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1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8,(2):61
二十多年前,电影《少林寺》风靡大江南北,不但捧出了李连杰、计春华、干海等一批功夫明星,也让少林寺成为众多功夫迷心中的圣地。今年,一部讲述明嘉靖年间少林僧兵协助抗倭将领戚继光保卫国土、抵御外侵的电视剧《少林僧兵》又将登上荧幕,这是少林寺建寺以来首次全面介入的少林题材影视作品,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担任总监制。  相似文献   

2.
僧门著名武术家侯坦及其得意门生程大力四川武林僧、岳、赵、杜、洪、会、字、化八大门,僧门最为显赫。僧门又分郫县、新都、双流三大派系,惟新都赵麻布派称僧门正宗。据传,赵麻布即刺杀嘉庆未成的少林派大侠马朝柱。事发后,他更名换姓亡逃四川,随地择徒授教。赵麻布...  相似文献   

3.
清朝廷毁少林寺一说广泛流传于民间。久之,武术界不少同仁也有这么认定的。清廷究竟有没有毁少林寺呢?首先我们看看清廷有没有毁北少林寺(嵩山少林寺)。 根据著名体育史学家唐豪先生在《少林拳术秘诀考证》中对清廷毁北少林寺这一问题列表分析:无论从“康、雍、乾三朝登封少林史表”还是“康、乾间少林碑刻诸僧题名表”,或“嘉庆以来少林寺表”均可以看出,北少林寺自康熙至乾隆直至民国十四年前均没有被毁的记载,这期间的数百少林僧中,也无因革命(反清复明)而殉难  相似文献   

4.
少林派武术是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之一,是嵩山少林寺僧人历经一千四百余年的艰苦研练结晶,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我在少年时代拜师习练河南派形意拳,为了溯源寻师曾三访少林,所见、所闻,以及少林《拳谱》所载,略谈少林梗概以供读者参考。早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有一天竺沙门跋陀和尚来少室山阴开创少林寺,传佛教小乘法。第二位来少林寺的印度名僧就是菩提达磨(又作达摩)。他是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弟子,在少林寺传佛教大乘法,禅门奉他为初祖。达磨主张坐禅参悟,但由于久坐石洞多有虫兽威  相似文献   

5.
慕侠 《精武》2004,(6):46-48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少林功夫更是名扬四海。少林功夫在国外也极负盛名,不少国家和地区流传着中国少林拳法。特别是日本、美国以及东南亚地区,流派甚多。元代,少林功夫即传到日本,日僧邵元曾在少林寺为僧并代理过主持,回国后将少林武术广为传播,被日本人民称之为“国魂”。如今在日本,受中国少林武术影响最大的武术团体应首推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会员有120万之众,拳士12万之多。要说起日本少林寺拳法,就离不开它的创始人——宗道臣先生。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流派纷繁。在我国各种拳术流派中,少林拳术历史悠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在广泛流传中,许多少林派武术家吸取民间武术的精华,精心研练,派衍创新,形成了风格多样的庞杂拳种,有的已不复称作少林拳。在这些少林流派中,同样有南北、内外家之分。关于少林拳的形成,向来诸说不一,下面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实际。远在北魏时代,民间练武术之风日盛,后来,一些武功较深的人,由于各种原因,遁入空门,在少林寺削发为僧,操练拳棍,看山护庙,健身自卫,为少林武术奠定了基础。历经数代不断充实发展,才形成了少林拳派。  相似文献   

7.
少林为何尚武? 佛教推崇“慈悲为怀,积德行善”。在佛教的四根本中,首戒便是戒杀。作为佛教禅家祖庭的少林寺为什么还要舞刀弄棒,谈武弄兵呢?这正是少林武僧的独到之处,反映了他们对宗教的理解。 自从少林十三棍僧救下唐王李世民,李世民就特许少林武僧不戒酒肉,少林武僧因之成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五荤和尚”。少林寺也从此有了  相似文献   

8.
近日,就"日本伊贺忍者少林踢馆,众僧不敌枉为武林泰斗"一事,少林寺委托律师通过网易公开发表声明,称"踢馆"一事纯属子虚乌有,要求该网友向全体中国人民"谢罪"。8月25日,铁血社区会员"每天五分钟"所发《日本伊贺忍者少林踢馆,众僧不敌枉为武林泰斗》一帖中所谓的比武之事"根本子虚乌有"。少林寺"强烈谴责这位‘每天五分钟’的这种恶劣行径,这不仅是对少林寺和少林寺全体僧众,更是对中国武术界以及中华民族的一种极端不负责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精武》2007,(1):66-66
白衣殿壁画在少林寺的白衣殿内。因其中两幅壁画精彩地再现了当年少林寺武僧演武场面而闻名于世。白衣殿壁画主要有六幅。神龛后面东壁北端两幅,描绘了唐初十三僧助秦王李世民的历史故事;南端两幅,描绘了元末少林神僧紧那罗御红巾军的传奇故事;北壁壁画,描绘的是少林寺武僧徒手演武场面;南壁壁画则描绘少林武僧持械演武场面。南、北壁两幅壁画,精确传神地表现了少林武术从拳到棍、刀、枪、剑、戟、链等丰富内容;由于南壁壁画中还展示了许多具体的手法、腿法和身法,白衣殿亦因此被称为“锤谱殿”(“锤谱”即拳谱之意)。  相似文献   

10.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少林寺这种特定的宗教文化环境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文章从区域文化的视角就少林武术形成的文化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认为:当地习武风俗与少林寺僧带艺入寺,为少林武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僧人修禅健身以及抵御恶劣自然环境,是少林武术形成的内部动力;寺院经济的产生和政治的需求,是少林武术形成的外部动力;佛教的世俗化是少林武术形成的理论基础,并为其长期存在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1.
实际上有三种完全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南少林':一、移民带来的故乡寺庙的名称,如福建福清少林寺、泉州少林寺,广东潮州少林寺等;二、天地会的旗帜与号召,天地会就是南少林,它并不是实际存在的某个具体寺庙;三、以某一具体寺庙附会天地会的虚幻传说,较早的典型是《香花僧秘典》,近期的典型是莆田少林寺。闽、粤、川武术绝大多数自称出自少...  相似文献   

12.
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已家喻户晓,传为美谈。然而历史记载中,发生于明朝嘉靖年间少林僧兵抗击倭寇、血沃中华的事迹却更为可歌可泣。明朝中期,日倭贼寇屡犯我东南沿海一带,淫掳烧杀,无恶不作,经常劫持我黎民男女返夷岛,一律削发赤足,充当为奴。于是,一场我国兵民同仇敌忾的抗倭斗争在千里海疆展开。相传有一位名胡宗宪的总制招募了一批驍勇善战的僧兵,他们遵从“男子之士躯当为国家缓兵用卒”的宗旨,名为大造化、月空、天池、一舟、玉田、太虚、性空、东明、古泉、大用、碧溪等四十名寺僧,自山东应募而来,他们从小习武,功夫出众,手中均持有长7尺,重30斤的铁棍,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初期,以《少林寺》为始的一系列武侠电影,尤如一针催化剂,加深了少林寺及少林武术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在世人眼中,少林寺的僧人个个铜头铁臂,武功超凡,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近年来,少林武术已被传述的神乎其神,"少林"几乎成了"武术"、"功夫"的代名词。然而,树大招风,这股少林武术热给今日的少林寺也着实带来了不少烦恼,也引发了不少有关少林寺与少林武术的疑问。笔者今年5月专程赴河南嵩山去访问释永信住持,看一看今日的少林寺与少林武术。社会上;"少林"成了众多商人眼中的一棵"摇钱树",他们打着"少林"招牌做着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14.
从稠禅师及邺下定晋禅院考察看少林武术发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爱民 《体育学刊》2002,9(5):62-64
通过历史献与实物史料相互印证,考察了少林寺第二任住持稠禅师幼年习武邺下定晋禅院和出家为僧的过程,论证了少林寺及我国历史上的寺院僧人习武活动与中华化的关系,证明少林武术的开创与形成是对中华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同外来佛教高僧无关。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武术史上,明代嘉靖少林僧兵御倭是一件大事,现行的史书大都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甚至誉为爱国行动。笔者接触了大量原始材料后,认为嘉靖少林僧兵“御倭”是一出历史的悲剧,应予否定。 一、嘉靖“倭寇搔扰”的性质 嘉靖的“倭寇搔扰”,到底是不是外国的侵略?这是研究少林僧兵抗“倭”至关重要的问题。 有关文献表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所谓的“倭寇”之乱,实质上是中国沿海商民轰轰烈烈的反抗明王朝海禁的武装斗争,是“官逼民  相似文献   

16.
先天十八罗汉手为少林初祖达摩所创。相传是在南宋时代,达摩在少林寺向众僧讲经说法,见众僧个个面黄肌瘦,萎靡不振,昏昏欲睡,于是授以先天十八罗汉手单势。众僧人修炼不过三月,个个精力充沛,满面红光。后来,达摩又教众僧把单势联接并变化起来演练,即每一罗汉动作变六招,十八罗汉的动作变化一百零八招,成为内容丰富、刚柔相济的少林拳术。  相似文献   

17.
少林寺白衣殿内的巨幅壁画——拳谱,彩绘于清代中期。画面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是少林寺现存30多幅壁画中唯一反映少林武术的实物资料。壁画笔法工细,没有多余的艺术加工,极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少林寺众僧练拳演武的各种姿态,尽现了少林拳118手基础套路。《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周年》邮票第三图“众僧徒习武”即取材于此壁画。 拳谱壁画的绘制,有着一段历史故事。相传,清朝初年,福建莆田南少林寺僧人参予了反清复明的政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     
G852 20033903邺下高僧对少林寺和少林武术的贡献与影响=Discuss contributions of monks from YexiaTemp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haolin temple andShaolin Wushu[刊,中,A]/马爱民//体育学刊.-2003.-10(3).-52-55参14(SJ)武术//少林派//发展 从对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分析北魏以来邺卞寺院与少林寺之间的交流以及对少林寺僧人形成尚武活动传统的影响,论证邺都地区历史上的佛教寺院武僧与少林寺的相互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少林寺牒>、<少林寺准敕改正赐田牒>、<皇唐嵩岳少林寺碑>等碑碣进行考察,从中发现少林寺十三僧是助唐王,而不是救唐王,而且十三僧不是棍僧.  相似文献   

20.
少林拳虽然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但它究竟源于何朝,产于何代,至今仍众说纷坛。一日:少林寺为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来我国传教的印度僧人达摩所创;二曰:少林拳为少林寺初期的慧光和僧稠所创;三曰:少林拳为宋太祖赵匡胤所创;四曰:少林拳为明代少林僧“紧那罗王”所创等等。笔者认为,以上种种观点,虽经先辈和行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苦心的研究,但由于忽视了社会背景,历史状况等网状结构的各种因素,因此,其结论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为深入开展对少林武术的探讨与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