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研究降水集中期和集中度与洪涝灾害之间的关系,对巢湖流域9个市县1957-2006年的年降水量进行分析,并对巢湖流域的逐日降水量采用15 d为时长的降水集中期和集中度分析,再结合小波分析找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震荡周期,最后分析了巢湖流域降水集中期和集中度与洪涝灾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定量地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匀性,提取出最大降水重心对应的时段;旱涝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巢湖流域的降水集中度、集中期与巢湖流域洪涝灾害之间存在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旨在为巢湖流域洪涝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巢湖蓝藻水华污染的成因,主要由其半封闭型水域、内源及外源污染三类原因导致,湖泊中的氮磷含量是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直接影响因素,同时其他有机物质和铁、锰等金属元素也是重要影响物质。针对巢湖蓝藻水华污染可抑制其蓝藻爆发的调控措施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调控控制等,对于巢湖水环境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流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流域管理必须从整个流域全局出发,统筹安排,综合管理,合理利用和保护流域内各种资源和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综合利用法律、行政、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优化机构设置,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协调各方利益.基于此,流域管理体系必须是"一个全面、两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及其运行和协调机制.巢湖流域通过政府及其环境部门、 巢湖管理局形成了纵横结合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统一的管理模式.但巢湖流域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职权冲突的风险,因此,必须通过政府善治严责协调,跨区域有效合作,绿色政绩考核和追究环境法律责任,完善公众参与等路径予以克服和完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4.
人口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统计数据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水平指标,对1990—2007年巢湖流域人口承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规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8年间巢湖流域实际人口规模均超出流域经济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和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容量。认为,人口压力是巢湖水质恶化、治理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为综合治理巢湖污染、制定流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提供一个量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了2000-2006年间影响巢湖水质的社会经济因子,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五年巢湖水质的污染状况进行了预测.以期为巢湖水污染治理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巢湖COD的排放,主要受流域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其次受农村人口的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排放的影响;TN主要受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的影响;TP主要受城镇、农村人口的生活废水垃圾排泄物的影响.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五年巢湖水质有望好转,但是湖区水质TN、TP指标仍介于Ⅳ~Ⅴ类之间.因此,今后巢湖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是TN、TP,而农业和城镇、农村人口的生活废水排放将成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必要采取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含磷商品的使用、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尽可能的集中处理等措施有效控制巢湖的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6.
作为对环境纠纷复杂性的回应,环境司法正朝着着专门化趋势发展.实施流域内环境司法专门化,符合流域环境资源整体性规律,有利于司法统一;有利于流域环境行政执法的有效落实;有利于保障流域环境主体的环境权益.巢湖流域可以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环境保护法庭,跨区域集中管辖涉及巢湖流域的环境资源案件,创新流域内环境司法机制,科学配置司法队伍,优质高效审理环境案件,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安阳市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工作相关政策规定和具体实施情况,叙述了地表水预警监测在水环境生态补偿的具体应用,为补偿资金的核算提供公正依据,为环保部门科学决策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指出应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环境监测,并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开展水环境预警监测及应用技术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8.
巢湖流域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稻作历史非常悠久。明清时期巢湖流域气候潮湿,热量充足,水源丰富,对于水稻的种植较为有利,水稻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水稻品种极为繁富。长期的水稻种植,使巢湖流域形成了异于省内其他地区的稻作文化区。明清时期巢湖流域的水稻生产以一季稻为主,双季稻只是小面积栽培。  相似文献   

9.
巢湖流域文化历史悠久,巢湖独特的地理环境,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容,形成了颇具湖区特色的文化形态。先秦时期巢湖流域文化呈现延续性,独特性和交融性,开创性和先进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充分利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制度创新的契机、巢湖提供的生态经济价值、保障"长三角"水生态安全这三个角度,分析建立巢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并依据流域的生态资源特点和经济基础,结合流域现有的政策制度,通过借鉴各地生态补偿政策的相关经验,在构建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和完善环境保护税收制度等方面提出建立巢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