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台湾现代派诗人罗门称艾青为“一个在浪漫的激情中见知性、在狂热地燃烧的火焰中寻找生命之光的诗人”。这是切合艾青诗歌创作实际的评论。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正是以强烈的“恋母情结”为依托,表现了渴盼自由与个性解放的情怀,呈现出一种悲怆美,这也成为该诗现代品格的一个明证。该诗作于1933年冬,当时诗人正在狱中,他以诗  相似文献   

2.
台湾现代派诗人罗门称艾青为“一个在浪漫的激情中见知性、在狂热地燃烧的火焰中寻找生命之光的诗人。①”这是切合艾青诗歌创作实际的评论。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正是以强烈的“恋母情结”为依托,表现了渴盼自由与个性解放的情怀,呈现出一种悲怆美,这也成为该诗现代品格的一个明证。该诗作于1933年冬,当时诗人正在狱中,他以诗作画,“借诗思考、回忆、控诉、抗议。”(艾青语)因此,诗的语气激烈,充满了对封建桎梏的抨击。很多评论者称它为现实主义的杰作。其实,《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西方现代派…  相似文献   

3.
孔丘(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年的大教育家。相传他有三千子弟。他的学生陈亢疑心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有特殊的教育内容,有一天问孔子的儿子伯鱼:“你听到过夫子有什么特殊的教导吗?”伯鱼说:“没有。有一次,父亲一个人在那里,我走过前庭,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无以言。’我后来就开始学《诗》。又有一次,我走过前庭时,又遇到父亲一个人在那里。父亲问我:‘有没有学《礼》?’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我回来以后就开始学《礼》。我听到过的就是这两点内容。”陈亢说:我问一个问题,得到了  相似文献   

4.
朱湘是我国现代诗坛上才华横溢、自视清高的著名诗人,著有诗集《夏天》、《草莽诗》、《石门集》等。凄苦的身世、乖僻的性格、过人的才情、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使他的诗风倾向于“用东方的声音,唱东方的歌曲”,“使新诗和旧诗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渐变’的  相似文献   

5.
许多年前,我曾在《把文学梦托付给教育》一文中说,我本来是一名“文学青年”,老想着当“作家”,但命运让我成了中学语文教师,于是我便把教育当做诗来写——我的《爱心与教育》最初的名字就叫做《心灵写诗》。我在拙著《花开的声音》的序言中也曾写道:“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6.
著名哲学家李德顺先生在他的著作《生命的价值》里,对人的价值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如果一个人,或一个人群共同体,他所提供的价值是满足他自己需要,那么这种价值就是他的‘为我’价值。‘为我’是指自己既是价值客体,又是价值主体的情况。这种类型的价值,叫做‘人的自我价值”’。“如果一个人,或一个人群共同体,他所提供的价值是满足自己以外的他人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观贵刊1990年10期王为民文章《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之瑕》,说杨万里之《初夏睡起》诗“引错了三个字”,“‘留’应为‘流’;“‘软’应是‘溅’”;“‘与’也错了,应为‘上’”.此说不妥!只要稍微读几本古书的人就知道,古人诗词之类有不同版本流传,字句不尽相同,不能随便否定猜疑。我读的《诚斋集》(杨万里号诚斋)全诗确为这样:  相似文献   

8.
点燃诗意     
1教师是耕耘爱的人,他的神圣职责就是在每一颗童心上播撒希望的阳光。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选择一种优美的教育方式,我选择的是“诗教”。2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和许超同行。“许超,最近又有什么诗作?”我“只写了一首。”他有些不好意思。“什么内容?”“题目是《剪子》,全诗只有六个‘团聚便是伤害’。”“哦,‘团聚便是伤害’,”我低低品味着,忽然大声赞叹道:好诗啊!”许超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他的脸“诗不能以长短定优劣,鲁藜先他的《鹅毛却大多短章,不过,那可是激情!”他微微点头,似有所悟。“最近,我也写了一首小诗,题《关于诗的遐想》,…  相似文献   

9.
《光明日报》1983年12月10日第4版刊载了端木蕻良先生的《古诗流变片言》一文。其中有云:“我喜欢三曹诗,尤其喜欢曹操的诗。他传下的诗,并非全部,大体都是四言,……就以曹操的四言诗为例:‘东望夏口,西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如果这诗写成:‘东望夏口西武昌,山川相缪郁苍苍。’就成了七言诗了。也照样保持原意。当然节奏不同,损失了原有的高昂情调,横槊赋诗的豪情,不可复得。”我和端木先生一样,也“喜欢曹操的诗”,但读了他所引的几句所谓“曹操的四言”诗后,  相似文献   

10.
诗与艺术是共通的.特别是现代诗,由于漠视音韵而强调意象,这就与视觉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罗门在其诗论中,曾多次谈到诗歌与绘画、雕塑、电影的关系,认为诗歌与各种视觉艺术在意象的组合、错位、变形等手法的运用上,是有共通之处的.他说过:“由于诗人在诗中透过语言文字,能使无形的‘意’,变成有形的‘象’,诗人便也因此被看做是以文字来绘画的艺术家.”(罗门:《诗与视觉艺术创作世界的关联性》)诗歌意象,是传统诗歌与现代诗歌共同拥有的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不同的是传统诗歌的意象组合方式有明晰的线索,而现代诗歌由于强调要“从目视的有限的外在现象世界,进入灵视的无限的内在心象世界”(罗门语),因而其意象组合方式便不似传统诗歌那样具有明晰性和直观性,而更多地以跳跃和抽象的形式来体现.为了实现从目视的三维空间向灵视的多维空间的穿越,现代诗人  相似文献   

11.
王勃《滕王阁序》中说“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此处“趋庭”指承受父亲的教诲,但为何“趋庭”释为承受父亲的教诲呢?典出《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鲤是孔子的儿子,字伯鱼。孔子在庭前教育孔鲤不学《诗》就不善于说话,不学《礼》便无法立身处世,孔鲤听从父亲的教诲,便学《诗》、学《礼》。“趋庭”也称“庭趋”,明李东阳《麦舟图》诗:“亦知…  相似文献   

12.
时代鼓手田间《人民底舞》一诗,曾受到闻一多先生击节称赞,说它是“鞍之战晋解张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弥衡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意思是这首诗充溢着“鼓的声律”和“鼓的情绪”,用现代的话说,闻先生充分肯定了《人民底舞》所...  相似文献   

13.
徐江先生为展示自己的“有效教学”,同时也为批判中学语文的“无效教学”,亲自到中学授课,并作《理性我思致用——以(游褒禅山记)为例谈中学语文“有效教学”》一文(发表于《人民教育》2006年第7期,以下引文,若非特别注明,均出自该文),详细讲述他的授课基本内容及设计理由。徐先生在文章中指出,他到几所中学示范讲《游褒禅山记》,贯彻的是“六字”指导思想——“理性”、“我思”、“致用”。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理性’,是指教或学都要以一种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是一种自觉行为。‘我思’就是‘我’自己思考,即不随‘你’思,也不随‘他’思,无…  相似文献   

14.
享有美国“诗歌之父”称誉的沃尔特.惠特曼以自由诗体创作了浪漫诗集《草叶集》,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他对生命的咏赞。对自我肉体与灵魂的歌唱,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欢愉;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挚爱;对社会运动的欢呼,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神往;对死亡的热忱欢迎,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感悟。惠特曼一生都在为自由而努力,渴望“既充分又真实地记录一个个性,一个人,即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的‘我’”,并力图通过他来表现一种民族建构意识。“他要做一个‘人的诗人’”。作为其代表作的《自我之歌》正是通过一个人(即诗中的“我”)来表现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生命脉动。诗中的“自我”是诗人自己的化身,但又超越了诗人本身,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民主人格化的形象代表。惠特曼对自然万物情有独钟,他选用“草叶”这一意象为诗集命名便是其中最鲜活的证明。在诗人眼中,草叶乃是世界上最普遍而又是最重要的东西,它象征着美国社会的活力,是诗人理想中民主自由的意象实体。正如诗人在《自我之歌》中所咏唱的:“它(草叶)是一种统一的象形文字/它的意思是/在宽广的地方和狭窄的地方都一样发芽/在黑人和白人中间都一样地生长”。  相似文献   

15.
“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客足耳,然则侧足而垫之至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译成现代话就是:“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言论没有用途’。庄子说:‘知道无用才能和他谈有用,天地并非不广大,人所用的只是容足之地罢了,然而如把立足以外的地方都挖到黄泉,人所站的这块小地方还有用吗’?惠子说:‘没用了’。庄子说:‘那么无用的用途也就明显了。”’庄子这段话见于杂篇的《外物》。人类的审美观基本可以概括为如…  相似文献   

16.
(一) 游河朔的时间岑参《送郭又杂言》诗云:“去年四月初,我正在河朔”。河朔指黄河以北,当与“河北道”之河北同义。《新书》卷五《兵志》云:“始时为朝廷患者,号‘河朔三镇’”,即指盘踞于河北道的三个藩镇。岑参曾在河朔地区漫游,这是他前期生活中的一次重要游历。岑参游河朔时所作的《敬酬杜毕淇上见赠兼呈熊曜》诗中有“忆昨癸未岁”之句,可以据此定斯游之年。癸未岁是天宝二年,则河朔之游在天宝三年。这与他游河朔时所作诗也是相符的,他在《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中说:“一从弃鱼钩,十载干明  相似文献   

17.
《咬文嚼字》 1996年第 7辑符泊《一词不慎 ,致人于“死”》中说 :“《新民晚报》 1995年 6月 2 2日社会新闻版的一条标题令读者惊愕与惋惜 :‘徐虎死了吗 ?’”并说 :“读者的惊愕与惋惜是有道理的 ,因为那条标题赫然是 :‘徐虎身后劳模成行。’‘身后’是‘死后’的意思 ,这是常用词 ,如‘身后萧条’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也都只有这一个义项。”进而断定 :“根据这一词义 ,标题的意思显然是 :‘徐虎死了 ,后继有人。’”还是“可是细读新闻 ,读者又由惊转喜 :徐虎并没有死 !原来报道的内容是说 :榜样的力量产生了‘徐虎效应’ ,现在…  相似文献   

18.
查清人厉鹗《宋诗纪事》卷15录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并引宋人洪迈《容斋续笔》卷8“诗词改字”条下所录王安石《泊船瓜洲》诗的改字情况:“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自古以来,这条笔记成为王安石作诗精于炼字的范例。然而,人们似乎忽略了一点,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又”字,最早应为“自”。  相似文献   

19.
“思无邪”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而孔子几乎就是第一个对它推崇备至的人。他在有意无意之中对《诗经》精警却是片言只语的评论,一直是《诗》学家解《诗》和文学评论家论诗的主要依据之一。但是,他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之论中的“思无邪”,作为我国第一个文学批评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说“乌鬼”     
杜甫夔州诗有一首《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其一曰;“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家家养乌鬼,顿顿吃黄鱼。” “乌鬼”一物向无的解。《仇注》引《蔡宽夫诗话》;“元微之《江陵》诗‘病赛乌称鬼,巫卜瓦代龟。’自注云:‘南人染病,竞赛乌鬼;巫卜列肆,悉卖龟甲’,乌鬼之名见于此。巴楚间,常有杀人祭鬼者,曰乌野七神头,则乌鬼乃所事神名尔。或云‘养’字,‘赛’字之误,理或然也。” 今人郭沫若认为:“‘乌鬼’有种种解释;有人解为鸬鹚(四川人呼为“渔老鸦”),我以为比较可靠。《埤雅》引《夔州图经》称‘峡中人谓鸬鹚为乌鬼,养使捕鱼’。沈存中《梦溪笔谈》中也有此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