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少华 《档案》2011,(5):36-41
一、改造历代编剧杂说以求规范题材 一些治中国戏剧史的学者常把《闲情偶寄》看作是与王骥德《曲律》相对峙的作品,认为是李渔对《曲律》不满,而有订正续补的意思。从戏剧史的发展过程来比较明末清初这两大戏剧理论专著的审美异趣,对中国古代戏剧理论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9年1月12日,12集电视纪录片《台北故宫》一经问世,便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故宫》、《台北故宫》为文本进行比较,从纪录理念、纪录手法、审美形态的衍变,解析纪录片《故宫》与《台北故宫》所呈现的不同纪录理念与审美形态,以及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佩佩 《今传媒》2012,(8):106-107
《上海戏剧》于1959年10月创刊,1964年曾被迫停刊,早期《上海戏剧》以政治为导向,以促进戏剧事业的发展为己任,并以此为编辑方针。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早期的《上海戏剧》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编辑重点有所不同。而这一时期的《上海戏剧》还重视群众的参与,在版面和栏目编排上突出戏剧特色,体现戏剧专业性,并坚持介绍其他地区的戏剧创作和国外的戏剧理论和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歆 《出版发行研究》2018,(7):105-108,88
本文通过对田汉和南国社《南国》系列戏剧期刊的梳理与分析,还原《南国》的创办、出版、传播情况及相关社会影响,指出《南国》文献在话剧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民国时期戏剧刊物的出版、传播影响力与戏剧事业发展之间的联系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已知《优语录》有《国粹学报》本、《申报》本、《盛京时报》本三种版本.其中《盛京时报》本分两卷且材料最丰,长期以来不被学界所知.这一版本的最大意义和价值不在于搜罗到更多的优语材料,而在于能够就材料本身的情况来进行分类,以上下卷来明晰对中国早期戏剧形态的认识,从而在《宋元戏曲史》中得到最便利的运用.王国维对剧语与优语的区分是其对优语以及戏剧早期形态的理解与实践,在分卷中他恪守了一定的原则,体现了在优语整理时明晰的认识.从优语搜集到剧语研究,显示出王国维对戏剧认识的深入,赋予《盛京时报》本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宁 《大观周刊》2011,(32):11-11,6
《乐记》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它总结了先秦音乐美学的成果,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它在中外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堪称我国古典美学的奠基石。《情感与形式》是一部论述以“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为中心的20世纪符号美学专著。两部横跨千年的美学著作在音乐的产生、创造、审美等方面都有相似的见解。但是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曹植的《洛神赋》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二者都是以洛水神女为表现对象的。在从文学作品到绘画艺术的过程中,其审美形态发生了一定的转化,本文通过对《洛神赋》的解读与《洛神赋图》的赏析。  相似文献   

8.
《玉台新咏》与《文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讨论了《玉台新咏》与《文选》两部总集在编辑目的、体例及著录作家作品、文学观的不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徐陵秉承萧纲意旨所作《玉台新咏》有意与萧统立异的事实。二书产生的时期,前后相连,与萧统、萧纲做太子的前后相承相符,显示出梁朝在两位太子主持文事的不同阶段所代表的不同文风和文学观。比较中还可以看出同时期人对历史材料的不同处理态度,从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许多文学史的原发事实。《文选》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它本身的价值有关,《玉台新咏》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这一点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中国戏剧创作和发展的高峰期。《大公报》针对当时戏剧发展的热潮,于1927年9月13日创办《戏剧周刊》,通过刊登新剧发展动态、评论新剧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了新剧发展与传播的公共舆论平台。同时,采用图片、连载等形式,增强传播效果,发挥了报刊的宣传和舆论动员功能,推动了中国戏剧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心》是我的父亲和岳父一同编写的。单行本在1934年6月由开明出版,到如今将七十年,还有出版社在印行。初版的封面上印着个副标题《读写的故事》,记不得哪一年取消了,可能因为谁都知道,这是一本用小说体裁讲阅读和写作的书。文学作品自古以形式分为诗歌、戏剧、散文、小说四大类。为什么以小说为形式写的《文心》,从没人说  相似文献   

11.
《玉海》初稿是王应麟第一部学术著作,之后所作的《汉艺文志考证》一书与《玉海》在分类、内容上都有大量相同之处。由分析可得,《汉艺文志考证》的成书与《玉海》密切相关,是《玉海》的文献编撰工作为《汉艺文志考证》进行专题研究打下了基础,而《汉艺文志考证》又对《玉海》中汉代文献典籍资料进行了深化与补充。由于二书编撰体例、主旨不同,在相似、相同之处仍可明显见出二者的差异,这些差异也正是二书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2.
作为维吾尔古文化史上的第一座文学丰碑,《福乐智慧》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戏剧特征,一些学者认为《福乐智慧》就是一部诗剧,并将其列入西域戏剧的哲理剧范畴,代表人物有郎樱、姚宝琛;但也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福乐智慧》只是一部对话体的哲理长诗.本文则认为《福乐智慧》是具有戏剧与叙述诗两种文体特点兼而有之的作品,这一独特的文体特点在其与中国古典戏曲及西方叙述诗的比较中尤为鲜明.古代东方国家戏剧特点及西域佛教剧的影响是形成这一特点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晚明的袁宏道以其丰富的人生游历、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审美视野中的自然,《满井游记》、《虎丘记》作为袁宏道游记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两篇名作。更向我们展示了人亲近自然,在自然山水中抒写性灵,寻求精神超越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4.
岳亮 《兰台世界》2012,(36):137-138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以其深厚的艺术内涵与高度的审美价值深受人们所推崇,本文试从用笔风格与结构特色两个方面浅析《兰亭序》的艺术特色,并通过其内涵、气韵、传承等方面重点阐述《兰亭序》无与伦比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周刊》2006,(31):79-79
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纪念挪威戏剧大师易卜生逝世100周年戏剧季的开幕大戏,《建筑大师》第一次搬上了中国的舞台。 《建筑大师》是易卜生64岁时完成的作品,该剧的主人公索尔尼斯是一名建筑大师,功名成就的他渐渐丧失对生活的憧憬,年轻时的梦想随着对现实的失望而消失。与易卜生的其他剧作,如《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的现实主义风格不同,《建筑大师》充满了象征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6.
于晓娟 《出版广角》2016,(20):66-68
我国即兴喜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喜乐街》是一档即兴喜剧类综艺节目,其依托一定的文化资源打造.《喜乐街》在节目中充分运用了即兴喜剧的戏剧元素,并且这些戏剧元素是为电视节目服务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喜乐街》是对即兴喜剧的电视艺术重构.  相似文献   

17.
从著录数量,排序,书名,解题等方面对《四库全书总目》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进行比较,《总目》,《简目》一祥一略,但其思想主旨却是一脉相承,《总目》与《简目》尽管有诸多不同,但最大的共同点是分类体系相同。  相似文献   

18.
丛萍  陈放 《出版参考》2009,(3):40-41
1958年《茶馆》首演,至2008年走过了50年的《茶馆》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常演不衰的戏剧,而是北京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的产生时代几乎相同,但其产生和作用截然不同,《百科全书》的产生点燃了广大民众的科学意识,《四库全书》的产生禁锢了广大民众的思想,压制了民众对科学的渴望,因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刘圆圆 《兰台世界》2013,(20):150-151
《玉海》与《文献通考》在著录实录时著录方式多有不同。本文从类目设置、著录条目、条目组织形式等方面对两者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认为造成两书差异的原因,在于两者对实录的认识和编撰理念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