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正>河南省安阳市作为八大古都,北临漳河、西依太行,是殷商文化的所在地。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安阳市小屯。它与古埃及的纸草文字、巴比伦的泥版文字、美洲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但其他三种文字早已销声匿迹,只有甲骨文发展了下来。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相似文献   

2.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部分幼儿园以甲骨文为素材开展了各类语言教育活动。本研究对甲骨文应用于幼儿园课程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甲骨文的象形性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而且符合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能够体现幼儿园课程的综合性,对幼儿前书写意识的培养以及历史文化的感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对甲骨文应用于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作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文字之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历史进入文明的标志之一,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不单在古文字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解放以前,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的甲骨文,但是,甲骨文是时代较晚的成熟而系统的文字,显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建国以来发现的早于殷墟甲骨  相似文献   

4.
在青海柳湾出土的距今4000多年的墓葬彩色陶器上,考古学家发现了100多种类似于文字的符号。我们通过比较发现:这种文字与汉民族文字的早期形式甲骨文字不属于同一种符号体系,但却可以在古羌后裔的纳西族东巴文以及普米族刻划符号中找到许多类似的特征,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又可以从民族迁徙史以及语言文化的接触中找到合理的解释——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古羌人中已经流行着一种记事符号。  相似文献   

5.
甘露 《山东教育科研》2014,(24):I0006-I0006
文字是什么?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字的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历史是分不开的。因此,文字中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的文字历史,从商代的甲骨文开始,已经有了3600年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大小篆,再到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可以说文字在历史中经历了许多次演变,才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字的样子。文字和图形是构成平面视觉作品的最根本的形态元素,更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字对我们来说,仍旧需要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幼儿处于吸收性心智阶段,在文化启蒙的伊始,文化自信的培养尤为重要.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自信的教育价值,其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培养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滋养幼儿形成中华文化特色的人格特质,为此将甲骨文融入幼儿教育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在选取甲骨文内容时,要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且简单易懂,要直观形象富有童趣,要能够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积极意义,含义解释要确切,无疑义、无争议.幼儿园可通过游戏玩转甲骨文、多样操作感知甲骨文、环境渗透甲骨文、立体活动全面落实甲骨文化等教学策略,为幼儿的文化自信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幼儿处于吸收性心智阶段,在文化启蒙的伊始,文化自信的培养尤为重要.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自信的教育价值,其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培养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滋养幼儿形成中华文化特色的人格特质,为此将甲骨文融入幼儿教育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在选取甲骨文内容时,要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且简单易懂,要直观形象富有童趣,要能够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积极意义,含义解释要确切,无疑义、无争议.幼儿园可通过游戏玩转甲骨文、多样操作感知甲骨文、环境渗透甲骨文、立体活动全面落实甲骨文化等教学策略,为幼儿的文化自信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幼儿处于吸收性心智阶段,在文化启蒙的伊始,文化自信的培养尤为重要.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自信的教育价值,其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培养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滋养幼儿形成中华文化特色的人格特质,为此将甲骨文融入幼儿教育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在选取甲骨文内容时,要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且简单易懂,要直观形象富有童趣,要能够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积极意义,含义解释要确切,无疑义、无争议.幼儿园可通过游戏玩转甲骨文、多样操作感知甲骨文、环境渗透甲骨文、立体活动全面落实甲骨文化等教学策略,为幼儿的文化自信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从殷商甲骨文至今,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为古老,而且使用人数众多的文字。中国汉字以其独有的魅力,记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历经的沧桑,传承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和使用文字的国家。我国的象形文字比较及致少要早二千余年。殷墟甲骨文并不是最早的文字,我国文字已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从距今七八千年的甘肃大地湾刻划符号到距今六千年前的西安半坡刻划符号,再到五六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等象形文字符号……,中国文字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仍在流行、通用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古老文字。中国文字是中华各民族的先民共同创造的,不应称作“汉字”。  相似文献   

11.
斯瓦迪士(W.Swadesh)的《百词表》(实词部分)在甲骨文中有较为充分的体现。无论从词汇还是文字看,甲骨文所涉之核心词是最接近先民的社会生活的词汇,体现了核心词的性质。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可知汉语中的核心词在殷商时代就已具备了。在众多的甲骨文核心词的研究方法中,语义场的研究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系辞》下言《周易》的取象方式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身”即卦爻辞中频繁出现的鼻、耳、颊、背、臀等身体词汇。这些词汇的存在给具体卦爻辞的理解造成了困难,历代注家的各种诠释总有隔靴之感。本文将《易经》中出现的全部身体词汇进行排列,发现它仅仅限于某些身体部位,而这些部位又恰恰是古代刑罚的施刑部位。考古资料、《尚书》、《庄子》及《周易》本文均可以证明:"近取诸身"其实是上古刑罚的反映。它反映了上古刑罚的威慑力,也透露出《易》忧患意识的一部分现实来源。  相似文献   

13.
《奥狄浦斯王》讲述了忒拜的国王拉伊奥斯与王后伊奥卡斯忒所生儿子奥狄浦斯尽管努力逃避阿波罗神谕,但终犯下杀父娶母的罪责。阿波罗神谕有着双层内涵:一是象征命运;二是象征血法。奥狄浦斯之罪给人们带来的并不是痛恨,而是同情。奥狄浦斯之罪与罚创造了悲剧艺术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文字形体纷繁复杂,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道:“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这就给今人在释读这二时期的文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战国文字中的“=”符,学者多已有论述。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符在战国文字中所起的功能作用做一全面系统的考察,以期能够窥探这一纷乱文字现象之一隅。  相似文献   

15.
汉字起源研究自战国始,但至今未能得出一令人信服或看法一致的结论,学界曾有多种推测,笔者结合文献及考古发现,认为在甲骨文这个成形文字前有一个很长的文字形成过程,诸如结绳记事、图画符号、八卦卦象文字、象形文字等等,本文试图从八卦卦象文字来探讨文字起源,看是否能给学界提供一个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也谈记号字     
在目前中国语言文字学界,关于汉字和记号、记号字之间关系以及记号字的认定问题,各家观点不一。记号的基本定义是为引起注意,帮助识别、记忆而做成的标记。从图画到图画文字,从甲骨文但现今简化字,所有这些都可以说是标记中华民族语词的记号。记号与符号的意义基本相同,人类的语言符号就是各民族的文字字形,也就是记号。各民族的语词符号的异同并没有影响人们表达相同的心理经验。  相似文献   

17.
小屯村中村南新出的甲骨有514片,否定词共7个:不、弗、非、毋、勿、弜、亡,本文对村中村南的否定词进行整理并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数感""符号感"与其它——《课程标准》大家谈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应加强科学性和严谨性.应对“(数、符号)感”、“观念”、“能力”、“意识”等词的涵义和用法做出更为深入的研究.“数感”的提法有一定合理性;“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符号语言”则要比“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这一提法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9.
体育舞蹈是一项表演艺术,体育舞蹈表演者必须具备艺术表现能力.就目前高校教授体育舞蹈课程的现状来看,高校体育舞蹈课程还是偏重于训练舞者的舞蹈技巧,忽视了艺术表现力的教学与训练.通过对8所高校进行的实地调查、访问、发放问卷等方式对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提高体育舞蹈课艺术表现力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20.
周原卜辞“来即”“更某服(司)”等词与周金文相似,为周人习语,所记祭天为周人习俗,说明卜辞中“王”指周王。四条册命卜辞记述周王在受封方伯典礼中祭天、祭殷先王及其配偶等。据楚简《容成氏》等文献,周受封为方伯与商后期国力衰退有关,商后期无法平定西方叛乱,不能对广大的外服地区实施有效统治.须依赖方伯势力维持旧有的政治秩序。在周由伯而王的过程中,除了武力,支持其建立新的政治秩序的还有日常政治活动中所建立的新话语体系.主要包括天命说及“文王之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