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计算机补码表示法是计算机相关原理的重要知识点,更是计算机运算方法乃至运算器设计的基础,采用类比法,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计算机硬件特点,从“模”的概念入手,依次从补码概念的引入、补码的性质、由补码求真值的方法和引入补码的真正意义四个方面对计算机补码的概念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
补码是一种重要的机器数编码形式。从现有教材情况看,对于补码概念的讲授方法大体上有三种:(1)只介绍其求法而不给出它的数学定义;(2)直接给出它的数学定义;(3)从“模数一补数”系统出发引入它的数学定义。根据本专业学生是有一定数学基础、但刚开始接触计算机学科的这一特点,如采用上述第一种讲授方法,有些肤浅;采用第二种讲授方法,显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 计算机中的数制和码制 1.掌握各种进位计数制的表示方法及相互间的转换方法。 2.掌握机器数、真值,无符号数,有符号数,原码、反码、补码及[—x]_补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 3.掌握BCD码与各进位计数制间的转换方法。 4.掌握补码加减法及进位、溢出的判断。 5.掌握与、或、异或等逻辑运算的方法。 第二章 微机概述 1.初步建立起微机的整体概念。 2.掌握微机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总线的概念及其组成,掌握各寄存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一般化全加器在阵列乘法器设计中的典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补码阵列乘法器是计算机提高定点乘法运算速度的重要部件,它的设计是一般化全加器的典型应用。从补码和真值的转换关系开始,深入分析了四类全加器的工作原理,提出了直接补码阵列乘法器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计算机在运算时数据采用补码可实现简化计算和硬件设计,分析了补码如何将减法变成加法,梳理出补码在运算过程中,比如算术移位操作、变补操作表现出很好的性能,以展示补码的美妙。  相似文献   

6.
袁臣虎  李秀艳 《考试周刊》2011,(12):137-138
计算机采用补码运算。本文研究了计算机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有符号数补码和无符号数的运算规则,举例对其运算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其运算过程中对进/借位标志的影响。研究表明,计算机采用补码运算不用区分数的属性,运算过程完全一样,但是进/借位标志位受指令影响。  相似文献   

7.
数学概念的引入环节是概念教学的基础环节,概念的引入既要考虑科学性,还要考虑趣味性和现实性。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概念形成的规律,概念引入的策略有联系学生实际的"情境式引入",包含从生活原型引入和学生的游戏引入两种策略;以旧带新的"铺垫式引入",包含正迁移引入和冲突型引入两种策略;揭示变化的"过程性引入",包含直观演示和计算过程引入两种策略;明确问题的"目标性引入",包含实际应用引入和理论应用引入两种策略。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补码电路在加、减法器电路、乘法器电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加器需要通过补码电路将参与运算的数据转换成补码形式后再进行运算,使用一套加法器就可以完成加法和减法操作,使乘、除法电路设计更加简洁,运算更快。通过对求补电路的设计实现,可以大大简化计算机运算器的设计电路的复杂程度,提高硬件设计的集成度,使硬件设计更加简单,在简单电路上能实现更强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中职计算机课程中,以《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为例,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总结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并就应用进行了反思,希望能为相关的教学研究和实施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0.
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点,主要表现在运用向量解决问题是一种"通性通法",属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人类共通能力"之一.平面向量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引入高中数学课本以来,就备受教育实践者和评价者的青睐.但是从近年来高考试卷来看,中学生在这一块失分现象非常严重,故需要从高三学生对平面向量概念的理解层面给予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新刑法规定的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破坏计算机数据和应用程序罪、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度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和认定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通过运用计算机专业知识重点论述了四种信息犯罪的客观表现,尤其是对犯罪方法和犯罪对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计算机硬件序列号进行软件加密的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和提供了通过读取计算机硬盘序列号、网卡MAC地址,以这些参数作为加密的明码,生成该软件的注册码供用户注册后使用软件,并通过注册表来保存,只限于进行注册的计算机使用,有效的防止了软件的非法复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HDB3码的特殊性分析,在进行编码时引用计数器来计算两个V之间1的个数,经过4个码元后,开始判断是否插B,同时采用双向码解决了插V难的问题。最后,采用VHDL语言在Max+plusⅡ中实现了HDB3码的编码。  相似文献   

14.
由于IEEE754标准的浮点数在计算机中是以原码的格式存储的,为了将浮点运算的结果转换成原码,最快的方法是使用反码运算系统。试应用超前进位和反码运算系统原理设计了单精度浮点数的快速的阶码减法器和尾数加法器/减法器。  相似文献   

15.
We used both student interviews and diagnostic testing to reveal students’ misconceptions about number representations in computing systems. This article reveals that students who have passed an undergraduate level computer organization course still possess surprising misconceptions about positional notations, two's complement representation, and overflow. Contrary to common opinion, these misconceptions are widespread and reveal the need for instruction that specifically targets these misconceptions. In addition, these misconceptions will serve as the basis for the creation of a standard assessment tool called the digital logic concept inventory. This concept inventory will provide a rigorous and quantitative metric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new teach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16.
分部类在构建.NET应用程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部类是NET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作为面向对象技术的补充和扩展,分部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崇。文章地阐述了分部类的概念,指出使用分部类创建分布式应用程序时所带来的巨大好处——控件的表示层和逻辑层自动彻底分离,重点分析了在ASENET代码隐藏模型页中使用分部类所带来的主要优点,为程序员构建软件系统提供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分数维图形Fractal图的概念及实现算法,并给出已经在Turbo C上机调试通过的“龙图”源编程代码。  相似文献   

18.
九宫图,又名幻方。不但是数学爱好者追随的焦点,也是对广大计算机编程爱好者的有力挑战。本文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介绍了画n阶(n为奇数)幻方的方法。同时,给出了VB语言解决该问题的源程序。  相似文献   

19.
1 Introduction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key technology of 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security device isthe code mechanical solidification and discri mination.Various mechanisms can be used to i mplement thistechnology,e.g.,linear maze[1,2],peripheral maze[3 ,4],pawl/ratchet wheel and counter meshing gears (CMG)mechanism[5-8].Compared to other mechanisms ,CMGhas many virtues such as si mple structure , i mplicitcode ,and fewer dynamic and frictional problems sincetwo groups of C…  相似文献   

20.
以CSS为基础,探讨了控制Web页面的方法,论述了利用DIV和绝对定位技术实现图像数字签名的方法,并给出了关键代码,最后给出了结合数据库添加动态签名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