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在盛京皇宫中,穿过翊门,有一座矗立在高台之上的三层单檐歇山式建筑,悬挂着乾隆帝题写的"紫气东来"匾额,这就是凤凰楼.凤凰楼建筑华丽,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独具风格.凤凰楼是清代盛京城内最高的建筑,每当日出时站在凤凰楼极目远眺便可将盛京城的美景尽收眼底,因此"陪都十景""盛京八景"中均把"凤楼晓日""凤楼观塔"列入其中.凤凰楼作为盛京故宫中具重要地位的建筑之一,不仅因为凤凰楼是整个盛京皇宫中宫殿群的制高点以及其"关外内廷第一门楼"的美称,更是由于凤凰楼曾用于存放历代圣容、行乐图、御宝等皇室重要文物.  相似文献   

2.
自雍正三年(1725年)起,清廷以盛京行政积弊之故定期派遣科道官巡察盛京,其后又改派京堂官,至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正式废止。盛京巡察官初以稽查陪都各机构所行事件之完成情况为基本职任,乾隆十二年(1747年)时乾隆帝重新界定该职官的职司权力,将其自雍正朝时即已模糊存在的延展职权合法化,使之正式成为清廷监临盛京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盛京巡察官以品秩较低的外来官员身份,难以真正介入盛京政务,并易与本地官员龃龉,进退维谷。及至嘉庆后期,盛京巡察官的派遣日益造成盛京本地的供应之烦,其停派亦成为必然。本文梳理盛京巡察官的发展脉络,检视其职掌与权力的演进过程及实际运作,分析其废置的多重原因以及清廷在设废之间的政治考量,并反思这一制度设计的作用与局限。  相似文献   

3.
乾隆二十二年彭家屏私藏禁书案史料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家屏,字乐君,河南夏邑人。康熙六十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官至江苏布政使,因病还乡。乾隆二十一年(1756)夏邑被水,河南巡抚图尔炳阿匿灾不报。二十二年春,乾隆帝第二次南巡,彭家屏前往迎驾,向乾隆帝报告了这一情况。乾隆帝当即申斥了图尔炳阿,并派彭家屏与图尔炳阿一起前往调查灾情,办理赈济。继而,夏邑民人张钦、刘元德先后遮道向乾隆帝状告夏邑地方官办赈不力,引起了乾隆帝的怀颖,认为此中必有主使之人,命“严加惩究”,由此引发了轰动一时的彭家屏私藏禁书案。这里从馆藏上谕档、军机处录副奏折中选编了部分有关此案的史料,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允禩、允禟案,主要围绕雍正帝削其爵位,废其宗籍,强易其名,致其死地的史事展开,至于乾隆帝即位后重理此案的过程与意义却鲜有关注。鉴于此,本文利用近期查到的满汉文档案,就乾隆帝恢复二人宗籍与原名始末加以考察。旨在说明:乾隆帝此举,不仅对调整满洲皇室内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实现清朝统治的稳定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盛京是清代中前期流人流放的二个主要地点,到乾隆二十一年(1756),乾隆帝下旨:"奉天直隶,不便安插军流罪犯,嗣后各省军流,均按照<五军道里表>及<三流道里表>,分别等次,改发别省,其应发奉天直隶府州等处,永行停止.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福安是天主教传教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中西文化冲突交织的地区,教案发生频繁。其中,乾隆十一年(1746年)福安教案是中国天主教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福建巡抚周学健是审理这起教案的主要官员,他的言行直接影响到乾隆帝的禁教政策。本文拟以周学健为切入点,以清代档案等史料为依据,对这起教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沈阳故宫是清1644年入关前,太祖努尔哈赤及太宗皇太极两朝所建造的皇宫。乾隆朝初年对这些建筑的增建和改造,为奠定新的建筑格局及保护古迹都有不容置疑的作用。为提供研究参考,从馆藏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中选译出部分史料(其中原件系汉文或满汉合璧者,均已注明),拟分三次刊布。──编译者郭美兰盛京工部侍郎希德慎为请重修大政殿事案折①乾隆二年十二月十三日盛京工部侍郎臣希德慎谨奏,为请重修大政殿,以肃观瞻事。乾隆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准工部咨称,营缮司案呈,内阁抄出议复,稽察盛京事务变科给事中广明奏称,大政殿系太宗文皇帝…  相似文献   

8.
《历史档案》2017,(3):30-47
清代太监止供使令洒扫,不许干涉政务。乾隆帝向来重视防范太监干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在召见兵部侍郎高朴时,乾隆帝听闻有太监高云从将记名官员朱批记载泄露的事情,深为震惊。乾隆帝亲自讯问高云从,得知除了侍郎观保、蒋赐棨等外,军机大臣于敏中也牵涉其中,遂下旨严讯高云从。又得知高云从将其弟高云龙、高云惠分别荐往山东、粤海关充当长随,于是,乾隆帝下令将粤海关监督李文照革职拿解来京审讯,又令山东巡抚将相关地方官员革职严审,务必厘清案情原委。最终高云从被处斩,高云龙、高云惠等发往伊犁赏给兵丁为奴,涉案官员均遭惩处。高云从案是体现乾隆帝严密防范太监干政的典型事件。现从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销档中选取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乾隆帝是清代很有作为的皇帝,其中包括他对贪污腐败分子的严厉惩治。从乾隆三十九年(1774)开始的甘肃捐监冒赈案就是一例。该案因贪污数量大、延续时间长、牵涉官员多、惩处罪犯严,被后人称为“清朝第一大贪污案”。  相似文献   

10.
由铁玉钦主审、王佩环主编韵《清帝东巡》一书,已由辽宁大学出版社于1991年8月出版发行。东北是清朝的发祥之地,祖宗陵寝所在。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自东京辽阳迁都沈阳,天聪八年(1634年)尊为盛京,为清开国之都。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兴京(新宾)的永陵为清帝先祖之墓,盛京的福陵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墓,昭陵为清太宗皇太极墓。清统治者十分重视祖宗陵墓与发祥之地,在其入关之后,曾有四个皇帝先后十次赴东北谒陵。即所谓东巡。其中康熙帝三次、乾隆帝四次、嘉庆帝二次、道光帝一次。清帝在谒陵的同时,行围习武,考察吏治,联络蒙古,关心农牧,修葺城垣,提倡文化,其中康熙帝第二次东巡(1682年)时,远行至松花江上吉林船厂,目的是为了抵御沙俄的侵略,其意义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清代太监止供使令洒扫,不许干涉政务。乾隆帝向来重视防范太监干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在召见兵部侍郎高朴时,乾隆帝听闻有太监高云从将记名官员朱批记载泄露的事情,深为震惊。乾隆帝亲自讯问高云从,得知除了侍郎观保、蒋赐棨等外,军机大臣于敏中也牵涉其中,遂下旨严讯高云从。又得知高云从将其弟高云龙、高云惠分别荐往山东、粤海关充当长随,于是,乾隆帝下令将粤海关监督李文照革职拿解来京审讯,又令山东巡抚将相关地方官员革职严审,务必厘清案情原委。最终高云从被处斩,高云龙、高云惠等发往伊犁赏给兵丁为奴,涉案官员均遭惩处。高云从案是体现乾隆帝严密防范太监干政的典型事件。现从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销档中选取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蒋萍  金渝琳 《兰台世界》2014,(10):117-118
本文通过对乾隆帝六次南巡的时间介绍,在对乾隆帝南巡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乾隆帝在南巡过程中的作为,详细分析乾隆江南巡游对当地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中央政府所形成的档案(包括皇家档案)主要保存在北京之内阁大库、皇史宬等处.但除此之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档案材料保存在当时的陪都——盛京宫殿中.这部分档案材料是现存清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研究、介绍,使世人能够更多的了解它、利用它.本文试将清盛京皇宫档案的一些基本情况介绍给读者,愿这部分档案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清盛京皇宫档案的由来清盛京皇宫是清入关前的旧宫.清入关后,盛京被尊为留都,盛京皇宫仍具有较尊崇的地位,并因此而得以收贮一些清代的重要档案.总的说来,清盛京皇宫档案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大部分:1.盛京旧档.清人自建立政权之初,即从太祖努尔哈赤始,就很重视档案,并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  相似文献   

14.
驿站设立时间康熙元年(1662年)宁古塔昂邦章京改为镇守宁古塔将军,至康熙十五年宁古塔将军移住吉林,吉林与盛京及京师的联系倍加频繁,因此驿站的作用十分重要。但由于驿站“设立年分档案已失”,吉林至盛京驿站具体设置时间已无从查考。目前发现的记载这条驿路的最早文献为《宁古塔纪略》。该文为清代吴南荣(即吴板臣)所撰。顺治十四年吴南荣之父江南名士吴兆骞在“南闱科场案”中衔冤下狱,于顺治十五年判遣宁古塔,康熙二十  相似文献   

15.
盛京内务府建立时间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所见档案和官修文献中,确切记载盛京内务府建立时间的为嘉庆朝《大清会典事例》:“盛京内务府,顺治初年定,盛京包衣三旗设佐领三人,奏简一人掌关防。”①不过,这一记载遭到了佟永功、关嘉禄二位先生的质疑:“这是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设立盛京总管内务府之后追述其沿革时讲的,并不能说明顺治时即已设立了盛京总管内务府,而且从语义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十四辑,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本辑选编了七个题目的档案史料,其中天命十一年十月至天聪四年十一月间《盛京满文逃人档》105件、崇德年间《盛京满文清军战报》满文木牌28支,纸写档案105件,以及崇德年间《盛京吏户礼兵四部文》39件等三组史料,是从馆藏满文档案中选译的,另四组史料是《康熙四十六年九月记注档册》、《乾隆年间治理湖南苗疆史料》、《咸丰八年顺天乡试科场案》、光绪二十九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乾隆帝六次南巡的时间介绍,在对乾隆帝南巡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乾隆帝在南巡过程中的作为,详细分析乾隆江南巡游对当地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姜珊 《兰台世界》2024,(2):32-36+42
盛京刑部是清廷于陪都盛京设置的重要理刑机构,主要掌管盛京区域涉及旗人的案件。关于盛京刑部、清代司法审判机构以及清代东北地区司法问题的研究虽已形成一定的成果,但未对盛京刑部的司法审判职能详细展开研究。另外,已有的研究也未能完全揭示其在地方司法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清代东北的审级问题更是未能得到准确结论。盛京刑部在清代盛京地区司法审判中的作用,盛京刑部作为清代地方司法体系中特殊一环,如何通过司法审判来维护盛京地区的社会秩序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全面且准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19.
盛京将军辖区内混居着大量旗人与民人,在日常生活中,旗民的接触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纠纷,进而引发各种司法案件。本文就《黑图档·嘉庆朝》对盛京将军辖区的刑民案件展开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对盛京将军辖区的司法状况研究作出贡献。首先,本文对盛京将军衙门的设置缘由和司法官员进行梳理;其次,对盛京将军辖区的刑事案件展开分析,通过对不同刑事案件种类的分析,对清代刑事立法展开研究;再次,对清代旗人在法律中所特有的特权进行探讨,旗人在法律中享有优待和特权;最后,对盛京将军辖区的司法状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盛京时报>是伪满时期的文献,是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伪满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辽宁报刊之一.概述了<盛京时报>的简况,论述了<盛京时报>的研究价值,是研究东北近现代史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介绍了辽宁省图书馆如何对<盛京时报>进行再生性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