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良好的职业认同对教师的成长是一种内驱力,是做好教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绩效,同时对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是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免费师范生作为准教师,作为未来基础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职业认同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路线的确定,对未来的教育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在读免费师范生为调查对象,欲从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调查免费师范生对中小学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试图为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和培养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进一步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职业认同对教师的成长是一种内驱力,是做好教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绩效,同时对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是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免费师范生作为"准教师",作为未来基础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职业认同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路线的确定,对未来的教育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在读免费师范生为调查对象,欲从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调查免费师范生对中小学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试图为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和培养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进一步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主力军,对其专业精神的关注不仅珍贵而且理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向度加以考量。调查发现:师范高专职前教育对师范生专业精神的影响特征明显;师范生专业精神主要受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技能和校园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师范高专教育当加强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兴趣、职业态度和职业理想;合理设置教育实践课程,提升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立德育人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教育、教师、学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师范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育祖国未来人才的重任。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师范生必须通过树立远大教育理想来促进学生和师范生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未来教育的质量。在当前师范生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的形势下,关注师范生的教育理想是必要的。文章通过探讨师范生教育理想的价值取向和影响因素来提出师范生教育理想的培养策略,旨在坚定师范生未来从教育人的信心,优化未来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注入一股动力。  相似文献   

5.
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良好的职业认同对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是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本研究对作为未来教师后备力量的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认同情况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情况不容乐观。女生比男生对教师职业更为认同,本科比专科学生对教师职业更为认同。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教师教育模式嬗变,师范院校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高职师范生在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高职师范生的素质发展中出现职业目标的茫然、实践操作力不强、自身素质薄弱等困境。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势下,师范院校应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本,引导师范生树立起理想的职业目标,利用专业课程和专业特点,多途径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加强师范生的人文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我国未来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教师教育模式嬗变,师范院校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高职师范生在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高职师范生的素质发展中出现职业目标的茫然、实践操作力不强、自身素质薄弱等困境。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势下,师范院校应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本,引导师范生树立起理想的职业目标,利用专业课程和专业特点,多途径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加强师范生的人文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我国未来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需要高素质教师。高校师范生作为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人才支撑,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在理论层面上包括师德践行、教学实践、综合育人和自主发展等多方面,在实践层面上结合课程教学、学校文化、社会资源和网络平台四大层面开展。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需要优化师范生专业建设,健全多场域育人机制,培养具有未来教育家精神和承担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9.
<正>教师是以传递知识、施行教化和造就人才为宗旨的一个专门职业。而作为未来人民教师的师范生,是与明天对话的人,他们承担着光荣的历史使命与神圣职责。高校必须引导师范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助其形成正确的稳定的职业价值观,这是当前师范生教育面临的课题。职业价值观作为师范生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基本看法与态度,反映了师范生对自身职业的认识和价值定位,是师范生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引师范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作为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教学技能,无可厚非地存在着弱化的趋势,从而使得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乃至未来教师队伍的素质受到严重影响。本文研究小教专业教学技能上存在的不足,不仅可以对还未走上工作岗位的小教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而且对于在职专业技能培训工作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职业理想是教师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追求与向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和价值取向,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但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却往往被忽视。当前,深化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2.
教师素质是教育改革成败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把教师教育作为一个主要内容抓紧抓好,是提高全民素质,贯彻素质方针的根本保证。以教师技能训练作为教师职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师范生面对未来教育,参与社会竞争和献身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科研能力作为一项教师必备的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应从教师专业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加强对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培育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未来教育科研强手。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科研能力作为一项教师必备的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应从教师专业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加强对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培育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未来教育科研强手。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实践不但是高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未来教师的必要环节。为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进一步巩固教师教育实践环节,使师范生有更多机会接触教育教学情境,教育部提出,教师教育实践时间不少于一学期,即为18周。教育教学实践时间的延长更好地落实了教育教学实践的三个阶段,即观摩阶段、参与阶段和总结阶段。这也为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未来教师教育专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科研能力作为一项教师必备的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应从教师专业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加强对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培育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未来教育科研强手.  相似文献   

17.
教师信念是教师对教育职业的理想化,对教育功能的信心化。教师信念影响着教师对个人职业理想的追求、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育质量。文章通过对教师信念内涵及其形成因素的分析,探析教师信念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是中小学教师素质要求。就深圳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查结果而论,中小学教师在事业心、开拓精神、教育学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教师教育改革宜进一步完善双专业制度、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强化教育学专业训练、重视师范生教师经历的体验、注重教师的身心保健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变迁与教师专业工作者的职业理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需要确立教师专业工作者的职业理想,以之作为中小学教师自身努力的方向和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奋斗目标。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专门培养人的职业,它不仅要求其从业者具有多方面的一般知识和学科知识,而且更需要掌握系统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和规律。在当代教师教育中,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概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职前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是高等师范教育的基本任务。教师专业能力具有职业的特殊性,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导向。《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把教师专业能力划分为六大领域,各领域之间具有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作为职前教师的师范生需要发挥自身主体性,积极参与学习、实践和反思,指导教师需要为师范生提供支持,为其创设有利于各领域能力成长的学习环境。师范生六大领域专业能力的形成机理各有特点,需要师范生和教师的协同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