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谋求人民的幸福而英勇战斗,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它是第2单元“理清文章的条理”这一训练重点的进一步落实和深化。作者按照“夺桥原因→→抢时间(飞)→攻天险(夺)→渡河成功”的思路,有条有理地记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文章的重点是“抢时间”和“攻天岭”两个部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在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时候,还应注意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因此,它又是对第九册第5单元“详写和略写”这一训练项目的复习巩固。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讲读教学中间切人法,就是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直接接触中心,从中心入手,再分层展开.如:小语第十册教材中《飞夺沪定桥》一课,全文是写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沪定桥的经过,表现红军指战员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教学时我启发学生从理解“飞”、“夺”指什么,直奔课文的第二、三段:“飞”指跟敌人抢时间,“夺”指夺天险.理解了这个含义后,再分层展开.第一步:为什么要跟敌人抢时间?怎样抢时间?讲读第二至五自然段.重点讲三个方面的内容:1.我军看准了抢在前面是战胜敌人的关键;2.我军也点起火把跟敌人赛跑;3.我军冒雨摸黑前进,抢先赶  相似文献   

3.
《飞夺泸定桥》(第十册第9课)一文生动地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作者以感人、细腻的笔调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飞夺”(抢时间、攻天险)这一重点来记叙。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能战胜一切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抓住重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步骤如下: 一、初读课文、理解思路。1.揭题、审题。①教师通过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指出大渡河和泸定桥的位置,并让学生联系学过的有关长征题材的课文,简介“飞夺泸定桥”战斗的时代背景。②让学生说出“飞夺”一词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段是文章的重要结构单位,是向篇过渡的中介环节。正确划分课文段落是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分段方法,并能熟练操作和运用?我认为关征是指导学生找准分段的切入点。一、抗炎@字文章的标题似文章的眼睛。如教学(飞在沙定桥)一课,我从“飞夺”二字入手设问;课文哪些部分讲“飞”?哪些地方讲“夺”?为什么要夺,怎样夺,夺的结果怎样?以间激趣,以趣促读,学生很快理清了“挺进大渡河~抢时间~攻天险一渡过大渡河”的文还脉络。在此基础上,顺利地给保文划清了段落。教学(三人行)时我采用同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飞夺泸定桥》(第十册)一课,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英勇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经过。教学这一课,要引导学生在理解“飞夺”的过程中,着重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抢时间”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可以紧扣一个“抛”字,让学生在读中去领悟,从而受到  相似文献   

6.
师:刚才大家浏览了课文,谁能说说题目中的“飞”说明了什么?生;:“飞”说明了红军夺桥速度很快。生。:“飞”说明了红军夺桥时间很短。师:说得很好,课文写夺取沪定桥的经过是从两方面着手的:“飞”——“抢时间”,“夺”——“攻天险”。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沪定桥?最后结果怎样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文结构层次。)师: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找出分别写“飞”和“夺”的段落。(学生依板书迅速找出。)师:(放灯片,出示题目)红军为什么要抢时间攻夺沪定桥?生;:因为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沪定桥,只剩24小时了,而红军…  相似文献   

7.
一、抓住文题,探明中心文题是文章的窗口,我们根据不同型的课文,抓住文章的题目,让学生反讨论,探视出文章的中心所在,再让学预习通读。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课里“飞夺”是课文的中心所在。这里的飞”既表明大渡河天险难渡,又说明了务的艰巨性。指的是红四团跟敌人抢时间,飞速前进。“夺”字在这里既说出攻打泸定桥的艰难,又表明了红军战士的无畏、拼搏精神。指的是红军战士英勇奋战、强攻猛打。指导学生阅读时抓住“飞夺”这条主线,教师加以引导,课题为什么用“飞夺”?各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预习通读课文,反复…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这方面,我作了一些尝试。现就《飞夺泸定桥》的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抓住课题,训练听说能力 《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生动地叙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课题实际上就是课文内容的凝缩。教学伊始,在介绍历史的背景后,教师针对课题提出以下问题。①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②红军夺取泸定桥为何称“飞夺”?“飞夺”的“飞”体现在哪里?红军又是如何“夺”的?③事情的结果怎么样?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研究课中,一位教师教学《飞夺泸定桥》,别开生面地把板书的词语与示意图巧妙地配合在一起,给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这样设计巧就巧在既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又突破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抢时间,攻天险,是全文的重点,抢时间突出一个"飞"字,攻天险突出一个"夺"字.红军北上抗日向大渡河挺进,为什么必须夺取泸定桥?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示意图化难为易,把红四团和敌人抢时间、以及泸定桥为什么是北上抗日的必经之道都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样,图文结合,达到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白文祯 《山东教育》2005,(10):24-25
《飞夺泸定桥》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壮举,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学生能正确理解“飞”“夺”二字的含义,感悟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是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运用对比的方法,读议结合,层层突破。  相似文献   

11.
《飞夺泸定桥》一课,记叙了红军在长征中的一次战斗经过。教学本文时,我们抓住“飞”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要求 :1.重点理解“抢时间”、“攻天险” ,体会红军战士大智大勇 ,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慨。2.联系上下文 ,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3.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从题入手 ,整体感知。1.课文围绕课题中的哪个词写的?2.课文围绕“飞夺”这个词写了哪两个部分?(抢时间、攻天险)二、直奔重点 ,领悟中心。(一)学习“抢时间”部分1.自由朗读课文 ,把不理解的词句用“———”线画出来 ,想想围绕这些词句 ,可能提出些什么问题?把它写在书上。2.根据学生的提问 ,筛选出以…  相似文献   

13.
《飞夺泸定桥》记叙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机智勇敢地夺下沪定桥的故事。课文紧扣“飞夺”,着重写了“抢时间”和“攻天险”两个要点。一、“飞”——抢时间 1.抢时间的原因。当时,敌人早派“两个团”防守泸定桥,后又调“两个旅”赶去增援,而我军只有一  相似文献   

14.
发挥板书作用突破教学难点──谈《飞夺泸定桥》的教学江苏徐州市民主路小学贾传泳《飞夺泸定桥》是前单元“理清文章的条理”训练的延续,也是达成本单元训练重点“按情情发展的顺序写”的一个极好的范例。所以,在这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受到红军...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一篇课文,只有选择好“导读”的突破口,才能如庖丁解牛,切中肯綮,学生的思路才得以畅通。怎样选择“导”的突破口呢? 一、从文章题目突破 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中心,要抓住题目导读。例如教学《飞夺沪定桥》,一开始,便让学生通过默读找出从哪里到哪里写“飞”,从哪里到哪里写“夺”,学生一下子便把握了文章的结构了。  相似文献   

16.
一、初读初读的任务是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学习生字新词。让学生一接触课文就认认真真地读书,很快地感知文章内容,这是培养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的起码要求。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主要方法有:①抓住课题的重点词语,捕捉课文内容。如《飞夺沪定桥》要抓住“飞夺”一词;例、站)要抓住“小”;《捞铁牛》要抓住“捞”来体会课文的内容。②从课后思考题体会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把阅读课后思考题做为阅读的一个内容来研究体会。③抓课文的重点。如抓住文章的重点段、总起段、中心句等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④归纳段意,研究课文的…  相似文献   

17.
谈第十册第三单元教学重点□安徽张敬玉张德华→→→←→→→结果(起因)(经过)夺取泸定桥攻天险抢时间必须夺这组教材包括讲读课文《革命烈士诗二首》、《飞夺泸定桥》,阅读课文《夜莺之歌》,独立阅读课文《抢险》,还有一则读写例话《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本组的...  相似文献   

18.
一、从课题入门就是抓住课文的题目,从中演绎与揭示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其主要内容找出概括段意的方法。如《飞夺泸定桥》一文,记叙红四团与敌人争时间,抢速度,英勇夺取泸定桥的事。课题直接点明了这个内容。分析段意时,可从课题中“飞夺”二字入手。提问:“飞”指什么?课文哪些内容写红四团“飞”?哪些内容写“夺”,“夺”指什么?原因经过与结果是什么?分析课题,引导学生先找出中心段,再找出其余的次要段,很快可以概括出:1.红四团向大渡河挺进要夺取泸定桥;2.红四团飞速前进,抢在敌人援兵之前,赶到泸定桥;3.红四团英勇夺取泸定桥;4.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二、从各自然段的中心句入门有的课文,脉络清晰,有一个中心句,抓住各自然段的中心句,然后再综合概括,就可以概括出各段的段意。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听了三位老师教《飞夺泸定桥》。在读讲“攻天险”这一部分时,教师都要求学生抠重点词语,但教法各不相同。第一位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后,把描写二连战士夺桥的动词圈划出来。学生答问中,五个动词  相似文献   

20.
中医上,偏方对疑难杂症往往有独特的疗效。在语文教学中,巧用“偏方”,也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算一算。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数字是一种具有很强表现力的语言。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数字,阅读时不能轻易放过,抓住这些数字间的关系让学生自主算一算,比一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全文中先后出现了以下一组数据:“28日早上接到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120公里”,教学中抓住这些数据,让学生来算一算:红四团的战士要连续行军多少小时?每小时至少要行多少公里?计算中学生得出红军要连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