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更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本文在厘清两业融合发展基础概念的基础上,以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知识产权服务业为切入点,尝试构建分析研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融合度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湾区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知识产权服务业存在着需求定位不清晰、服务不规范等问题,两业融合状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据此,本文围绕合作路径、业务关联、业态模式、政策环境等维度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期为保障现代服务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成为产业未来的发展重要方向。以里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对中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波及效应,发现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中起到较强的“粘合剂”作用。制造业更加依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但现代服务业却不能很好反馈制造业与国民经济,在“两业融合”中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应提高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和要素结构,加快“两业融合”,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以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为研究对象,从数字经济视角分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效应的研究较为缺乏。为此,立足于大湾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我国“十四五”规划所倡导的推动深度融合的战略导向,在分析数字经济驱动两业深度融合的作用机制基础上,选取2011—2020年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两业融合和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数,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促进两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大湾区两业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影响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相比于港澳两地和中心城市,对珠三角地区和外围城市的两业融合的影响更大;扩大市场需求从而引发质量变革是数字经济驱动两业深度融合主要路径,起着提升两业产品与服务质量的作用。因此,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从实施动态化和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建立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机制以及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的进程等方面促进两业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传统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动因的基础上,对这两大产业融合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归纳出这两个产业融合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希望通过对传统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机理的研究,对促进这两大产业的融合和为这两大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与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现实选择.基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分析人工智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在梳理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探讨山东省人工智能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促进二者深度融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北京将农业定位为都市型现代农业,既是对农业发展的新探索,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北京城乡要素呈现双向流动,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二、三产业反哺农业,产业互促融合已成为北京农业发展的新特征.通过探讨北京涉农产业融合中出现的典型模式案例,分析科技促进涉农产业融合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科技促进涉农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理念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汪芳  潘毛毛 《科学学研究》2015,33(4):530-538,548
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并逐渐成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利用投入产出法和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分析了1998-2011年间产业融合的变化趋势,实证分析了产业融合对产业绩效的提升以及对制造业成长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密集型行业比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更容易产生融合;信息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是制造业绩效提升和成长的格兰杰原因,但是有一定的滞后性;融合对制造业成长的促进要显著于对制造业绩效提升方面的作用。提出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融合型现代产业体系、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重组,逐步深化有利于信息业与制造业融合的产业政策,使得产业融合对制造业绩效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进一步推动融合对制造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科技革命对产业变革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当前各国普遍存在政策焦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不足,对新科技革命的认知还存在误区。通过政策分析和文献综述,提出要正确理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本质,尤其要把促进新通用目的技术的扩散作为驱动经济动能转换的关键。对于正在发生的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如能在核心技术尤其通用目的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就能赢得新兴产业发展的先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将形成这次工业革命的高潮,并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重塑制造业的发展要素、生产体系、商业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然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还存在不少问题与障碍,融合实践进展缓慢。需要找准新一代通用目的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的关键,选择合适的发展范式和战略路径,积极推动两者融合发展。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等多种不同的竞争性范式中,智能制造范式最具有包容性,工业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支撑智能制造的发展,以实体经济或者制造业为实施载体,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等为核心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制造业发生深度融合,彻底改变制造产品、过程、装备、模式、业态等,促使制造业发展步入智能化阶段。智能制造范式代表了未来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等是推动新科技变革的通用目的技术,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载体之一,融合的关键在于将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业所有发展阶段、全生命周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联发展、同步发展。制造业企业、技术提供商和互联网企业是参与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主要角色,从分工来看,对于制造业企业,积极实施数字化技术改造;对于集成方案供应商,主动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对于互联网企业,帮助制造企业实施云平台布局。全球制造业正面临着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强烈愿望,我国要不断挖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通用目的属性,打造新一代智能制造模式,并发挥国内市场优势尽早形成主导应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需要保持高度战略定力,明确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的目标、方针和路径;通过推广示范工程和示范项目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实体经济的渗透及其融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制定相关行业标准,补齐行业短板,打造工业互联网体系;探索数据信息规范监管,规范网络平台治理问题,以及强化人文学科等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前长三角地区亟须通过进一步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来调整产业布局,但目前关于两业融合的测算方法较为单一,也缺乏对区域两业融合时空演变的考察和空间异质性分析。为此,以2012—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数据为样本,通过随机前沿分析法测度其两业融合水平,并将经济环境、政府支持、市场开放、外商投资、区域创新及信息技术等确定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利用核密度估计、自然断点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化格局及有关影响因素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两业融合水平呈上升态势但区域发展不均衡,从高到低依次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并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区域内和区域间有差异,经济环境、外商投资和区域创新对本市产业融合的驱动作用明显,信息技术应用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邻市产业融合发展;对先进制造业服务化而言,政府支持是直接驱动因素,经济环境和区域创新发挥空间外溢效应;对现代服务业制造化而言,经济环境、外商投资和区域创新是直接驱动因素,信息技术应用产生的溢出效应驱动邻市现代服务业制造化发展。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长三角地区的两业融合发展提出提升融合...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制造业是既要维持经济中高速的增长、又要保证我国产业持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制造业企业正积极努力从数字化阶段向网络化阶段转型,因此信息化推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的发展,正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两化融合服务平台(www.cspiii.com)采集的16万余家企业两化融合数据为基础,从开放研发、精益生产、智能产品和服务、产业链生态构建等方面入手,分析、探究我国信息化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