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魏晋交替之际,文人名士纷纷远离是非之地,啸傲泉水山林之间,其中,形成了以阮籍、嵇康为核心的名士集团,人称"竹林七贤"。《三国志·王粲传》有注:"(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竹林之游是名士们自觉逃避政治风险,不肯屈尊降志而退隐山林的选择。曹魏正始年间,名士生存环境虽不宽松,却也并不逼仄。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所活动的地区,有文献记载在今河南的辉县和汲县一带,然而,更多的文献记载却是"竹林七贤""游于竹林"以及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而且将"竹林"与"河内之山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考证,关于"竹林七贤"的寓居地问题,本文认为"竹林七贤"的"竹林"在"河内之山阳",其寓居地在"河内之山阳"一带,即今河南焦作一带,主要活动于河南修武县东北五十里的百家岩。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中古时期的魏晋之际,陈留尉氏,即今河南省开封市的尉氏县有一大奇人他就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之子、与著名文学家嵇康齐名的“竹林七贤”高士阮籍。阮籍,字嗣宗,生于汉安帝永初六年,卒于魏明帝景元四年,一生经历了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的年代和相对隐定的三国鼎立时期的魏文帝、魏明帝朝以及魏晋易代的恐怖黑时期。 恐怖黑暗的危世,造就了一代奇人:奇人在危世中奋力挣扎、周旋。阮籍如同萌芽  相似文献   

4.
支遁,东晋名僧,(晋书)无传,生平材料主要见于(世说新语)和慧皎(高僧传)。两书所载虽详,但亦有不少存疑之处,本文据此略作辨析。支遁,字道林,本姓姜氏。陈留人,或云河东林虑人。《高僧传》(世说新语·言语)往引(高逸沙门传)所载相似,但“河东林虑”作“河内林虑”。按:林虑晋届司州汲郡,汉时则属河内郡,“河东”实为“河内”之误,此处是用汉时旧称。支遁本姓关,出家后始改“支”姓。据(释道安传):“初,魏晋沙门,依师为姓”,则支遁所从应为支姓僧人。佛教在汉地初传,并无明显的宗派之别,只是从师徒姓氏相袭的…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代,有七位名士在河内山阳的一片竹林中,远离仕途,崇尚老庄,谈玄论道,开怀畅饮,放歌长啸,过着潇洒飘逸的生活,这就是"竹林七贤",而七贤的领袖人物就是嵇康,他在音乐、书法、文学等方面都显示出了突出的才华。  相似文献   

6.
“竹林七贤”是曹魏中后期的一个饮酒清谈的文人群体 ,得名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 ,肆意酣畅”。本文考察和阐述“竹林七贤”的主要活动时间 ,他们的政治倾向、人生态度等的相似之处 ,以及后来在司马氏强权统治下政治态度、处事作风的分化等几个问题 ,以明“竹林七贤”之“贤”与“不贤”。  相似文献   

7.
“竹林七贤”,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们生活在社会动乱、政治黑暗的魏晋时期,空有一身才华而无处施展,遂隐而不仕,聚会赋诗,谈玄论道。生活作风上,七人更是放荡不羁,特立独行,嵇康、阮籍、刘伶、阮成……几乎每个人身后都有诸多佳话逸事流传。  相似文献   

8.
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魏晋时期著名诗人,以其崇尚玄学清谈的作风与独立不羁的人格与嵇康等人合称“竹林七贤”。因看不惯司马氐集团的专制无道,阮籍醉酒佯狂与之对抗;却又不敢与之完全决裂,也曾先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据古山阳地区“竹林七贤”的相关遗迹对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风范特点、精神境界及其价值、在我国历史上的影响、挖掘其旅游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有论者称“可以视作魏晋轶事小说的滥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何谓“滥觞”?原指江河发源的地方,后指事物的起源。魏晋轶事小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作为一本小说集,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其中,竹林七贤是一个很典型的人物群体,这七个人分别是嵇康、刘伶,阮咸、阮籍、山涛、向秀、王戎。《世说新语》这本书对竹林七贤每个人所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也是值得研究的。阮籍放荡不羁但又有情有义,向秀却通达平和深谙道学,阮籍精通音律,刘伶嗜酒如命,山涛清心寡欲,王戎有些吝啬,嵇康才华过人。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2016,(25):38-40
鲁迅有专门论述“魏晋风度”的文章.这一时期出了不少名人,尤其是文学方面,由于“三曹”父子的推动,展现出空前繁荣的气象.几百年中,从曹操、曹丕、曹植到“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再到左思、鲍照、陶渊明等人,都是大文豪.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禁锢和炼丹、谈玄、品评人物等消极风气的影响,那个时代真正有资本活得真实、浪漫的,似乎只有一人,他的名字叫谢灵运.  相似文献   

13.
平定七国之乱是西汉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形成“文景之治”的局面都有重大意义。 讲到平定七国之乱,就不能不提到西汉著名将领周亚夫(?-前143年),他是西汉开国勋臣周勃的儿子,年轻时就因显露才华而被汉文帝任命为河内郡守(治所在今河南武  相似文献   

14.
魏晋之际,有一部分士人,其言语“清淡玄远”,行为“放荡不羁”,思想“放任自流”,气质“粗旷浪漫”,成为一种时尚、风气。在当时“风誉扇于海内”,影响极大,他们“轻时傲世”,“纵情背礼”,起着“乱群惑众”的作用。然而,他们奉行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呢?我以为他们奉行的是自然适意的人生观。一、自然无为,乃魏晋之际士人生活之指导思想魏晋之际,不少士人如何晏、王弼以及竹林七贤等人,读老庄,明自然,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好言老庄之风,他们推崇老庄的“因其固然”①。和“寂静无为”②的思想,并加以发挥,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③的理论,进而提出了以无为为本的思想。“魏正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女性诗人可以溯源至上古时期。《吕氏春秋·季夏纪第六》“音初”篇以涂山氏之女所作“候人兮猗”歌为南音之始,又以有娀氏二佚女的“燕燕往飞”歌为北音之始。《论语·泰伯》“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一句记载周武王十位贤人中有一位女性,从一个侧面看出古代女性的政治才能。《世说新语·贤媛》篇记叙汉魏晋女性如王昭君、班姬、许允妇、山涛妻韩氏、贾充妻李氏、谢道韫等品德、谋略、气度与文学方面的轶事,可窥古代女性文人充盈的家国情怀与高尚的人文素养。钟嵘《诗品·序》谓:“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相似文献   

16.
三曹———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的并称。他们的诗气势雄伟,慷慨激昂,意境开阔。建安七子———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蠫、应蠩、刘桢七人的并称。他们的文学作品慷慨、悲凉、刚健,有“建安风骨”之称。竹林七贤———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个文学名士的并称。其作品多用比兴手法,借古讽今,消极避世。浔阳三隐———东晋陶渊明是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而辞职归田的诗人,他和隐居不仕的文人周续之、刘遗民被称为“浔阳三隐”。竟陵八友———他们是南…  相似文献   

17.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223—262)字叔夜,涟圉銍(今安微省宿县西)人。曾拜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是魏晋易代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观点,其实质就是反对的司马氏集团为篡权夺国而实行的黑暗统治。《与山巨源绝交书》就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虽然它不逾两千字,但因文字简约却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期,有一个名叫阮咸的人红了.阮咸为什么出名?因为他是建安时期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阮璃的孙子,也是当时的文艺组合“竹林七贤”之一. 人们都知道阮咸是个性情中人,他拒绝低质量社交,不随便交友,只和至交亲友弦歌酣饮.他喝酒不用酒杯,而是用大盆.有一次喝多了,竟邀请一群不知从何而来的猪朋友一起喝酒.他“与豕同饮”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同是饮酒之人,在社会乱离、命运多舛而饮酒之风盛行的魏晋时代里,陶渊明和竹林七贤表现出两种不同风格的饮酒方式,同时也演化出两种不同的士人心态——竹林七贤式的自我麻醉和陶渊明式的闲适坦然,这两种饮酒方式所体现的士人心态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我国古代文坛。  相似文献   

20.
山涛,字巨源,魏晋人,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中的老大。山涛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家里很穷,但他从不自卑自弃、怨天尤人,而且表现得极有气量,与同龄孩子相比,有一种卓尔不群的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