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丘比特之箭     
丘比特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爱神,他是英俊的战神马尔斯和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的儿子。它通常被描绘成携带弓箭、身长翼翅的胖嘟嘟的男孩,被他的弓箭射中者会坠入爱河。Cupid(爱神丘比特)was the ancient Roman god of love.Son of Mars(战神),the hand some war god,and Venus(维纳斯  相似文献   

2.
丘比特之箭     
丘比特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爱神,他是英俊的战神马尔斯和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的儿子。他通常被描绘成携带弓箭、身长翼翅的胖嘟嘟的男孩,被他的弓箭射中者会坠入爱河。  相似文献   

3.
清代传奇《双星图》中的蚩尤形象已经由神话移位为文学中的独立艺术形象,既继承了神话中蚩尤的属性:叛神、战神,又有所发展,而且趋向世俗化。笔者分析了蚩尤世俗化的原因,指出这种世俗化增加了蚩尤的恶神属性。蚩尤形象的出现对于传奇的结构、情节、人物刻画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物理教师》2008,(6):24-24
在古希腊神话中,战神马尔斯是战争与毁灭的化身。火星的微红色很自然的让人联想到战争的血与火,于是火星被古人视为战争的象征。至今,英语中火星仍叫“马尔斯”(Mars)。  相似文献   

5.
火星档案     
火星在古代的中国被叫做“荧(yíng)惑(huò)”。在古希腊(là)神话中,战神马尔斯是战争与毁(huǐ)灭的化身。英语中火星仍叫“马尔斯”(Mars)。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战争女神最初是西王母,随着西王母的仙话化,九天玄女成为战争女神并最后定型。从唐代到明代,九天玄女的战神形象深入人心,对文学尤其是小说产生很大影响。清代小说中的九天玄女人性化色彩增加,而且还出现了很多具有战神职能的女神。战争女神群体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小说中参战主角多是男性的现象,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对女性参与主流社会和具有与男性平等权利的思考,又与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影响有着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7.
第1步肉眼观“战神”在古代,人们用肉眼观天,火星看起来只是天空上的一个小亮点。它那暗红的颜色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铁和血,所以古代西方人就把它和战争之神联系起来。火星在国际上还称“马尔斯”,这正是古罗马神话中战神的名字。第2步望远镜中的火星17世纪,天文望远镜诞生了。在望远镜中,火星呈现为一个小小的圆面,圆面上有些模糊的特征。由于地球大气和火星大气的双重干扰,在地球上无论用多大的望远镜观测火星,终究只是“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8.
在汉文献与苗族神话中,对蚩尤神格的描述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在汉文献中蚩尤作为神出现,经历史演化后成为反面角色,最终又作为战神倍受信仰;而在苗族神话中,蚩尤不仅是民族英雄,还是一系列文化的创制者,从而兼具英雄神与文化神的二重神格。二者同时呈现出完整的蚩尤神格的形成及演化过程。苗族神话则反映出蚩尤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存活的一个重要原因——信仰与民族心理的契合——信仰整合了民族心理,而民族心理支撑着信仰,由此产生了关于蚩尤崇拜的一系列民俗文化,神话作为民俗文化的文本性注释,也就保持了不竭的生命力,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9.
中国远古神话主要留存于楚文学作品中,楚文学作品中的神话主要叙录于《山海经》、《淮南子》、《庄子》及《楚辞》等作品中.楚文学中的神话,亦起源于中原神话.但较之以中原文学中的神话,楚文学神话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如原始性和古朴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独立性和综合性,增益性和创造性等等.  相似文献   

10.
弃,甲骨文作,象双手捧簸箕弃子状。《说文解字》释“弃”为“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又释“捐”为“弃”。故“弃”应是古代育儿中弃子习俗的文字记录。古代育儿中的弃子习俗似是一种世界性现象。据古罗马神话,瑞亚·西尔维亚和战神马尔斯结合,生下孪生子罗慕洛斯和瑞摩斯。她怕孩  相似文献   

11.
有关运动方面的西方媒体神话作为怀旧式的云记忆发展起来。实际上,所有的运动都有一个"黄金时期",通常都超出了记忆范围。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体育中的西方媒体神话表现问题,指出某些西方媒体神话与体育方面的迷信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宁乌尔塔神是古代两河流域圣城尼普尔的恩西和主神。在神话中,他不仅仅是众神之父恩利勒的长子,拥有王位的继承权,同时还是战神、农神、医神。人们每年都会举行一系列的庆典活动祭祀宁乌尔塔以祈求平安、繁荣、丰产。  相似文献   

13.
符号是卡西尔人类符号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与卡西尔的神话观点有着重要的联系,也可以说神话思维是符号产生的思维基础,符号是神话思维的结果,同时神话也是符号的表征,通过神话和神话思维探究神话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Sunday(太阳日 ,星期日 )是耶稣复活日 ,因此 ,西方把这一天看作最神圣的日子 ,称之谓“安息日”或“主日”。公元 4世纪 ,在制定罗马历法时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把这一天定为合法假日 ,后被世界各国采用。Monday(月亮日 ,星期一 )在古英语中写作 Monanday,即 day ofthe moon。在古罗马神话中 ,月亮神为太阳神之妻 ,一星期中也应有她的一天。Tuesday(火星日 ,星期二 )是为纪念战神 Tyr而由他的名字命名的。Tyr原是北欧神话里的战神 ,他用自己的手作诱饵 ,促住了狼精 ,而他的手却被狼精咬掉了。为纪念他的这种勇敢精神 ,便用他的名字来…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其民族性的萌芽通常都与其民族神话有着无法割舍的内在联系,民族神话在潜移默化中支配和影响着民族自身的精神发展。本文以中日两国的创世神话为研究对象,试从宇宙初始状态、神的诞生、神创造世界途径、人类起源等四个方面入手,对中日两国神话中的异同加以对比分析,以此来揭示中日两国神话背后所蕴含着的不同民族心理与民族特质。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一周七天均有专用名词表示,这七个名词又都含有古代的神名。Sunday,即Sun’sday,为日神(Sungod)之日。Sunday还是耶稣复活日,因此西方人把这天看作最神圣的日子,称之为“主日”。世界各地也都把Sun鄄day作为合法的假日,并视为一周之始。Monday,即Moon’sday,为月神(Luna)之日。在古罗马神话中,月神为太阳神之妻,因此一周中,也应有她的一天。Tuesday,即Tiw’sday,为战神之日。Tiw(另一写法为Tyr)是北欧神话里的战神,他用自己的手作诱饵,捉住狼精,而他的手却被狼精咬掉了。为了纪念他的这种勇敢精神,使用他的名字命名Tuesday这一天…  相似文献   

17.
当代神话学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全新的时代。18世纪以来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发掘与记录了鲜活的原始部族神话,从而开启了现代学科意义上的神话研究。神话独特的文化形态与丰富内涵,成为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普遍关注的基本对象。在近两百年来的学术史上,神话学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研究,几乎所有的学术流派与学科方法,都尝试过对神话的研究,神话也由此成就了一些经典的学术方法。正因为如此,神话学从来没有生长为一个独立的现代学科,其研究成果也难以被归纳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这既是其面对所有学科而声名显赫的战神阿喀琉斯,也是神话学学科发展内在矛盾的阿喀琉斯之踵,以至于今天,我们仍然没有清理出令学术界公认的神话定义。为了重新回到学科原点去观照神话学,八年来,本刊坚持不懈,致力于神话学专栏的创建,赢得了中外神话学家的一致好评。2014年,本刊与中国神话学会深度合作,特聘请中国神话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计划讲座教授叶舒宪先生,中国神话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长江大学楚天学者田兆元先生任栏目主持人,倡导还原神话的跨学科性与文化元典意义,反思与批判文学与文本范畴的神话论,期待更多的学者从文化与本文范畴去重新发现神话世界,立足于人类学视野与考古学材料,深入解读神话超越具体学科的独特内涵,跟随国际前沿趋势,走出文本中心的窠臼,走向多元对话和多学科对话的广阔空间,迎接中国神话学的全新时代。这将更有益于现代学术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Январь(一月 ) :该词源自拉丁语January ,u发生音变为в。一月跨越旧年和新年 ,因罗马神话中的两个面孔能同时观看前后的门神雅奴斯 (Янус)而得名。Февраль(二月 ) :该词源于拉于语February ,古罗马于每年的二月二十五日举行“涤罪节 (februa)” ,二月即以其为名 ,意为“清净之月”。Март(三月 ) :该词在借用时发生音变 ,拉丁语为March ,其中ch音变成Т ,由罗马神话中战神马尔斯 (Mars)之月而来。Апрель(四月 ) :源于April一词 ,一说由希腊神话中的爱神阿弗罗迪忒(Aphrodite)而来 ,一说该词原为拉丁语“2月”…  相似文献   

19.
第1步:肉眼观天 在古代,人们用肉眼观天,火星看起来只是天穹上的一个小亮点.它那暗红的颜色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铁和血,所以古代西方人就把它和战争之神联系起来.火星在国际上通称"马尔斯",这正是古罗马神话中战神的名字.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一直有着较强的神话情怀,新近兴起的网络玄幻小说同样如此。但是在后现代语境下,网络玄幻小说中的神话因素却呈现出与其以前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