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一氧化氮与高血压运动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主要的心血管调节性物质——NO,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将主要采用献调查法,从其原理、作用以及影响出发,论述高血压运动疗法的机理及其与NO的关系:运动可以显地改善心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促进NO的合成与释放,改善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同时还可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血管紧张素的合成与释放,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试男子30km跑后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尿蛋白及其组份的变化,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运动性肾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参加2011年全国绿道长跑挑战赛30km的男子10名,分别于运动前、后采集肘静脉血(即刻)和尿液(运动后15min)进行血乳酸、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尿总蛋白及白蛋白、β2-MG含量的测定。结果:男子30km跑后,较运动前相比,尿总蛋白、白蛋白具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β2-MG、Alb/β2-MG比值呈显著性增加(P<0.05);血乳酸、血清肾素具有极显著性升高(P<0.01),血管紧张素Ⅱ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醛固酮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30km跑致肾功能暂时性异常,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应激显著,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运动性蛋白尿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从本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三条路径来探讨体育运动、心理应激和免疫系统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释体育运动拮抗应激对机体免疫系统不良影响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探讨高温不同湿度环境下运动对最大摄氧量、电解质及其调节激素的影响。方法:20名男性受试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运动组,实验分4次完成,测定运动组最大摄氧量值,运动和对照组测试后的尿电解质、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结果:运动组33℃ 80%相对湿度时的最大摄氧量值明显低于其他湿度。湿度对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都有明显的影响(P<0.01);运动能明显升高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P<0.01)。结论:1)高温高湿环境(33℃ 80%RH)中机体运动能力下降。2)运动促进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释放。3)高温时不同湿度对血管紧张素Ⅱ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运动与心脏变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重塑是指运动引起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变。适宜的负荷可引起心脏发生病理性重塑 ;过度负荷或过度训练可导致心脏发生病理性变化。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运动与心脏重塑的研究进展主要有 4个方面 :一是心脏形态结构的重塑 ,包括心脏构型 ,心肌细胞及非心肌细胞的重塑。二是心脏功能的重塑包括心脏泵功能、心肌力学及血液动力学的适应性改变。三是心脏内分泌功能的重塑 ,包括心钠素、儿茶酚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四是心脏重塑在生物化学上表现为心肌中一些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变化以及运动引起肌球蛋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对运动条件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心血管功能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与监测。结果表明,运动15min和30min即刻,血浆AugⅡ较安静状态分别上升22%(PMO.01)、56%(P<0.001);运动30min时心血管功能指标明显上升(均为P<0.001)。与对照组相比,血浆AugⅡ含量在各观察指标有显著差异。提示:耐力运动可使少年运动员血浆AugⅡ合成释放显著增加,参与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基因多态与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强度有氧运动降压效果的关系,为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78名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T1R)基因A/C和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T/C多态。所有受试者分别以60%VO2max进行一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实验(MAET)、以40%VO2max进行一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实验(LAET)以及1次安静对照实验(RCT),时间均为40 min。每次实验前后测定24 h动态血压(ABP),包括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哈-温遗传平衡定律(P>0.05)。与实验前比较,MAET、LAET后各基因型组血压水平均显著性下降(P<0.05),RCT后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LAET后,ACE-DD基因型组SBP低于ACE-II/ID基因型组(P<0.05)。LAET后,≥3个RAAS高危等位基因组SBP和DBP均低于≤2个高危等位基因组(P<0.05);MAET和RCT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AAS基因多态可影响急性有氧运动的降压效应。ACE-DD基因型携带者低强度有氧运动的降压效果优于ACE-I等位基因(II/ID)者;≥3个RAAS高危等位基因患者低强度有氧运动的降压效果优于≤2个等位基因变异者;中等强度运动以及安静对照实验后,血压无显著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心肌肥大与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为模型, 观察降脂灵(JZL)对血管紧张素Π(AΠ)诱发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研究表明,不论AΠ存在与否,JZL均能抑制心肌细胞的生长,提示JZL具有抑制运动性心肌肥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支配骨骼肌的交感神经(肌肉交感神经)的最重要的作用,是调节骨骼肌内的末稍血管的阻抗,控制肌肉血流和全身的血压。运动时身体血压上升,是因为心脏交感神经活动的促进和心脏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的抑制的共同作用使心跳次数和心跳时的血流出量增加,同时,肌肉交感神经活动的促进作用,使末梢血管的阻抗也改变了。在运动时,人体血压上升,活动肌的流人压也增高。这时的活动肌中,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和血管扩张性的分泌物增加,从血管内皮还产生一氧化氢等扩张血管的物质,于是肌肉内的血管因为这些局部的体激性原因而扩张开了,在这…  相似文献   

10.
在对10名优秀竞走运动员和10名普通大学生进行的逐级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运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了心脏泵血功能和反映心肌血液供应的指标──心室局部壁运动,并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探讨心室局部壁运动与心脏泵血功能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组心室局部壁运动与心泵血功能随运动强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现象;2)耐力运动员组心泵血功能和心室局部壁运动随运动强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的趋势;3)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可引起心空局部壁运动增强,心泵血功能增加,说明运动对人体的心脏是有益的,耐力训练可提高心肌运动时血液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从社区体育的物质条件、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行为方式及组织制度、社区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念三个层面对山东省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苏南职工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苏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职工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职工的体育锻炼呈现出业余性和分散性的特点,虽然多数职工主观上对体育锻炼持积极的态度,但由于企业、社会、个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职工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3.
递增运动负荷中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的心脏泵血功能,通气功能,摄氧功能较强,尤其是利用氧的能力较强,达到优秀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水平。赛后血乳酸恰在无氧阈水平上下,平均心率(陈式175.5次/min,42式167.1次/min,杨式155.1次/min)属有氧代谢的中等强度运动,男、女队员的血红蛋白普遍较高。认为缓慢圆活的太极拳运动能获得如此好的心肺功能反应与太极拳演练时注意拳式呼吸和运动训练强度恰在无氧阈水平及其“意气运动”的特点有关,根据太极拳运动员的氧利用率高,推测太极拳运动,对骨骼肌细胞的内呼吸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今后还需加强对外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居民体育行为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龙  张君  钱娅艳  刘明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35-1336,1339
对内蒙古12个主要城市的1 200名城市居民的体育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现阶段内蒙古城市部分居民已具备了良好的体育行为.但城市居民显性体育行为还存在着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较少,体育消费行为较差等等问题.通过加强城市体育文化、社区体育文化和城市体育环境建设,可培养城市居民的隐性体育行为,使其能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体育系 (PED)、生物系 (BD)女生的 V O2 max、VT(% V O2 max)及亚极量恒负荷运动前后的心率(HR)、血乳酸 (Bla)、主观体力负荷评估表 (RPE)。结果认为 :1)体育系女生 V O2 max、VT(% V O2 max)较高 ,提示其体能水平即有氧工作能力明显高于一般女大学生。 2 )体育系女生静息及亚极量负荷运动时的 HR、运动后的 BL a及 RPE明显低于生物系女生。说明在相同的相对负荷应激下 ,有氧工作能力较高者生理反应较小 ,无氧供能比重较低 ,疲劳出现较迟  相似文献   

16.
对投掷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与预防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投掷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投掷各单项运动损伤部位的统计;投掷各项目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投掷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进入北京体育大学82名投掷专项本科生的运动损伤调查分析,投掷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率是100%.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依次是:错误的技术动作、运动负荷过大造成机体疲劳、准备活动不当、缺乏医务监督等;此现象反应了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投掷运动员的现阶段训练状况.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验研究法对1 453名中学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的干预教育.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在体育教育中融入运动处方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及其对改善中学生身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维度.结果表明,在课内外体育锻炼中,应用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加运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具有较好地锻炼效果,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健康身心的自我锻炼技能.  相似文献   

18.
国家散手运动员平衡能力的研究——以冬训阶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国家散手队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武术比赛冬训期间进行平衡能力的实验研究,对散手运动员的视觉、本体感觉、前庭系统在维持身体平衡中的作用进行讨论,分析散手运动员平衡能力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平衡能力的核心肌力训练来提高身体素质防治运动损伤,为散手运动在平衡领域的研究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性别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通过问卷调查,初步揭示男女学生体育意识和锻炼行为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体育认识上趋于一致,在锻炼动机、体育兴趣、锻炼手段、制约参与锻炼的因素、自我锻炼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并为进一步改进体育教学和指导课外锻炼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众健美操锻炼对肢体协调性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美操运动是人们喜爱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体育的发展要求健美操的科学性,基于这一认识,就大众健美操创编的合理性和对人体影响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为大众健美操科学地向前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