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淮南书局在江苏扬州,因而也有人称它为扬州书局。叶德辉讲:“迨乎中兴,曾文正先于江宁设金陵书局,于扬州设淮南书局。同时杭州、江苏、武昌继之”。曾国藩虽首先倡刻书,但金陵书局都不是在他手上成立的。有人说淮南书局是两淮盐运使方浚颐创办,从时间上看比较合理,经费上也有  相似文献   

2.
浅谈古代书院藏书与书院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书院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书院制度形成于宋代,但书院的名称早在唐代就有了,“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随园随笔》)那时官方设置的书院设学士、直学士、修撰官、校理官、知书官等职,其职责主要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为学术研究机构。除官方设立的书院外,民间也有私人创建的书院,大多为读书治学的地方,渐渐发展成为聚徒讲学。唐代的义门书院“聚书千卷,以资学者,子弟弱冠,皆令就学。”(同治《九江府志》)书院差不多就是如此沿着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道路发展下去的。而这样的书院,又多成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例如清代江宁钟山书院的历任山长,有杨绳武、夏之容、钱大昕、姚鼐、程恩泽、任泰等人,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清代东北第一书院”的铁岭银冈书院(前身名“致知格物之堂”),由清代原湖广道御史郝浴创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它对清代早期铁岭文化的影响具有着开发和发展的意义,有筚路蓝缕之功,对今天的铁岭本土文化仍然有着深刻的渗透。为此,从铁岭近代文化状态、银冈书院的产生和发展、银冈书院教育对铁岭文化的贡献、银冈书院对今天铁岭文化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对繁荣和发展铁岭现代文化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代,两淮盐商参与修葺扬州寺观的活动颇多。一方面,盐商为祈求家财平安,以寺观作为社交空间,逐步融入扬州,实现“在地化”。另一方面,一些佛寺为驻跸之处,是特殊背景下两淮盐商“奉宸”的产物,体现清代帝王和盐商之间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5.
书院与府州县学是我国古代两种主要教育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地方教育体系。但书院与府州县学有所不同,“书院之制,所以导进人才,广学校所不及。……书院即古侯国之擘也。居中讲习者,固宜老成宿望,而从游之士亦必立品勤学,争自濯磨,俾相观而善,庶人材成就足备朝廷佐使,不负教育之意”。由此可以看出,清代各地设置书院的目的是为府州县学中的优秀生员提供进一步深造和入仕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中国古代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文化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自唐至清,书院在中国古代存在时间达千余年之久。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的鼎盛时期,其书院数量之多、种类之全、规章制度之严密以及学术成就之突出,均是前代书院所无法比拟的,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书院主要有四种类型:以科举考课为主的书院,以讲习理学为主的书院,以博习经史辞章为主的书院,晚清西学书院。各类型书院均极为重视道德教育,其长期积累的一些有益经验,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书院是中国古代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文化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自唐至清,书院在中国古代存在时间达千余年之久.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的鼎盛时期,其书院数量之多、种类之全、规章制度之严密以及学术成就之突出,均是前代书院所无法比拟的,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书院主要有四种类型:以科举考课为主的书院,以讲习理学为主的书院,以博习经史辞章为主的书院,晚清西学书院.各类型书院均极为重视道德教育,其长期积累的一些有益经验,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书院与府州县学是我国古代两种主要教育形式,他们共同构成了地方教育体系。但书院与府州县学又有所不同,书院是对地方官学中的优秀生员作进一步培养的地方,书院的教师水平和学生质量都远高于府州县学。正如清政府在一篇上谕中所说:“书院之制,所以导进人才,广学校所不及。……书院即古候国之学也。居中讲习者,固宜老成宿望,而从游之士亦必立品勤学,争自濯磨,俾相观而善,庶人材成就足备朝廷佐使,不负教育之意。”由此可以看出,清代各地设置书院的目的是为府州县学中的优秀生员提供进一步深造和入仕的机会。一、清代山东书院概述清代山东书院…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诗歌辉煌灿烂,感人至深,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这种成就的取得,是与其艺术技巧密切不可分的,本文撮取其中三端加以说明,以见我国古代诗歌艺术技巧之一斑。 语自奇辟 唐代诗人杜牧有《扬州三首》,颇为人们击节称赏。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特别注意到此诗“极言扬州之淫侈,令人留恋,语自奇辟”的特色,所说颇具只眼。唐代的扬州是个幽美而繁华的城市,有“扬一益二”之称,故文家多有歌咏扬州之绮旎风光与繁华者。杜牧此诗既写扬州之豪华,如“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蜀船红锦重,越囊水沈堆”、“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柂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等句即以金玉珠宝、美女雄雕来描绘扬州城一派繁华豪奢景象,但又“极言扬州之淫侈”,所以于第一首中就有“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之句。《大业拾遗记》载:“帝色荒愈炽,乃建迷楼,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古代重要的教育和学术机构,清代是我国古代书院的全面普及和繁荣时期。在教育对象范围扩大化的情况下,清代书院道德教育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介绍清代书院在道德教育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庐山东南五老峰下有我国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经学家王昶在《天下书院总志序》中尝称其为“天下书院之首”。白鹿洞书院确实在我国书院发展史上有过特别重要的地位,对整个书院制度的建设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鳌峰书院是清代福建省的最高学府,培养了如林则徐、张际亮等人才。鳌峰书院形成了完备的教育教学制度,在讲学、教学管理、经费使用方面都有典型性。特别是它秉承中国古代书院藏书、刻书的传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是清代书院藏书、刻书方面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13.
书 院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唐朝。清代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记:“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唐代的书院负责校刊书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尚不是教育组织。到了宋代,书院成了讲学的场所,或为公办,或为私办,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 曲阜为推崇孔子而设立的书院,有洙泗书院、尼山书院、春秋书院、石门书院,称为曲阜的“四大书院”。《曲阜县志》记载:“尼山为至圣诞生之地,洙泗乃至圣设教之区,历朝建有书院,并设世官享祀。”《阙里文献考》曰:“书院本为春秋讲学而设”。这四大书院…  相似文献   

14.
鳌峰书院是清代福建省的最高学府,培养了如林则徐、张际亮等人才。鳌峰书院形成了完备的教育教学制度,在讲学、教学管理、经费使用方面都有典型性。特别是它秉承中国古代书院藏书、刻书的传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是清代书院藏书、刻书方面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土人宁愿舍弃官学而进入书院学习,是因为书院在当时,实在占有教育上的一个重要位置——既是最高学府,又是一块重要的学术圣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书院的发展史得以证明。(-)过去很多人在研究书院发展史时,提到书院兴起原因,往往都要引来人王应贼的说法:“汉初郡国往往有夫子庙而无校官,且不置博士弟子员。其学士尝课试供养与否,闲不见传记。然请儒以明经教于乡,率从之者数百人辄以名其家……则分书院近之矣。前代康序之教不修,士病无所于学,相与择胜地,立精舍,为群居讲习之所,为政者就褒表之。若岳麓、白鹿洞之类是也…  相似文献   

16.
近来笔者闲暇之余,研读了《百年来引岸制度束缚自贡盐业的史实纪略》、《自贡市盐业志》、《四川盐政史》、《两淮盐法志》、《民国时期自贡报业的盐文化特色》、《“嘉惠士林”的清代扬州盐商》等档案史志,对历史上的扬州盐商与自贡盐商的政策运作初步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清宫扬州御档》中的“奏为两淮中学堂学生毕业照章请奖事”奏折涉及“扬州中学”早期历史,反映了清末新政“办学堂、废科举”的历史事实,体现了江苏地方官员对新式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清朝末年的扬州,先有仪董学堂(校址在今扬州市解放桥西堍东关小学),后有两淮中学堂(校址在今扬州市东关小学,部分校址在今扬州市东关街)。进入民国,始有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校址在今扬州市广陵路梅花书院)。这三所学校是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发展史上早期的三座里程碑。今天人们使用的三所学校开办日期,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院史》,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选题,内容叙述中国古代以来书院的创立、制度与发展。该书由李国钧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全书篇幅巨大,近100万字。书院起源于唐代,使用书院之名,是唐代官府,始于玄宗开元年间。到北宋时,新建的书院大约有140余所。到南宋时,书院有很大的发展,有书院近500所。到了明代,就有1500所,书院最多的省,第一为江西,第二为浙江,第三为广东。到了清代,清帝提倡办书院,书院达1800所。藏书和刻书是古代书院的重要特征。书院为供学子钻研,大量搜集书籍版本,加以珍藏。书  相似文献   

20.
正书院之名最早出现于唐代,是中国古代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一种特殊教育组织形式,既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官学的不足,又能起到培养人才、收藏书籍、发扬学术和传承文化的作用。书院作为古代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在一个地区的发展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长沙地区作为湖湘文化的集聚之地,早在宋代就有书院的创建,尤其是作为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的创建,更是极大地提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