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要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是对作品的理解,是读者贴近作者思想感情的“入书”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能够把握。但这一阶段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我们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一阶段比前一阶段较难,这就要求读者思想跳出作品,与作者保持距离,即“出书”。这一阶段须要读者对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行探究和创造,在探究和创造中穿透语言文字的表层,贴近作品创作…  相似文献   

2.
在讨论“课堂造境”这一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如下问题达成共识。语文学习有两个基本阶段:生活阶段与课堂学习阶段。我们姑且称之为“生活语文”和“学校语文”。  相似文献   

3.
吴昌利 《教育》2024,(2):33-34+37
<正>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是“问题化学习”母体校。作为区域“十三五”教育综改重大项目和“十四五”教育规划重点建设品牌,“问题化学习”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并推动了数字化背景下“问题化学习”的实践与探索。一、二十年沉淀“三段式”“问题化学习”课题研究长达二十年,历经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并持续向深处和广处迈进。(一)小试阶段,逐“问”而行2002年至2015年,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了问题化学习实践模型的本土探索。此阶段通过自主探索,  相似文献   

4.
郭宏伟 《求学》2004,(11):48-49
高三是高中学习冲刺阶段,在这一阶段许多学生会在英语学习中出现测试成绩曲线暂时停顿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原现象”。本试图从复习方法人手,与广大高三学生一起探讨怎样尽快地跨越这一学习上的“高原”,早日步入“成绩曲线”上的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调查在学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一问题,这就需要从具体的事实和内容中帮助学生归纳出正确观点。我以“二十多年来的变化”为专题,确定了“准备阶段——采访调查阶段——成果展览阶段——评价阶段”的活动步骤。  相似文献   

6.
罗全民 《贵州教育》2013,(13):23-25
“问题解决”和“学习评价”均是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问题解决与学习评价”教学模式将“问题解决”与“学习评价”相结合,追求课堂的高效以及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目前,这一教学模式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欢迎广大读者对这一模式来稿探讨。  相似文献   

7.
由“导师制”引发的对“团队制”英语学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队”这一概念在商业中已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在英语学习中还在探索阶段。文章主要通过对“团队制”英语学习的概念、学校采用“团队制”英语学习的可行性、团队学习的优势和“团队制”英语学习的具体形式来探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8.
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和初中阶段存在很大的不同,很多初中时的优秀生上了高中后,在英语学习方面成了“后进生”,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来帮助这些“后进生”们摆脱掉这一顶“帽子”。  相似文献   

9.
少儿阶段的心理、生理等方面“可塑性”非常大,在这一阶段学习游泳技术有着较大的优势。学习游泳很有必要“从娃娃抓起”,现从各方面分析和总结少儿阶段学习游泳技术的优势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供同行参考,以便于我们充分利用这一阶段的各种具体优势对少年儿童科学地进行游泳技术教学与训练,为他们以后游泳技术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要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是对作品的理解,是读者贴近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书”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能够把握。但这一阶段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我们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11.
“有效”一词是当前的教育热词。“有效教学”、“有效教师”、“有效设计”、“有效课堂”不一而足。但从根本上说,“有效”与教育的根本结合点还是学生的学习问题,即“有效学习”。什么是有效学习呢?这得先解决什么是“学习”。有效教学理论认为,学习就是“探究”。这是一个过程性的描述,意指只有“探究”的过程的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这是课程改革所关注和追求的重点之一,在实践中也流布甚深,并有一批“经验”产出。毋庸讳言,这些“经验”还很“感性”和“个性”,尚处于“赏心悦目”和“轰轰烈烈”阶段,要变成一种“静悄悄的革命”.尚需时日以沉淀和升华。  相似文献   

12.
有人把从初三升入高中的阶段称为“更学期”,因为这一阶段,无论是学习的内容、方法,还是老师的教学形式,乃至学生的身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高一新生如果调适不好,很容易产生消极、焦虑等心理,从而影响高中学习和生活质量。这时,家长有必要帮助孩子完成两个转变,即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和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学知识先要学方法高中阶段打好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基础或许比获取知识更为重要。指导孩子作业之前,先把所学内容复习一遍,理清思路。有的孩子,一旦教师布置了作业,就急于完成,连下课的时间都不放过,这并不是科学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以化学反应速率复习课为例,介绍了“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知识内化”这2个阶段下的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三一轮复习,并通过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和分析表明教学实践具有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有“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今有“反省”“检讨”和“人贵有自知之明”之说,这些都表明反思自古以来就存在于人们的思维活动中.7~9年级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又处于整个基础教育的中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并具备持久的影响力,因而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反思习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探究——研讨”教学法,就是把教学过程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阶段来进行教学、所谓“探究”是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自主地通过操作和实验去认识事物;而“研讨”是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获得科学结论;这两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笔者认真学习这一  相似文献   

16.
<正>一、“四学课堂”概念界定及模型建构所谓“四学课堂”,即将一节课大致分成四个阶段:自主学习、共同体学习、交流学习、专项学习。这四个阶段,也可分别称之为自学、互学、众学、领学。“四学”也谓之“思学”,意为以学生自主思考、交流碰撞、实践表达为主的课堂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一课·一问·一得”?这里所提的“一”不是一个绝对数,而是泛指,“一课”既主要指一节课,也可是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的学程;“一问”指的是“一课”要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或者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其他的教学、学习活动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一得”就是学生围绕阶段目标,经过阶段学习,在语文具体能力上,能够有一个主体性收获.“一课”是平台,“一问”是手段,“一得”是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刚开始学物理,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会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因此,初二学生能否顺利地进入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的教学显得特别重要.这一阶段的教学效果不仅影响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教学实践证明,这个阶段能否使学生有兴趣学习物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一、义务载育阶段《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由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组成.每个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同时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这部分与《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相对直。  相似文献   

20.
蔡碧蓉 《教师》2013,(36):66-66
“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这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经典之语。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起步阶段,如何让他们在进入小学的这一年中有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小学阶段甚至一生的学习打好基础呢?以下谈谈笔者对一年级学生朗读和写字习惯培养的点滴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