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任何的单位中,团结精神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好与坏,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企业未来的命运.所以现在的很多企业都很注重企业内部团结精神的建设,并更加重视企业凝聚力的建设.本文主要是论述了团结精神和企业凝聚力的关系,团队精神在企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加强企业中团结精神和凝聚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王君 《华章》2011,(21)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作用是极大的,特别是对于凝聚企业力量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而切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行为的基本标志,凝聚力的大小对企业的效率、利益、长远发展以及企业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企业的改革中,“竞争上岗、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过程,也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进行利益的再分配,势必会在员工中产生波动,这就会对企业的凝聚力产生直接影响。企业的凝聚力是衡量企业成员为实现企业目标而相互影响的程度。企业凝聚力的大小反映了企业成员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企业凝聚力是一种合力,企业和职工的共同利益是产生凝聚力的基础,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凝聚力的载体,企业领导者是增强凝聚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企业凝聚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使企业保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依靠大力实施目标工程设计、模范带头引导、高效团队建设、科学机制健全是提升和打造企业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培训是企业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更新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加强企业培训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在培训组织过程中,由于现场实际工作需要的因素影响,短期培训班将会成为企业首选的培训形式。那么,如何在短期培训中快速有效的进行班级凝聚力建设,为培训工作打好坚实的组织基础,就成了培训组织部门的工作重点。本文从前期准备、班级管理以及舆论引导三个方面对培训班的班级凝聚力建设做了层层剖析,并列举出了相关的一些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企业职工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企业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是企业发展和前进的动力,是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力量,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行为的基本标志,凝聚力的大小对企业的效率、利益、长远发展以及企业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企业的改革中,"竞争上岗、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过程,也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进行利益的再分配,势必会在员工中产生波动,这就会对企业的凝聚力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凝聚力是战斗力的源泉,是指一个集体能吸引住其成员的所有力量。凝聚力工程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发展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实施凝聚力工程要认清形势,把握凝聚力工程的出发点:提高素质,找准凝聚力工程的着眼点:从实际出发,掌握凝聚力工程主体的层次性;注重调查研究,保证凝聚力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增强企业凝聚力首要的是要满足职工对物质利益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同时还必须建立一个职工信任、民主的企业领导集体,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当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稳定和快速发展的首要任务。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遭遇了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其解决的对策有:提高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分配奖励机制;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和人才滚动开发计划;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国家凝聚力的四大功能:在国家目标统一下的力量聚合功能、对国家多重文化的主导与融合功能、在国家面临内外压力时的定向转化功能、在国家实现稳定和谐发展过程中的促进功能;并且提出了国家凝聚力的五大构成:国家精神凝聚力、国家物质凝聚力、国家政治凝聚力、国家文化凝聚力和国家安全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企业共青团组织要把握好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立足点、切入点和着力点,探索行之有效的团建形式,增强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促进企业稳定和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只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用人机制,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激发他们的热情,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尊重人性,重视个体人性化的管理,力争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成为所在岗位的“专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我国的企业在激烈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论国家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认识和强化国家凝聚力对一个国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当我们主动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努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时候,更显出其紧迫性和必要性。本从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入手,对国家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系以及如何增强国家凝聚力以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与科研团队和企业团队相比,教学团队具有目标明确但显示度较低、个体独立性强但参与度较低、凝聚手段非物质性、组织扁平化等特点。本文结合学校实践,提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应注重信念培育、优势集成、利益兼顾,与科研团队建设相结合等,从而使高校教学团队成为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和教师的成长基地。  相似文献   

17.
河南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一个辐辏的中心———河南城市形象建设,并以此对外产生巨大的磁场效应,对内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才能够形成显著的发展优势。这种发展优势在不断为现代体育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又获得了现代体育的反哺效应,由此形成的集辐射力、凝聚力和竞争力于一体的城市形象建设的动力源,将有效扭转河南城市形象建设长期积累的竞争力劣势,全面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快速、健康、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Role-play simulations have become commonly used active learning methods to teach about complex, dynamic political processes. However, an understanding of why there is variation in student learning during such simulations is lacking.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self-efficacy in negotiating over the period of one simulation. We investigate to what extent self-efficacy development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his study further contributes to the field by including perceived student cohesiveness as a social aspect of the simulation. Data from 84 participants were collected during a four-day Model United Nations (MUN) simulation. Self-efficacy in negotiating was measured using 12 measurement times, and the data analysed using multilevel growth modelling. Results show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linear increase in self-efficacy in negotiating over the period of the simulation. Compared to the time factor,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explain variation in self-efficacy development to a larger extent, of which perceived student cohesiveness contributes the most.  相似文献   

19.
近代宁波慈善事业相当发达,是地方社会的重要活动领域.慈善事业的广泛开展使地方社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整合,社会凝聚力大为增强,有效地拓展了民间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成为地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有淡化的趋势。高校学生党支部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必须加强党支部的培训和发展工作,改变工作方法,增强党支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