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今年1月,我去西安参加一次摄影比赛评选,并借此机会搞了点采访。那天,评选刚刚结束,正逢星期三,我报驻西安记者站的同志告诉我,今天去了解情况怕有些不妥,因为星期三是西安市各机关的政治学习日,不办公。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西安市二商局等十几个机关所在地,一眼见到了“今日学习”的大牌子。刚要进门,传达室的门卫挡住我:“不办公!”经过一番好说歹说,看在是记者的面子上放我进去。在楼道里,我左看看右看看,并不见有人学习,人们在聊天、看报、打牌,有的办公室根本没人。我问接待我的宣传处的同志:“今天政治学习,怎么看不到你们学习呢?”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在书籍版权页上的“ISBN”代表什么?以后的各项数字又各代表什么?请给予解答。上海盛桥新村小学潘恒昌编辑同志: 我对“国际标准书号”、“中匡标准书号”的结构和用途不了解,请解答为盼! 上海市第六师范图书馆赵懿汤潘恒昌、赵懿汤同志: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是新闻战线上的一名新兵,在下基层采访中,耳闻目睹不少埋头苦干的同志,他们任劳任怨,忘我劳动,甘做一颗“螺丝钉”。我挥笔讴歌这种“老黄牛”精神。但有些同志对此非议:现在是八十年代,不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要提倡开拓型的改革家,鼓吹开拓精神。这使我感到惆怅:开拓精神和“老黄牛”精神是矛盾的吗?“老黄牛”精神真的不再提倡了吗? 四川读者高北通  相似文献   

4.
《新闻战线》今年第七期刊登了温风同志的《真的“不断”吗?》一文。作者认为,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开幕式的掌声》在描写会场气氛时用“不断”一词不妥:如果掌声真的不断,怎么能作报告和听报告?于是,作者断定“不断”这个说法即使“不是套话”,至少也算是“过头话”。对此,我不敢苟同。“不断”是合成词,其意义不等于几个词  相似文献   

5.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近日我却在一家报纸上见到人家是这样写的:“38年过去,弹指1挥间”。照此朗读起来便成了“三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了。那么,究竟是“三十八年”,还是“一九三八年”,还是“三年八年”?糊涂了。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报纸上的“专栏”是什么?“副刊”又是什么?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解释。陕西岐山县曹潇曹瀟同志; 了解报纸上的“专栏”、副刊等专用名词,对  相似文献   

7.
《“北京白鸡”在全国28个省市区“落户”》的消息,在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后,一些同志要我谈谈采写这篇稿件的体会。说实话,我是有一种“撞大运”“撞”上了的感觉。谈谈它的“出笼”前后,目的是总结提高,就教于新闻界同行。去年一年,农村形势比较平稳,跑农村的记者大都感到好的新闻题材少,眼看十一月份了,我也没有写出满意的东西来。一次,总编辑满运来同志在聊天时对我说,近来报纸版面真正的新闻不多,能不能抓一两条好的、活的新闻? 我去“抓”了,碰到的却是一个鉴定会。我硬着头皮来到“北京白鸡823纯系配套系的育成”鉴定会会场。在这里我见到了几位熟悉的畜牧专家,通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青年报·社会周刊》上以“老猫”的名字开了个专栏,叫“社会七日断想”,自此以后,有关老猫的种种传闻便撒开了。最典型的一种是“老猫是个40多岁的人,比较持重”,来信中最常见的问题则是:“你为什么叫老猫?”后来,有许多常读“断想”的人见到我,极惊诧:“你是老猫?”我说是,接着便是夸奖,弄得我极不自然,很想说,别这么夸我,我还打算进步呢。  相似文献   

9.
我和刘立民同志采写的《同志,您能做到文明骑车吗?……街头自行车纵横观》,荣获了第八届全国好新闻一等奖。一些同志在祝贺之余,也问道:“有关自行车的报道写了不少,你们为什么想到文明骑车?”“你们是怎样构思、采访的?”……大家的询问,促使我回顾了这篇文章产生的经过,感到在报道思想、采访道线和写作方法上同过去抓问题的报道相比,有些新的体会。一、深入生活,选好角度。每天,我骑自行车上下班,在自行车的海洋中随波逐流。可谓尝遍酸甜苦辣,还经常碰到骑车人和骑车人相碰撞、相擦车的事。有时双方互相谅解,跌倒下去,爬了起来。各走各的路,平安无事;有时一方出语不逊,双方唇枪舌剑,围观的人不断增多,堵塞了道路;更有甚者,双方大打出手.竟酿成了事故。这类事因经常见到,也就习以为常。自个儿只求谨慎骑车,以保平安。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的决定》公布之后,报社要求大家结合武汉的实际,在提倡社会文明公德上做文章。从哪里入手呢?我感到找准突破口很难。有一些问题很大(比如  相似文献   

10.
这里说的“故事”和“情节”,是借用英国文艺评论家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中的解释。他说:“故事”虽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不成为小说,但它是一种很低级的形式,不过是从时间绦虫上切下的一个片断,“早餐后是午餐,星期一后是星期二,死亡以后便腐烂等等”;“故事”是古已有之的,“当时的听众是一群围着篝火在听得入神、连打呵欠的原始人”。而“情节”却是小说中较高级的一面,它同样要叙述事件,但特别强调因果关系,比如“对于王后已死这件事,如果我们再问:‘以后呢?’便是故事,要是问:‘什么原因?’则是情节”。  相似文献   

11.
有位同志,本职工作完成得很出色,除此以外,还自觉地去做了许许多多有益于人民的社会性工作。比如:他见到了欺行霸市的“马蜂窝”,就协助市场管理人员去捅,并帮助将“害群之马”扭送到公安部门;他见到在市场上有“耍秤杆儿”.销货者,就将此人  相似文献   

12.
今年年初,厦门判处了一起小说诽谤案:一位青年女作家因在纪实小说《太姥山妖氛》中诽谤了某地农村的一些基层干部,被判犯有诽谤罪,处有期徒刑一年。①作家因写小说诽谤他人而被判刑,这在我国尚属首例。小说不同于新闻,但本案与“新闻官司”又有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在这里加以分析,以说明诽谤和诽谤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不知从何时起“灭火”这个词被新闻人借用,且已成为口头语。灭火本是消防队员的职责,为啥新闻人也提及“灭火”,原来这里的“灭火”是指把带有批评性的新闻报道压下去,不让刊播。近日我去一个县采访,见到县报道科的同志,我随便问了一句,现在咱们科多少人?“15个人”。我一听很激动,因为新闻报道队伍这么壮  相似文献   

14.
不知从何时起“灭火”这个词被新闻人借用.且已成为口头语。灭火本是消防队员的职责,为啥新闻人也提及“灭火”,原来这里的“灭火”是指把带有批评性的新闻报道压下去,不让刊播。近日我去一个县采访,见到县报道科的同志,我随便问了一句,现在咱们科多少人?“15个  相似文献   

15.
我的一位同窗,已作了十五年的民办教师,有天拿着一张报纸来找我:“编辑同志,这是什么意思?”我顺着手指看去:“中国电影观群的欣赏习惯……。”我说那是排错了。想不到她却十分认真地说:“白纸黑字,怎么能错呢?”这使我想起杂文家  相似文献   

16.
我的一位同窗,已作了十五年的民办教师,有天拿着一张报纸来找我:“编辑同志,这是什么意思?”我顺着手指看去:“中国电影观群的欣赏习惯……。”我说那是排错了.想不到她却十分认真地说严白纸黑字,怎么能错呢?”这使我想起杂文家公今度的话:“中国老百姓对铅字的东西抱有无限信仰。”然而,也有对铅字不那么看重的,其中不少就是白纸黑字的制作者们。报刊上差错之多、  相似文献   

17.
一天,我去某单位采访。存街上偶然见到一辆标有“陕西电视台”字样的面包车。我的脑海立即闪过这样的念头:是不是在拍电视?拍什么呢?琢磨一番,认为拍杨虎城的可能性较大,因为杨虎城是我们县有口皆碑的爱国名将。明确了这一点,我赶紧到“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了解情况。不想工作人员头摇得象拔浪鼓。怎么办?和她聊天。一句话  相似文献   

18.
青年作家陈国凯同志,与著名文艺评论家萧殷同志有着师生情谊,他在悼念萧殷同志的一篇短文里说“四人帮”垮台以后,萧殷同志一度担任《作品》的主编,约他写稿,他一连写了几篇小说,结果都被很快退回来了.他很纳闷,心想:这些稿子都是您约的,干么都退回来了?因而心里颇有些不快。后来他碰到萧殷,萧殷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编刊物是只认文章不认人的。私交是一回事,文章又是一回事,我不会因私交而降低对作品的要求.”陈国凯很受感动。但是,我们现在也有极少数编辑同志,在选用稿件的时候,往往不是以稿件质量的好坏,决定取舍,而是先看这稿件的作者是谁,  相似文献   

19.
题目中的“核儿”二字,读音为“胡儿”。它和我们平常说的杏核儿、桃核儿等中的“孩儿”二字读音为“胡儿”一样。说文章有孩儿,这不是我的发明。在八十年代中期,著名作家林斤澜同志就谈到过。大约是1984年左右,林斤湘同志到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结业余作者讲课。林斤湖讲课,我没有去听,但文化宫组织讲课的同志录了音。他们把录音用文字记录下来,请我结帮忙整理,然后发表在他们内部的一个刊物上。我在整理林斤澜同志的录音记录时。看到里边讲到文章的“魂儿”,并且还举了莫泊桑著名的小说《项练》中的情节来做例子。当时,我没有反…  相似文献   

20.
我是农场广播站的播音员,一九八一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写稿.刚开始,我连续向报刊、电台投稿上百篇,却只被采用了两篇。这时,有个同志对我说:“你不给编辑抹油,还想多上稿?”真是这样吗?新闻干事老吴却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某农场一名年轻的报道员为了多上稿,特意拎了一桶豆油,专程赶到一家报社向编辑“请教”,受到了编辑部的批评.还有许多老通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