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人教版和冀教版教材为依托,以小学生语文学习和和教师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和困惑为重点,以师生平等对话为呈现形式,分五个专题对小学语文毕业复习进行了具体指导,渗透了课改以来先进的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宣传、推广了以“享受语文”思想为代表的成熟的课改成果。力图使学生的毕业复习成为他们美好的童年回忆。同时,本复习指导系列也是作者在2006年、2007年复习指导系列基础上的又一次创新争提升。  相似文献   

2.
《教育科学论坛》2014,(7):I0003-I0004
2013年9月,我校成为首批利州区教育局生本教育基地学校。我校遵循“专家引领、典型引路、科研支撑、氛围推动、骨干先行”的基本思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坚持“以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为真正基础”的德育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校结合《广元市利州区教育局生本德育实施方案》和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广元市利州区上西中学生本德育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3.
曾宪云 《下一代》2011,(5):23-23
辽宁省宽甸县八河川小学积极开展“三个一”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为了使读书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开发校本教材——《励志、成才、感恩》,并以此为载体,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天背诵一个励志警句”、“每周讲述一个感恩故事”、“每月训练一个好习惯”系列活动,增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行为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4.
进入总复习阶段.大量的复习资料使学生离课本越来越远,忽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因而在应试中显得力不从心,发挥木出应有的水平。笔者在初中生物学复习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了“十读”训练,把学生拉回到课本上,达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一、读“考试说明”“生物考试说明”是以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制订的。教师指导学生仔细研读“考试说明”.使学生对考试要求及内容了然于胸,复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二、读“课本目录”“目录”是课本知识的索引,是复习的路标。目录中排列了全册…  相似文献   

5.
周松芳 《考试周刊》2009,(13):190-190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更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刻舟求剑》(六年制第三册第20课)这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饱含哲理,是向学生进行哲理教育和思维训练的好教材。教学中,可抓住以下三点,使学生理解寓意,进行哲理教育和思维训练。一、抓题意,立悬念,诱发思维课题《刻舟求剑》概括了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揭示了文章的思路,所以教学一开始就要紧紧抓住剖析课题,理解“刻”和“求”的意思及  相似文献   

7.
为了帮助初中毕业班教师改进读写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们特约洪宗礼、程良方老师编写了《初三读写系列训练设计》。该《训练设计》以大纲为依据,紧密结合现行教材,力求把读写知识的复习和读写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力求体现“读为基础,写为主线,以读促写”的原则,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训练设计》共分八个单元。本刊自本期开始刊登,基本上每期一个单元。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8.
毕业前的总复习是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过程,是学生温故知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手段,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合格率,方便毕业班教师指导学生复习,应广大教师要求,我们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教研员近20人,历时3个月,编写了《小学语文双基训练指导》、《小学数学双基训练指导》。与去年写的“小学语、数双基训练提要”相比,相同点:都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以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为前提;不同点:今年编的这套材料,内容更贴近我区实际,练习分层次、设坡度,更适合农村小学的需要。考虑到少数学生“吃不饱”的问题,贯彻因材施教精神,有些知识点增加了“选作题”,选作题标有“*”。这套材料仅供毕业班教师指导学生复习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今年秋季起 ,小学一年级学生使用人教社新编的教材。小语一册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下面简称《大纲》) ,在原一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新的小语一册的使用 ,能更好地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语》一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课文”、“复习”、“口语交际”五个部分 ,引人注目的是增加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训练是一项全新的教学内容 ,我们要充分认识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性 ,加强教学研…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都要努力培养一大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真才实学的专门人才。──摘自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题外的话)我面前书案上摆着一部书:《一切为了学生》————北京通县第二中学论文选集,同。心出版社出版。通县人大副主任赵荣鲁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前言中写道:“全面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思想,不能把它当作教育方法或具体经验去学习、应用,而要当作教育的指导思想去掌握它,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信念。”’一切为了学生,~切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通县二中教师的…  相似文献   

11.
港口学校是江苏张家港市的一所农村中学,该校从五年前开始“两个行为习惯的培养”,2007年开始“文明礼仪”系列主题教育,之后又进行“三省教育”系列教育。为了了解港口学校系列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目前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的基本情况,我们对全校597名学生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同学们系统地复习语法基础知识,本刊特请武汉市刘能久和龚黎老师做中考语法专项复习系列,作为《步步为营决胜中考2007》补充篇,期望能对同学们备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学参考》2007年第9期刊登了四川乐山市沐川教师进修学校卢永璐老师撰写的文章:《作文教学虚实之我见——有感于“不真实”的作文评语》。在这篇文章中,卢老师从“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探究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分析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系列”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在作文教学方面的观点,即: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的高考《考纲》(《考试说明》)该取消了。理由如下 :一、《考纲》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考纲》并非高考原本的产物 ,它是高考发展到 2 0世纪 90年代才出现的 ,它一出台就被视若“高考指挥棒”。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广大教师和学生奉若神明 ,不仅在高三复习中要坚持“双纲”(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 )教学 ,甚至高一和高二教学也要以“双纲”为准绳。依据《考纲》教学确曾减轻过学生的学习负担 ,学生为了考得高分 ,年年围绕《考纲》复习 ,死记硬背 ;各科教师也以《考纲》为导向 ,猜题押题 ,谓之吃透。这就使教学完全陷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二…  相似文献   

15.
复习是梳理知识 ,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复习效果 ,教者可根据复习内容的要求 ,从整体着眼设计出体现“新颖、巧妙、灵活、多变”的系列训练题 ,使复习内容系列化 ,练习形式多样化 ,练习要求具体化。这样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多向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复习“五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时 ,可以设计出以边长分别为8厘米、6厘米的两个正方形为原型的系列训练题 ,分阶段组织复习。现简介如下 :一、基本类型复习题如 :设计说明 ;这类题主要运用于复习的初始阶段 ,有助于…  相似文献   

16.
真教育与伪教育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在于前者一切“为了学生”,后者假装“一切为了学生”——这是复旦附中给我的教育感悟。十年前我读了《光明日报》上黄玉峰老师的文章后,受他的感召我来到了复旦附中。十年后的今天,我庆幸自己作为复旦附中的一员,对我校文化有自己粗浅但真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高考是以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体,以不强调知识覆盖面的命题原则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新型选拔考试。笔者通过近几年的中学化学教学认为,根据《考纲》、《说明》中“重基础、抓技能、宽思路”的方针,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件事。一、抓目标任务的落实工作第一阶段: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1月31日。目标和任务:结束课程,通过全面系统的课本复习和查漏补缺,使知识、技能和方法系统化、熟练化。第二阶段:2007年2月1日至2007年4月15日。目标和任务:通过专题突破和综合训练相结合,使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进一步系统化、熟练化,提高学生综合…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已是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其“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观念 ,使我们的教育从此摆脱了“分数决定一切”的局面 ,逐步走上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道路。教海无涯 ,当素质教育的春风吹进偏僻乡村的时候 ,农村教育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教育战线中的一员 ,我也深刻地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进行了努力的实践。几年的教学实践 ,使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 :关注学生 ,是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前提。一、关注学生 ,使他们学会做人苏霍姆林斯基说 :“请你记住 ,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1.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具体措施,加强师德建设,倡导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防止“师源性”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中国教育报》连续发表《洋思现象解读》等文章,笔者翻阅,感触颇多。首先想到的便是:学洋思,学什么?一、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洋思人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与新课改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是一致的。它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不能歧视“后进生”,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为大有希望的好苗子,热爱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给他们宽松自由的成长空间,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二、学习他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洋思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实质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