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说:“美是亲近所得,美是邂逅所得。”一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是一个不可穷尽的宝藏,每亲近一次。总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如《红楼梦》中频繁如梭的语文学习活动描写就是一个很少被人说到的话题。以大观园为舞台的人物活动中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型的社会。其中直接正面表现各种语文学习的活动就有二十多回.占了曹雪芹所写的八十回的四分之一篇幅之多。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处理好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林黛玉进贾府》教学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活动体验式教学方法,用"我是红学家"为主题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尽可能多地了解《红楼梦》;和名家一起评点《红楼梦》;质疑名家,读出自己的《红楼梦》;激发兴趣,学生自觉利用课余时间再读《红楼梦》。  相似文献   

3.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说:“美是亲近所得,美是邂逅所得。”一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是一个不可穷尽的宝藏,每亲近一次,总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如《红楼梦》中频繁如梭的语文学习活动描写就是一个很少被人说到的话题。以大观园为舞台的人物活动中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型的社会。其中直接正面表现各种语文学习的活动就有二十多回,占了曹雪芹所写的八十回的四分之一篇幅之多。自由阅读活动阅读是大观园中的少男少女们随处可见的学习活动。封闭的大观园集中了一批聪明好学的少男少女,他们没有老师去教他们,却有着很丰富的交流和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4.
经卫宏  李琼 《江西教育》2023,(19):32-33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大语文观”传递出一种人文精神,旨在通过“以文育人”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大语文观”指导《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多样化的阅读实践活动,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探索阅读《红楼梦》的新思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读写能力,实现专家型语文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这部不朽的作品,以它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超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的高峰。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在中学阶段没有读过《红楼梦》,就像外国人到中国没有去过长城一样的遗憾。高中《语文》第四册节选了《红楼梦》第三回,取名为“林黛玉进贾府”,目的是让学生对这一文化瑰宝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正>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如何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用他们有限的时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红楼梦》的阅读中去,并以此带动学生阅读其他名著,成为高一语文备课组的研究内容之一。笔者在引导学生读《红楼梦》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效果不错。现将我们的阅读活动整理出来,与大家交流。一、《红楼梦》阅读活动方案与实施第一步:分小组自主探究。在了解《红楼梦》整体内容的前提下,各小组讨论确定探究方向(某个人物)、研  相似文献   

7.
反党野心家、阴谋家江青,近几年来,在大做其女皇梦的同时,还念念不忘《红楼梦》。她对《红楼梦》一窍不通,却恬不知耻地自我吹嘘是什么“半个红学家”,到处大谈其“红学”,肆意歪曲和篡改毛主席关于《红楼梦》的指示,利用《红楼梦》进行阴谋篡党夺权活动。她还贪天之功为己有,公然把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一九五四年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批判《红楼梦》研究中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斗争,说成是由于她的“发现”而发起的,真是猖狂到了极点!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和学习环节,整本书阅读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学习形式。《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瑰丽的文学巨著,组织学生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新教材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利用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去阅读《红楼梦》原著,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的深刻内涵,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读中学时,语文课本上有一课是《红楼梦》的节选,叫《林黛玉进贾府》。我的语文老师不喜欢王熙凤,讲到她隆重出场:你看,王熙凤穿金戴银,打扮得珠光宝气,太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长得也怪!《红楼梦》里美人多矣。黛玉“姣花照水,弱柳扶风”,风流袅娜,像诗;宝钗“脸若银盘,眼如水杏”,鲜艳妩媚,像画。唯独凤姐,又是三角眼,又是吊梢眉,格外与众不同,有一股特别的生猛之气。  相似文献   

10.
    
茶与小说——《红楼梦》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这部旷世奇书几乎是以茶演绎展述情节内容的。《红楼梦》中的茶与文人雅士、琴棋书画融为一体,极富诗意。作者曹雪芹可称为清代著名的“茶学博士”,他对茶的属性、茶具、茶水、品茗要略等茶艺事项认识得非常透彻,全书共描写茶事活动有280处之多。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作为明清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从构思创作到成书经历了整个康乾时期,能反映康乾时期的社会风貌。本文以《红楼梦》为例,窥测康乾时期语文教育的地位、启蒙教育、女子教育和应试教育情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围绕《红楼梦》展开的学术研究琳琅满目,其中多艺术介质的改编活动在其传播过程中起到秉要执本的扩散功用,不但推动了红楼文化的社会传播,更以其媒介特征和传播逻辑对其文化内蕴进行了异质同构。其中黄梅戏《红楼梦》的改编,用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的安排,以戏曲的形式诠释了《红楼梦》崭新的主题内涵,辅以清新细腻的音乐格调,再赋予《红楼梦》现代化气息,让更多观众接受的同时,完成了对《红楼梦》的又一次艺术传播。  相似文献   

13.
语文基本训练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江苏淮阴市教研室潘煦源其一是围绕课本中有关课文组织课外阅读或书评活动。不妨回想回想:五六十年代的中学生,该有多少人读过《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该有多少人涉猎过《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甚至《红楼梦》等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一.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年龄究竟多大中等学校语文课本选有《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出自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二、第三回。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屡屡遇到学生提问:林黛玉  相似文献   

15.
提到学习语文,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课堂上老师拿着教科书照本宣科,学生背背写写而已。其实不然。《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语文不仅在课堂,身边处处都有语文知识,都有语文的用武之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打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其思想内容与艺术价值,鲁迅都给以高度评价。然而。人们并未能完全理解鲁迅在红学领域提出的美学思想的真谛。鲁迅在阅审《红楼梦》最早的话剧本《绛洞花主》后,撰有著名的《小引》,提出“《红楼梦》的神情”这一命题,亦未引起红学界的重视。《红楼梦》的神情,包括《红楼梦》情节结构主线、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这些都是研究《红楼梦》原著的主要课题,却历来存在纠缠不清的问题。鲁迅作《小引》的《绛洞花主》剧本,是我们探索《红楼梦》神情的珍贵史料;通过鲁迅指明的“神情依然具在”这座桥梁,比较研究、对照探索,势必得以揭示出鲁迅体味到的《红楼梦》的“奥秘”。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想: 作为语文新课标必读篇目之一的《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不朽的古典作品.在课本必修三中,有教读课文《林黛玉进贾府》和名著导读《红楼梦》.为此,我在精讲《林黛玉进贾府》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性学习,采用课堂点拨和课下泛读的方式,让学生有计划、有选择地学习《红楼梦》,并逐步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8.
关于《红楼梦》主线问题,学术界意见纷纭复杂,莫衷一是。而把握《红楼梦》的主线是认识《红楼梦》的主题及其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关键。因此本文将50年代以来,有关《红楼梦》主线的各种见解加以疏理,以供红学研究者参考。从50年代起,红学界开始提出了《红楼梦》的“主线”,或称作“中心线索”的问题。1980年前后,围绕《红楼梦》主线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从那时到最近,不断有人对这一问题发表有卓见的文章。据笔者所见,迄今为止有关《红楼梦》主线的看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单线”、(二)“双线”、(三)“三线”…  相似文献   

19.
陈小宝 《学语文》2013,(6):25-26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第48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是原高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红楼梦专题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课程改革后,被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上册。鉴于这篇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也出于我个人对这篇课文的喜爱,在高三总复习阶段,还是选用它作为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教学材料,为了便于学生研读,也为了让学生在初中阅读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并把思考、探究引向纵深,我印发了《红楼梦》第48回全文。  相似文献   

20.
有很多学者注意到了《红楼梦》与前代小说的关系,也有很多学者注意到了《红楼梦》与清史的关系,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红楼梦》与《宋史》的关系。其实,《红楼梦》的很多素材都来源于《宋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