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档案是人类符号记录性原始经验的主体,在人类进化和各项实践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原始经验是源于人类实践活动的直接经验。它包括记忆性原始经验与记录性原始经验,符号记录性原始经验—档案是记录性原始经验的基本组成部分。原始经验具有直接性、真实性的特征,具有“特有的高贵而理想的价值”,人类认识活动以原始经验为出发点和归结点,它是认知经验的唯一来源,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指导力量”。  相似文献   

2.
档案工作的"三个体系",即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三个体系建设涵盖了档案工作的全部,也就是说,档案工作者的所有实践活动,都必须围绕三个体系来展开,并服从和服务于三个体系建设。档案是历史、档案是凭证、档案是记忆。档案是人类活动的历史记录,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档案资源的丰富性;档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原始凭证,人类实践活动的客观性决定了档案资源的真实性;档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正确记忆,人类实践活动的长期性,决定了档案资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数字媒体在构造愈加完整化、多元化且结构化的数字记忆的同时,却也逐渐忽略了文本世界中潜在的人类情感、审美趣味和符号价值。档案艺术主张从真实的历史中构建可用于人类解读的记忆,以社交游戏Second Life为例,从观感、文本和记忆出发,分析档案艺术的主要特征。通过案例分析,得到如下启示:一是利用复制技术,认可记忆无序所固有的历史价值;二是利用符号价值,建立基于情感联系的文本世界;三是协调技术与艺术、人类智慧与机器智慧、数字媒体与档案艺术之间的关系,挖掘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等记忆机构可以参与的构造知识分子话语权、激发公众情感等其他活动。  相似文献   

4.
一、档案信息的特征人类社会有三大资源 ,第一是再生产资源 (如植物、动物 ) ,第二是生产资源 (如金属、非金属物质 ) ,第三是信息资源。人类以空前的规模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输送和利用 ,使信息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 (Information)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反映。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如情景、现象、声音、图像、符号及文字所负载的内容统称为信息。信息就其涵义与用途而言 ,历来是一种输出物。它又是一个集合概念 ,以图书、情报资料、文献和档案等为其记录形式。档案作为一种社会信息 ,是社会信息化最基本的组成因子 ,因比其他记录形式更有突出的优势和固有的特征 ,在社会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 )档案信息的原生性由于档案来源于社会的实践活动 ,是人们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 ,档案的原始性就决定了档案信息属性的根本特征之一。档案不但保留其文件材料的原来状态 ,而且还保留了文件材料在处理过程中的原始标记 ,如负责人的亲笔手书、签字、机关单位的公章或个人的印章等。这就使档案信息贮存着当时活动的原来面貌。档案信息的这种原生性 ,也决定了人们常把它作为依据或作为事物发展...  相似文献   

5.
档案价值源于人类活动,实践活动既是档案价值产生的本源,又是档案价值实现的必然途径.从档案生命过程分析,档案价值可分为产生、认定、实现或消亡三个运动阶段,相对应的是档案原生价值、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不同运动阶段,档案具有不同的价值特点,呈现不同的价值形态,发挥不同价值效能.  相似文献   

6.
正档案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字的产生,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以及社会管理活动的出现,都为档案的产生创造了基本条件。有学者认为,上古时代的结绳和刻契两种记录方式就是原始的文书档案。理由是这也是人类记录历史、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但更多的观点则认为,结绳和刻契虽起到记录信息的作用,但主要是一种辅助记忆的方式,打成的绳、刻出的符号本身并不具有明确固定的含义。我国现  相似文献   

7.
论档案的文化价值及其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的文化价值是指“人类通过各种有效的劳动、智慧、经验等创造的,能够满足人类某种社会存在和发展需要的档案的有用性、有益性的总称”。从这一定义出发,档案的文化价值内涵是指档案的有用性,而其有用性显示在文化属性之中,没有文化属性的有用性不是档案的文化价值。档案的文化价值外延是指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档案的文化价值是一种特殊的物化了的价值,图腾、符号、化石一旦形成档案就赋予这些物以某种物化了的形式表现其文化价值。收集这些物化了的材料,其档案的有用性就凸显其中。而这些图形、符号、化石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积淀。档案的文化价值外延还包括了档案的有用性和有益性两个方面。档案的文化价值不仅要求有用,而且还要求有益。  相似文献   

8.
口述档案的身份识别及其凭证价值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述档案是档案家族的特殊成员,具有"档案"性质及特殊的凭证价值.口述档案凭证价值是有条件的,条件在于:一是它真实地记录或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二是这种记录或反映与待证事实存在客观联系.  相似文献   

9.
档案的载体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档案的载体与形态,是从物质的角度研究档案载体与形态的演变过程。这对于探索档案的起源、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具有一定意义。一、档案的载体档案的载体,是档案信息借以记录与存在的物体。档案载体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史。1、档案的多载体。从人类开始将某种文字符号记录在某一物体上,以图记忆与保存行为发生的那个时候开始,档案就已经产生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档案的来源、文件的证据类别、档案凭证属性的来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认为 :文件不是档案的唯一来源 ;文件不是物证而是书证 ;档案凭证属性的真正来源应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 ,即档案所记录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认为: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基本要素.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是人类传播最重要的工具.符号学家朗洛将人类使用的传播符号分为两部分: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人们在传播过程中,常常把精力放在用语言符号来反映事物、表达意思方面,在许多传播学者看来,人们在传播活动中无意流露出的非语言提示,比有意发出的语言符号更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2.
肖哲 《云南档案》2008,(6):40-41
针对档案能否定义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性符号记录,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并对其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3.
档案记载着古往今来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全部历程,它贮存了人类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起着借鉴、凭证等重要作用。人们也在有意或无意地使用着各种宝贵经验和教训。各行业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有形或无形的历史经验的积累。然而人们普遍忽视了档案及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档案的利用,与档案人员的尽职尽责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正>档案工作是围绕着信息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方面内容建立起来的一项社会服务性工作。支持这项工作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信息技术,随着人类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工作的模式也在不断变迁,其工作内容和社会功能发生着不断变化。一、原始信息技术时代的档案工作人类萌芽时期的信息存贮的主要以结绳刻契、贝壳珠串等实物记事方法来实现,后来又逐渐发明了一些形象的符号和图画记事,刻在一件物品上或岩壁上,这些都为  相似文献   

15.
病历档案,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它属于科技档案的一个类别,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人类发明对活动声像的记录与传输 ,其核心目的就是突破符号传播的间接性 ,而达到“亲身经历”或“准亲身经历”的境界。它是真正而彻底的眼和耳的延伸 ,是真正突破时空限制的“耳闻目睹”。突破符号性 ,正是活动声像超越任何传播媒介的革命性价值所在。它彻底实现了不借助符号的超时空传播。  相似文献   

17.
档案符号是档案信息传递、保存及文化传承的承载物,其能指与所指为构成档案符号的基本要素,始终穿插于档案信摘要息的传递过程。本文针对符号为实体的傣族档案进行分析,根据傣族档案符号的变迁历程,对其结构进行简单解析。  相似文献   

18.
《兰台世界》2015,(Z2):31-32
<正>档案工作作为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事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档案文化的概念与功能、档案文化建设的定位以及档案人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档案文化的概念与功能1."档案"概念包括四方面:档案是人类各领域活动的历史记录;档案是人类各领域活动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档案是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人类各领域活动的珍贵记录;档案是具有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记录。"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  相似文献   

19.
档案学亦即档案事业的本体是人类实践活动,人类实践活动决定了档案事业的"有"与"是",决定了它"为什么存在"与"怎样存在"。档案学本体论是社会实践本体论,由此导出了档案学乃至档案事业的根本原则——与人类实践活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原则"具有统领意义,在档案事业的发生、存在方式、功能实现、历史发展、组织形态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决定性影响和指导意义,档案工作基本原则是其集约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源于卡西尔的"文化符号学,"宗旨在于揭示人类文化符号本质。在文化符号学观照下,人类整个文化系统是其符号功能活动的结果。人类在语言活动中对世界的把握实际是修辞性把握,修辞力量是语言符号内在运动的表征,人对世界的把握的过程也就是"修辞构型"过程。在文化符号学观照下,人是符号的动物也从而走向了人是修辞的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