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黑格尔劳动观念的维度分析,指出了黑格尔对劳动本质观念理解的扭曲性、遮蔽性。在分析与批判黑格尔劳动观念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理论,从而实现了对黑格尔劳动观念的超越。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确立了现实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观。  相似文献   

2.
对人的分析和解读贯穿于马克思早期的理论创作和思想转变之中。但是,早期的马克思在人学问题上深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马克思在经过艰辛的探索之后,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又实现了对他们的超越,最终实现了在人学问题上的革命性变革,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曾被马克思称誉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而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被当今不少研究者认定是"马克思哲学的真正起源地和秘密".本文试从异化与异化劳动、人的本质、实践观、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等四个方面,分析这两个"诞生地"之间紧密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4.
异化是黑格尔和马克思哲学中的基本概念,马克思正是在对黑格尔意识异化理论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并通过对黑格尔异化理论的不断扬弃和对异化劳动内涵的不断丰富,最终在异化劳动的真正根源、扬弃异化劳动的正确道路等方面超越了黑格尔。  相似文献   

5.
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人的本质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以感觉主义或感性直观作为自己的根本原则.由于费尔巴哈未能汲取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因此,它具有一切狭隘的感觉主义所共有的缺陷.费尔巴哈要么在说明人的感性本质和或自然本质时陷入他自己所反时的庸俗唯物主义,要么在说明人的超感性本质或超自然本质(人的精神和社会性)时陷入唯心主义,或者说,他必然陷入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同社会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内在矛盾之中.费尔巴哈人的本质理论的矛盾,在马克思的立足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新世界观当中得到了真正的克服.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总结马克思之前的西方哲学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并逐步形成实践的人本观的历程以及马克思实践思维哲学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人的劳动本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劳动本质的论述内在地包含着三对基本关系的辩证规定:一是人的劳动生存方式形成过程中人的肉体组织特征与自然环境变迁的相互作用关系;二是人的劳动生成和劳动的人的生成的辩证关系;三是劳动的功利性和审美性的内在统一关系。按照这三对基本关系展开教学,可以使学生比较完整地掌握人的劳动本质观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黑格尔辩证法和一般哲学的批判”一章为依据,阐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分析和批判改造。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过程中提出的唯物主义对象化理论即实践的观点,为实现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改造奠定了科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由于坚持了这一观点,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在世界,才在批判继承哲学史上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实践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为基本内容的唯物辩证法。建立科学实践观,并将科学实践观引入辩证法,是马克思在辩证法上实现伟大变革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考察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实践观的提升。从历史观推向认识论《手稿》对实践概念的探讨,是一个自觉和充满科学探求精神的过程。《手稿》关于实践问题的理论阐述,是从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分析入手的。马克思十分赞赏黑格尔从劳动  相似文献   

10.
"异化劳动"概念虽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成熟概念,但在马克思哲学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黑格尔现象学方法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思维方式深刻启示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运思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为二者的巧妙结合,但这种结合却无法归结和还原为二者的简单相加,它彰显着马克思人的存在的现象学运思的独特哲学视野;哲学思维框架内实证的经济学研究也孕育着马克思思考人的现实存在的切入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