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通俗歌曲又称流行歌曲 ,由于它是在自然说话的本嗓基础上稍加修饰与美化而唱出的 ,因此 ,特别适合于大众演唱 ,成为世界各地备受欢迎的传唱形式。在中国 ,2 0世纪 2 0~ 30年代在民歌的基础上创作演义的流行歌曲有《渔光曲》、《四季歌》、《天涯歌女》等等。 90年代开始 ,流行歌曲复苏 ,出现了像《妹妹找哥泪花流》、《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军港之夜》、《再见吧 ,妈妈》、《十五的月亮》、《纤夫的爱》、《九月九的酒》、《父老乡亲》、《中华民谣》、《长城长》、《祝你平安》等等。虽然这些作品广为传唱 ,受到大众的喜爱 ,但怎样唱好…  相似文献   

2.
船·车轮     
一首《纤夫的爱》,把纤夫的生活诗意化了.其实,写纤夫的歌还不少.最近参加一次卡拉OK赛,我以俄罗斯民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3.
电影《漂洋过海来爱你》,原名《神农溪之恋》,取材于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在神龙溪畔一个真实的事件。该片讲述了一位堪称天才的日本东京少女画家纯子到长江三峡神农溪游玩时,对当地的纤夫谭大志一见倾心,并漂洋过海追随爱情的故事。在这部凄美的爱情影片中蕴含着诸多土家族文化,比如神龙溪上的纤夫文化,土家民歌民乐峡江纤夫号子和哭嫁歌,土家饮食咂酒、合渣和五香豆干,丧葬仪式歌舞撒叶儿嗬等,下面笔者将逐一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先前,我一听《纤夫的爱》,便觉得酸人。因为我不是纤夫,怕是主观意识主宰了自己,所以用了三天时间,专门在嘉陵江中、上游,向那里的纤夫们作了了解。问及《纤夫的爱》是不是他们喜欢的歌时,47岁的罗师傅说:“我一听唱的那些话儿就发臊了。”顿时,我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上年纪的人不赶髦这流  相似文献   

5.
王壮志 《班主任》2002,(4):32-33
中学生喜欢流行歌曲,以流行歌曲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切入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一次班会上,我以三首流行歌曲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三首歌曲是《白发亲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和《永远是朋友》。  相似文献   

6.
三角公式中的积化和差、和差化积虽说难于记忆,但是我们把它编成一首歌, 再谱上一曲流行歌的曲谱,同学们自然很感兴趣,唱熟了运用自如,经久不忘.这流行歌曲的曲谱就是尹相杰和于文华对唱的《纤夫的爱》.请看下页的词曲:  相似文献   

7.
编者絮语     
翻开这本《音乐世界》,你想从中获得一些甚么呢?我们的建议不知对你是否有益。在《涛声依旧》《纤夫的爱》等民谣风格的歌曲荣登金榜而在大街小巷起劲地奔泄之后,赶着这股子浪潮,仿效它们而跟上来的《中华民谣》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读读《欲说〈中华民谣〉好困惑》不知你有些甚么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发觉大陆的音像市场逐渐被港台唱片所充塞。当然,港台的歌并不是都不好,有些还是上乘之作,尽管如此,笔者还是对大陆流行歌曲的冷清感到忧心。看吧,只要你到音像销售点转转,到处张贴的都是港台歌星剧照,听吧,只要你走到繁华闹市,都会有《让我一次爱个够》、《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的港台歌声充塞你的耳膜。青年人谈论起来也都是谭咏麟、赵传、潘美辰,就连十四、五岁的中学生买磁带也大都是“小虎队”、“红孩儿”。好象只有港台才配得上创作流行歌曲,才是流行歌曲的发源地。摒弃别的因素不  相似文献   

9.
罗丹 《湖南教育》2002,(24):49-49
巧用多媒体课件。在欣赏前苏联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畔的纤夫》时,教师先把油画《伏尔加河畔的纤夫》和音乐《伏尔加船夫曲》,制作成课件。讲解时,先播放一段《伏尔加船夫曲》音乐,在播放的过程中,画面出现了一条伏尔加河,有很多纤夫在岸边拉船行进,伴随着纤夫的号子声,画面转换成苏联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畔的纤夫》。 巧用幻灯。上《色彩对比》这一课时,我在讲解色彩的明度对比时,把明胶片分别剪成两张大圆形和两张小圆形,再把两张大圆形分别涂上黑白两色,两张小圆形分别涂成  相似文献   

10.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各班又该竞选音乐科代表了。在二、五班的音乐科代表选举中,我要求孩子们表演一首歌曲来参加竞选。歌曲的风格可以多样化,可以是流行歌曲、儿歌、民歌……这时,孩子们都积极举手,依次上台表演。周佳睿的《宁夏》、王志杨的《老鼠爱大米》、蒋雯雯的《香水有毒》、杨洋的《秋天不回来》……这时,洪心悦上台唱了一首儿歌《赶圩归来》,她的表情自信、大方,歌声优美动听,就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名盲班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我常常感到尴尬:同学们学唱课本中歌曲时毫无兴趣,唱起流行歌曲来却有滋有味;虽然听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和钢琴曲《黄河》也会感动,但却不像对流行歌曲那样如醉如痴。每当走进课堂,看到同学们忘情地着唱着一首首不知从哪里学来的流行歌曲,如"不要在我哭泣的时候说爱我,除非你真的能给予我快乐……""伤不起,真的伤不起……"我就思考怎样在音乐课中,让孩子们既能学习课本的内容,又能  相似文献   

12.
在“金嗓子”——《周璇演唱的歌曲100首》里,有一首电影《天涯歌女》中的插曲《玫瑰,玫瑰,我爱你》。这首周璇演唱的歌是我国第一首走向世界的流行歌曲。这首歌的署名是林枚,林枚是我国30年代才华横溢的作曲家陈歌辛的笔名,他经常用的笔名还育:戈忻、庆余、陈寿昌等。《玫瑰,玫瑰,我爱你》是陈歌辛1943年为电影《天涯歌女》创作的插  相似文献   

13.
设计思路: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引导、启发、点拨等教学方法,设计相关音乐活动。以鉴赏《懂你》这一经典流行歌曲为重点,通过不同歌曲的体验,把歌声中的“爱”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中感受流行歌曲的特点和曲目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流行歌曲对传统民歌的冲击,影响了传统民歌的命运与发展。为让传统民歌既保持原汁原味,可结合社会流行元素进行创新和发展,把传统民歌对劳动人民的经典情感艺术积累逐步面向当今社会开放,从歌曲内容、传播方式、唱法技巧等方面与现代流行歌曲相结合,形成包容性、融合性、渗透性的音乐形式,实现传统民歌与流行歌曲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今年《重庆日报》5月14日第三版伟清的文章《娃儿爱唱流行歌曲》,写得很好。作者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所唱的某些流行歌曲中,存在“歪七八槽”、“成什么体统”问题而引起反思:“养不教,父  相似文献   

16.
笔者经常到一些乡镇农村小学听课,上课前,常常听到学生唱(千年等一回)、(纤夫的爱)等影视流行歌曲,极少唱课本里的歌曲。问及原因,学生答:老师只教流行歌曲,没教课本的。目前,许多农村小学都存在这种现象,学生只会唱流行歌曲,音乐课本里的歌曲一首都不会唱,乐理知识一点也不懂。音乐课本成了摆设。有些学校甚至以音乐课本作用不大和减轻学生负担为由不订音乐课本。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学校领导不重视艺术教育。认为音乐课不是考试科目,可有可无。在升学率指挥棒的影响下,音乐课经常被占用。二是音乐课程是搭码课。…  相似文献   

17.
《红领巾》2010,(6):15-17
说起儿童歌曲,大人们很快就会想到《让我们荡起双桨》《小燕子》《丢手绢》《春天在哪里》……但,孩子们似乎并不是很喜欢这些“老掉牙”的歌曲,他们更喜欢的是《两只蝴蝶》《狼爱上羊》《老鼠爱大米》等流行歌曲,于是,争论就开始了:有人说,小学生唱流行歌曲好,有人说,小学生唱流行歌曲不好。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以流行的范围来界定流行歌曲的话,《十送红军》、《松花江上》、《毕业歌》、《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等都可以说是流行歌曲。流行歌曲就是时代歌曲。尽管现在的流行歌曲常常被无端地打上“通俗”、“浅显”、“享乐主义”、“包装”、“追求感官刺激”,甚至“颓废”、“无聊”、“庸俗”的标签,但是广大青少车还是乐此不疲,他们  相似文献   

19.
1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西部歌王”王洛宾老人在“第四届上海国际广播音乐节”上出语惊人,他说:中国西部民歌是文学与音乐的最好结合,时下流行歌曲的缺陷在于仅有好听的旋律,而无“文学”之美,所以难有西部民歌那种长久流传的魅力。我们认为,王老前一句说得极为准确。西部民歌,远的如《兰花花》、《三十里铺》、《走西口》,近的如《九里里山圪塔十里里沟》、电影《黄土地》、《人生》插曲,的确唱尽了文学的悲们感和人情味。让人们体味到贫脊的艺术往往生命更顽强,西部民歌将比时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天王”“歌后”活得更加长久。西哲曰多余…  相似文献   

20.
虽然于文华早在1987年就开始了演唱生涯,录制了电影《红楼梦》的插曲,并且在1990年的亚运会开幕式上做为唯一一名独唱演员演唱了歌曲《仙鹤》,但她真正广为人知却是在和尹相杰唱了《纤夫的爱》之后。《纤夫的爱》是一首普及率极高的歌曲,1993年2月和10月,这首歌先后在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与观众见面后,迅速为许多人所喜欢,一时间差不多所有的卡拉 OK 厅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