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有史以来,人们常把读书看作是一种特殊活动,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读小学时,因淘气不爱读书,触发老师一番感慨说: 小人不知书中有黄金,若知书中有黄金,点灯费蜡也甘心。”这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论调,不足为训。绝大多数人,读书不一定为钱、为官、为美女、为有惊世之作,惊人之举。古人云:“读书旨在明其道”。读其书,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收获。那么,如何“明其道”?首先必须读好书,不读坏书。记得一位名人说,一部好书,能教给你如何做人。这话有一定的道理。青年人,世界观尚未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书犹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贵在善读,好书能使人成才,坏书则可以使人中毒.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无定性,可塑性大,这就需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因此,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图书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该书四境     
读书是心灵的历程,书之不同,读书的意境便会不同。尽管读者的学识有高低,所读之书有雅俗,但读书的意境不外乎有四种—翻、读、吃、品。四境如山峰叠立,愈攀愈艰。一本书能历经翻、读、吃、品四境,便称得上稀世奇书;历经翻、读、吃三境,则可称世间佳书;历经翻、读二境,便为好书;一翻而足,则只能称为纸书。奇书如仙宴之珍馐,须有幸得之,品之则飘然若仙,宠辱皆忘;佳书如盛宴之佳肴,吃之则香沁心脾,神清气爽;好书则如美味小吃,既可充饥又可解馋,令人流连忘返;而纸书则如白开水,只能权作润喉之用,而于充饥无补。  相似文献   

4.
范长敏 《新闻前哨》2006,(9):110-110
读书是打造“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也是打造学习型传媒、专家型传媒人的要求。为此,本刊开辟“读余漫笔”专栏,一是刊登读了好书后的心得,使思想的火花启迪更多人;二是欢迎读荐书,使大家同享知识盛宴。[编按]  相似文献   

5.
小的时候人们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孩子们去读好的书,好学向上,喜爱读书,并且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可以成为好人或有用之才。稍稍长大以后我才听说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有害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步入中年才悟出新的座右铭: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  相似文献   

6.
好读书、读好书与会读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博览群书是好事,问题的关键是读什么书,怎么读的问题.古今名人读书的经验中总结出读者不仅要好读书,也要读好书,更要会读书,学以则用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7.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新闻工作者需要广博的知识,因此要读很多的书。但是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这是大有学问的。本刊开辟“求知书屋”这个专栏,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探讨读书学问的园地。使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以正确的方法读书。为此,我们要不断向大家介绍新书出版的信息,介绍一些好书的内容和名家读书的方法。这个专栏同时也是大家交流读书经验、体会的园地,谁读了什么好书,有什么体会,希望不断地写给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办好这个刊物。本专栏先谢谢大家的支持了。  相似文献   

8.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的。但也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 ,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 ,启迪智慧。书籍好比食品 ,有些只须浅尝 ,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 ,慢慢品味。所以 ,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 ,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 ,而对于少数好书 ,则要通读 ,细读 ,反复读。”“读书使人充实 ,讨论使人机敏 ,写作则能使人精确。因此 ,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 ,他就必须很狡黠 ,才能掩饰无知。如果一个人懒于动笔 ,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 ,他的头脑…  相似文献   

9.
常常,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身边的好书太多了,这本翻翻,那本看看,好像是读了很多书,实际上呢?哪本书也没有读通,那本书也没有读透。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曾国藩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书不尽,不读新书。”这不失为读书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好书不厌百回读。话虽这么说,真正这样实践的恐难有几人,因为一,称得上是好书的也实在太多,都作百回读真读不过来,二是若认真读一部书,反复读个几十遍也差不多能背下来了,所以这一说法,只是对好书的魅力的一种形容,是较真不得的。不过,应该承认,百读不厌的书确是有的,经过历史的严格筛选,排沙简金,“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汉·王逸:《离骚序》)那样的书,总会使人读过还想再读三读,乃至“置之枕中,以为邦宝”也不算夸张——《燕山夜话》就是这样的书。  相似文献   

11.
第六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获奖图书评点评选工作已经结束,共有49种图书获此殊荣.大张旗鼓宣传好书是本刊宗旨之一.为此,本刊辟出版面约请部分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对获奖书进行评点,以使读者了解这些书为什么能获奖.新意与创见──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建设“书库工程”保证有书可读;分类指导,保证读好书;注重引导,保证用好书三个方面介绍了莱州市广泛普及深入开展全民读书活动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浅谈高效图书馆员读书的价值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分析了知识社会高校图书馆员读书的价值和方法,试图构建馆员职业读书的基本框架.以便引导读者读好书,从书中受益。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界》2013,(3):F0003-F0003
为给广大儿童营造“勤读书,读好书、用好书”的良好氛围,树立“读书提升智慧,阅读改变人生”理念。  相似文献   

15.
正读书有三个层级: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哪些书是好书呢?名家一再强调,多读原著,多读经典。经典历经岁月淘洗而不朽,总有神奇之处。近日,14位知名大学校长向大家推荐了一些经典书目,你读过哪些呢?  相似文献   

16.
公共图书馆是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中坚力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军 《当代图书馆》2006,(2):18-19,5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读好书”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开展公民阅读活动可提高公民的阅读质量。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指导读者读书,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凡爱读书的人,都有这样的共同体验:有的书,随意翻翻,便不愿看了;有的书,虽然耐着性子看了,却没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犹如过眼烟云;而有的书,则令人不忍释卷,读过之后,仿佛电脑软件存储信息般永志不忘。方道先生新著《写作思辨》(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以下简称《思辨》),便是这后一种类型的好书。好书自然是受读者欢迎的。据了解,“思辨”面世之前,出版社担忧销售为难,不料应市仅月余,便销出二千册,很受读者欢迎。此书何以有如此魁力呢?我用眼在阅读中搜求答案,用心来探索这本著作里的奥秘。愈读,愈有兴味…  相似文献   

18.
“连字带空白一起读”。这是我国大学者金克木晚年的读书方法。他说:“读书也可以说是听古人、外国人、见不到面或见面听不到他讲课的人的话”。因之“听话也可以说是一种读书”。金克木这种读书方法,实际上是把书放在社会大环境下去读,读书和读社会上的大和事物结合起来。这种连字带空白一起读的方法,使许多大学者有着警世骇俗的发现。例如大文豪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写了两个字‘吃人’”!从“空白”处和“字缝”中看出问题的本质,这才是把读书和读人、读物结合起来,发现前人没…  相似文献   

19.
英国哈米什·汉密尔顿出版公司于1996年10月出版了《忧伤与原因:约瑟夫·布罗德斯克文集》(On Grief and Reason:Essays by Joseph Brodsky)一书。布罗德斯克是英国著名诗人,他199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布罗德斯克在这本新出版的文集中,谈到读书问题,其中有很精辟的见解。他说,读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育人的良好情操,因而应读好书,可是对作家说来,不能只读好书,因为他要写文章、写书,在写作前必须与读好书的同时,也阅读糟粕的东西,以去粗取精。布罗德斯克接着说,人的一生,时间有限,即便是好书,也只能有选择地读,不能为读而读,要有所获。在这方  相似文献   

20.
提高自身的化修养、素质和品味,是每个人都想做到的事,而多读点好书,从书中汲取营养精华,不断“修炼”自己,确是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