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为"四书"。五经始称于汉武帝时为《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这些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相似文献   

2.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  相似文献   

3.
简论中庸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庸最早出自《论语》,孔子把中庸作为德性要求 ,反对在行为上走极端 ,主张“中行”。孟子发展了中庸思想 ,提出执行中而权 ,反对执一。秦汉之际儒家写成《礼记》一书 ,列专题讨论中庸。宋代程朱把中庸提到天理的高度。《礼记·中庸》被抽出注释 ,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元明清把“四书”列为科举必考科目 ,极大地普及了中庸的传播。中庸思想遂在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对中国人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小题大做"一语出自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在考试时,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小题";以《诗经》、《书经》、《易经》、《礼  相似文献   

5.
1.《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相似文献   

6.
赵卓平 《课外阅读》2010,(11):29-31
儒家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孔圾的学生。这个孔伋就是《中庸》的作者;《大学》呢,就是孔子的学生、孔圾的老师曾子写的。所以,你看,这四书说到底,就是一本孔学。《念经语》和《孟子》你要看一下,中华书局杨伯峻译注本比较权威。  相似文献   

7.
《论语》语言风格浅识郭广敬《论语》一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与《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成为宋以后科举取士的主要依据。《论语》影响深入人心,历久不衰,其语言风格应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其雅俗共赏、言简意赅的风格略作探讨。《论...  相似文献   

8.
我的“四书”,不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而是  相似文献   

9.
黄济 《中国教师》2006,(9):23-28
《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儒家经典著作。从汉代起,《论语》即被列为“七经”(即《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加《论语》《孝经》)之一。到唐代,《论语》即列为“十二经”(“十二经”包括《诗》《书》《易》《礼》《春秋》《周礼》《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九经”,《左传》包括在《春秋》之中;后又加《孝经》《论语》《尔雅》,合称“十二经”)之一。到宋代,又将《孟子》列入,成为“十三经”。可见,《论语》被尊为经书,其时间是比较早的。宋代,又将《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两篇提…  相似文献   

10.
书人碎语     
●我幼年读书时,老师对我说:要很好地学习《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说那里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经史典籍中,有一些古书以其内容相关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近而并称于世,如大家熟知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  相似文献   

12.
1.设题材料来源。湖南卷选做题中文化经典研读的设题材料,以“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主,其中《论语》是首选,《孟子》次之。“四书”之外,《庄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左传》等文化经典也时有涉及。  相似文献   

13.
岭南著名书法家吴顺南五载业余操翰,完成中华传世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的隶书创作,已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4.
与"四书"之《论语》、《孟子》和《大学》相比,《中庸》中的"中庸"字义,自古至今都是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在对前人的研究作出总结的基础上,分别对前人对"中"、"庸"二字的解释做出辨析,采用了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以期析出《中庸》的字义。  相似文献   

15.
朱熹花费了近四十年的时间学习与诠释《论语》,后与他诠释的《大学》《中庸》《孟子》汇为一编,以《四书章句集注》为名刊行。四种书中,朱熹对《论语》倾注了极大的心力,共撰成有关《论语》著作四种,今传世者三种,以《论语集注》影响最大。朱熹在《论语集注》中,采取了明显的“六经注我”的诠释方法。本文通过对《论语集注》的举例分析,说明朱熹“六经注我”的特点,并指出这种诠释方法对当下教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是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源头性材料,也是历代儒生士人的必读之书。该著作在历代阅读者的阐释中逐步走向了经典化,从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到清代《论语》与《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尔雅》《孟子》合称“十三经”,完成了其经典化过程,也形成了儒家经典化体系。其中《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容易入门又直指儒学宗旨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记录整理而成的,流传于儒家学派中。到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论语》遂被奉为经典。宋朝大儒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编,称为“四书”。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相似文献   

18.
正【初识经典】《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在我国儒学经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大学》原为《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宋代程颢、程颐两兄弟从中将其专门抽取出来,编次章句。朱熹为《大学》和《中庸》做了章句,并为《论语》《孟子》做了集注,最后将这四本书编排在一起,成为《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大学》以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深深地烙印于中国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心灵。经宋儒标举之后,《大学》逐步成为"四书"之  相似文献   

19.
刘娟娟 《文教资料》2005,(24):105-107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是我国儒学经典之作,因朱熹为其做注而得名《四书》。《四书》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并共同构成了我国延传千百年的思想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其思想内容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20.
“四书”“五经”简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