货商店折射出了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细腻的人物刻画更是为影片增光添彩,成为了现实主义的经典,屹立在高峰之上。文章通过对影片的研究,分析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对中国十七年电影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们是世界》何平1987年与方方联合导演的影片,根据张贤亮小说改编。当时的何平初出茅庐,影片也没能取得多大的反响,但是这部电影对于何平本人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拍完此片后,何平终于成为西安电影制片厂的正式导演,从此开始走上独立执导影片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郑甜甜 《大观周刊》2010,(48):34-34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近几年好莱坞影片中越来越多地添加了中国功夫、场景、古典音乐、古建筑以及民俗民风等形式各异的中国文化元素.本文剖析了几部成功的好莱坞影片中的中国元素,概括出好莱坞电影对于中国文化的解读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7,(12):67-70
李碧华小说内涵丰富,折射出强烈的人文情怀,为影视改编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因而一经改编为电影,往往成为评论界学术圈的热门话题。其中,陈凯歌改编《霸王别姬》,取其壳而去其骨,放弃了一部分人文关怀;徐克改编《青蛇》,删繁就简,明了地突出了人文主题;而香江鬼才关锦鹏改编《胭脂扣》,写着文人的魄,诉着港人的魂。本文对其三部代表作《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及其改编影片进行比较阅读,在小说与小说、小说与电影的比较中,分析其中借助"寻爱"这一主题折射出的人文情怀,以及其最终需指向"回归中华文化血脉"之必然。  相似文献   

9.
把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事实上,获奥斯卡金奖的影片有85%是来自名著改编的。在中国,将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也不是近些年才有的事。早在20世纪30年代,茅盾的著名小说《春蚕》便被改编成电影;新中国成立以后,则有更多的现代经典小说被搬上银  相似文献   

10.
裴铃惠 《新闻世界》2010,(3):100-101
全球化背景下,好莱坞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的扩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为了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好莱坞电影一方面开始淡化影片内容的政治倾向,另一方面,着力为影片注入能够增加观众亲同性的民族元素。在这种创作理念的指导下,轻松幽默的家庭动画电影已成为好莱坞电影全球化进程中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春节档影片中,由姜戎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狼图腾》,上映9天票房突破4亿元.精良的制作、恢弘的场面和发人深省的剧情,使影片一度成为国内外影迷在社交网络及论坛中热议的话题.就电影表现的内容而言,《狼图腾》是有着鲜明环保意识的生态电影,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电影表现的重点.一直以来,生态题材电影票房的低迷是不争的事实,《狼图腾》凭何冲出众多商业大片的挤压和包围,实现了生态电影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2.
余目 《新闻世界》2012,(3):127-128
《发条橙》是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1971年创作的一部电影,它改编于英国作家安东尼博金斯的同名小说。这里主要分析的是《发条橙》中混合着表现主义风格的摄影与灯光艺术,以及电影风格化的,充满变化与律动感的影像节奏。这些也是整部影片艺术风格分析的精华与重点。  相似文献   

13.
杨至一 《新闻传播》2012,(9):15-16,18
电影《战马》改编于英国著名的同名小说,是斯皮尔伯格"战争三部曲"的止战之殇,荣获奥斯卡奖六项提名。与其它战争、动物题材不同,该电影通过一匹农场马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英国农场少年阿尔伯特在一战中的寻马之旅,别具一格、引人入胜。电影上映后获得了影评人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本文着重从原著改编、艺术特征、电影类型、人性刻画等方面,进一步探讨这部影片。  相似文献   

14.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创作的唯一的一部小说,也是美国20世纪风行一时的大众小说,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后经好莱坞改编为同名电影,更是在当时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浪潮,直到现在还被人们一致认为是其历史上最优秀的影片。《红楼梦》是曹雪芹先生一生心血的结晶,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小说,其内容和思想都堪称绝妙,更是传扬到世界各地,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而斯佳丽和王熙凤分别是这两部书的女主角,她们生活的环境有相似,性格,为人处世方面也颇有共同,又各有千秋。堪称乱世土壤中亭亭玉立的两株奇葩。  相似文献   

15.
冯肖应 《今传媒》2015,(3):108-109
好莱坞电影的热映往往能引发大批观众的围观甚至追捧,如今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日渐崛起,好莱坞也将视角转战中国,多部诉诸于中国庞大电影市场的影片相继问世。这些影片不仅在取景上浓添东方色彩、在角色上不断注入华人面孔,还将中国功夫等元素加入其中,让观众在电影放映前更添了一份期待。事实证明,打着中国元素噱头的好莱坞影片在庞大的中国院线总是能让人格外关注。其实,好莱坞如此"迷恋中国",与中国的迅速崛起以及中国院线的爆炸性扩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常江 《新闻界》2013,(18):10-17
<正>6月27日,根据郭敬明同名畅销小说《小时代》改编的电影公映。郭敬明亲自担任导演和编剧,影片的演员阵容也囊括杨幂、郭采洁、柯震东等一线红星。据时光网场次统计,公映当日,全国所有城市的总场次为55176,《小时代》场次为24562,占总场次比例为44.52%。更有多家影院出现100%排片的情况,火爆程度令人咋舌。在票房火爆、粉丝观影热情高涨的同时,影片也遭到了非议。一方面,郭敬明的导演水平受到怀疑。《新京报》的一篇评论中对郭敬明的导演功力如是评价:"电影归根结底是导演的作品,《小时代》乏善可陈的调度、粗糙的灯光  相似文献   

17.
热炒热看     
《橘子红了》刚演罢,《烟雨红颜》复又登场,看来周迅是和悲剧结缘了。这部根据小说《停车暂借问》改编的影片并不是周迅的影坛处女作,却是她主演的第一部获准公演的电影。故事的情  相似文献   

18.
美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占据着主导地位,本文通过2011年暑期热映的影片分析了美国电影的流行趋势——续集片、3D影片、动漫改编的影片占主流;其次,从稳定的受众群体和良好的电影品牌两方面探讨了续集片和动漫改编片流行的原因,最后对我国续集拍摄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9.
张婷 《东南传播》2023,(3):56-58
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纯真年代》改编自女作家伊迪斯·华顿的小说《纯真年代》。本文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剖析导演如何将故事的时空特性视觉化,总结影片的整体方案并对其在各角度如何继承和发展了好莱坞的传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大家下午好!感谢上图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来和大家谈谈小说与电影的问题.小说改编成电影,实际上是由来已久的事,至今被大家认为改编得好的电影确实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