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目的/意义]针对图书馆特色数字馆藏建设中用户参与度低、参与持续性弱的问题,尝试建立用户参与保障机制,引导图书馆系统地考虑用户参与机制的引入问题,提高用户的持续参与度。[方法/过程]基于"志愿者参与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意愿调查"和"用户参与数字特色馆藏建设意愿调查"两个问卷调查,了解用户参与动机、期望获得的激励要素和用户眼中的参与阻碍要素,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和国内外图书馆用户参实践,概括用户参与机制的基本要素,构建用户参与保障机制方案。[结果/结论]建立包括重点用户寻找和招募机制、宣传推广机制、激励引导机制、管理支持机制、质量控制机制所构成的保障机制方案,并说明机制建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意义]探究乡村用户对数字素养教育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期提升乡村用户的数字素养教育参与度,从而提升乡村用户数字素养水平。[方法 /过程]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分析32份语料数据,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乡村用户对数字素养教育参与意愿概念模型。[结果 /结论 ]研究根据模型阐述乡村用户的自主性需要、能力需要、归属需要3种自我需要,与自主性动机、控制性动机、缺乏动机3种个人动机类型,解释限制性环境、支持性环境以及组织环境对于个人和行为意愿的作用机理,解构乡村用户参与意愿的形成过程,最终提出改善提升用户参与数字素养教育意愿的建议,以期提升乡村用户数字素养水平,缩小城乡数字素养鸿沟,促进更多乡村用户可以切实享受到数字乡村发展红利。  相似文献   

3.
李书宁  郑霞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0):146-152
[目的/意义] 归纳总结现有国外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游戏项目的实践特点和成功经验,以期为国内图书馆开发设计数字馆藏建设游戏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综合运用网络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以数字馆藏建设的准备、实施和维护3个阶段为基础,系统地梳理当前国外图书馆馆藏建设中游戏项目的应用形式和实践进展,并以大型开源游戏服务平台——Metadata Game为例,深入剖析该数字馆藏建设游戏项目的基本概况、技术基础、实现机理以及操作方法等内容,从而总结出国外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游戏项目的主要特点及经验启示。[结果/结论] 我国图书馆可借鉴国外游戏项目的经验,根据特定建设需要和自身技术条件,在数字馆藏建设项目中逐步引入不同类型、主题及形式的游戏项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针对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资源需求与资源获取之间的差距问题,构建一种扁平化结构的资源建设模式,帮助用户消除使用图书馆过程中遇到的资源障碍,提高图书馆资源建设效益。[方法/过程] 借鉴B2C商业模式,探讨图书馆资源建设扁平化设计思路,以重庆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为例,对资源构建模式的制度进行制定、对B2C资源建设模式进行实践运行。[结果/结论] 图书馆采用B2C资源建设模式,显著提高了馆藏质量,资源采购效益、资源采购满意度大幅提高。B2C资源建设模式下的图书馆资源需求与用户获得之间不再有中间环节,资源"选"与"采"分离,发挥资源建设工作中需求方和采购执行方的最大优势,图书馆执行采购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都是用户的真正需求,资源采购的针对性强,资源建设的结构和内容能够得到最优化保障。  相似文献   

5.
泛在环境下用户对高校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的质量、资源描述、服务、后期管理等有了新的要求。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离不开用户的参与,用户可直接参与到数字资源的采集、资源的组织描述、服务的创新、数字资源平台建设等中,建立以用户为主导的数字资源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介绍游戏馆藏的概念,论证图书馆将游戏作为信息资源进行馆藏的意义和具体实施方法。[方法/过程] 分别从读者群体、游戏产业、图书馆角度论证图书馆建立游戏馆藏的可行性,并从馆藏游戏筛选、馆藏服务类型两个方面论述游戏馆藏构建的内容与方法。最后针对游戏馆藏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建议。[结果/结论] 明确图书馆将游戏作为数字资源特色馆藏会带来的积极意义,为图书馆建立游戏馆藏的具体活动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指出图书馆在建立游戏馆藏的同时应通过宣传引导、多方谈判、广泛合作、人才培养、馆藏融合等方式处理好来自传统观念、版权、资金、管理、教育性等方面的问题,最终向读者提供形式新颖、寓教于乐的馆藏资源与服务。  相似文献   

7.
以问卷方式,在部分沿海高校调查图书馆用户、专家、馆员对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认知、需求状况,从不同角度了解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需求和应用问题。据此提出:转变观念,增进用户和馆员的有关知识技能;根据用户需求和本馆情况,选用适合的社会网络模式;发挥图书馆在用户参与的数字资源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以需求为导向,逐步建设高质量、特色化、多元化的数字资源体系。  相似文献   

8.
王贤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1):143-150
[目的/意义]数字学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之一,总结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发展模式,为国内高校图书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厘清数字学术的内涵与外延,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学术服务的意义,了解目前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进展。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和网络调研法,对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服务保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结论]对国内高校图书馆规划和建设数字学术服务提出如下建议:审视自身服务资源、发现用户需求;评估自我实力、确定服务内容;提升馆员能力、注重合作研究;建设数字资源库、促进数字资源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通过对当前数字阅读推广工作发展现状和读者阅读需求的研究,提出借助图书馆与电商平台各自在行业中的优势建立合作关系促进数字阅读推广。[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法和实例分析,探讨图书馆在数字阅读推广中的困境和电商平台所具有的优势,并以重庆大学图书馆与京东阅读合作为例,研究合作模式,分析合作成效,提出合作建议,揭示合作意义。[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与电商平台的合作不但丰富了馆藏资源,也大幅度提升了读者阅读体验,为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了全新模式和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以学术电子书出版商和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梳理学术电子书出版商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影响,提出高校图书馆的应对之策。[方法/过程]通过网络调查,了解学术电子书出版商在图书馆市场的发展现状、电子书平台功能和销售模式,分析其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提出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学术电子书出版商一方面可以丰富馆藏资源的数量、提高馆藏资源质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增加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图书馆资源整合的难度和资源采购支出。提出以下建议:调整馆藏政策,适时加大电子书馆藏比重;建立采购联盟,按需选择采购策略;加强与出版商合作,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展用户培训,加强电子书的阅读推广活动。  相似文献   

11.
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模型构建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意义]为了挖掘用户数据背后隐藏的价值,全面了解用户需求,构建用户画像模型,为数字图书馆实现精准服务提供新动能。[方法/过程]针对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的内涵及特征进行剖析,分析用户画像的数据来源及采集处理过程,提出数据驱动下用户画像数据化→标签化→关联化→可视化的驱动主路线,从自然维度、兴趣维度、社交维度,构建多维度、多层级、立体化的用户画像模型。[结果/结论]详细阐述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模型的构建流程,设计用户画像的框架模型,并将用户画像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的精准推荐、个性化检索、精准宣传以及参考决策中,以促进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升级。  相似文献   

12.
杨涔  邵波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2):65-72
[目的/意义] 从用户体验的视角,构建一个融合影响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服务满意指标的评价体系,试图引导移动端图书馆系统完善用户服务。[方法/过程] 结合已有研究文献以及相关的在线评价,与专家讨论后,选择四大类16个指标构建基于用户使用体验的移动端图书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这些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结论] 移动端图书馆系统应该增加电子数据库和多媒体资源供给量,以满足用户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需求;移动端图书馆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在线下载、在线阅读等功能,以帮助用户有效使用馆藏资源服务于其工作和学习;移动端图书馆系统要不断优化系统性能和人机交互界面,从而简化操作逻辑,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13.
移动图书馆WAP和APP用户检索行为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对比用户在使用WAP和APP这两种方式访问移动图书馆时的检索行为,为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对某高校图书馆OPAC系统移动端日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搜索会话、查询式、高频关键词以及检索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结论] 发现用户更多地是使用WAP访问移动图书馆,相比之下,在使用APP访问移动图书馆时,用户更倾向于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少的查询来结束搜索会话;使用这两种方式查询的高频关键词所属领域有很大的相似性,中文检索多集中在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简单检索是用户访问移动图书馆时使用的主要检索方式,通过WAP访问的用户选择其他检索方式的比率要大于通过APP访问的用户。  相似文献   

14.
数字图书馆数值知识元检索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为满足数字图书馆用户对数值知识的个性化检索需求,向其提供细粒度的知识服务。[方法/过程]基于对数值知识元的深入分析,提出数字图书馆数值知识元识别、抽取、索引与检索方法,并构建一个面向数值知识元的检索系统。[结果/结论]通过实例分析验证基于数值知识元的细粒度知识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索和利用数值知识的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基于对学术图书馆空间发展、资源建设和用户服务发展历程的梳理,剖析其在数字学术环境下的发展现状,为学术图书馆的空间再造、资源与服务整合提供思路,为提升服务效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对数字学术及数字学术环境进行定义,阐释数字学术与学术图书馆的互动关系。接着,分析学术图书馆从IC、LC、KC到创客空间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考察国内外数字学术空间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然后,从图书馆资源数据化、关联数据化及开放共享两个角度呈现数字学术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现状与特点。最后,选取信息素养服务、研究数据服务和出版服务作为数字学术环境下图书馆用户服务的新内容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学术图书馆空间创意化、资源与服务多元化是图书馆整合功能、高效运转以实现自我发展和满足用户需求的体现,也是图书馆为应对数字技术、数字化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所做出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现有用户行为模型能甄别用户的差异,挖掘用户深层次需求,实现图书馆智慧化精准服务,将用户行为模型运用于"智慧门户"建设,可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实践案例和参考依据。[方法/过程] 在对现有的图书馆门户系统和用户行为模型进行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以重庆大学图书馆"智慧门户"建设为例,探索用户行为模型在图书馆"智慧门户"的架构方式。[结果/结论] 实践证明,基于用户行为模型的图书馆"智慧门户"可实现用户、资源、服务以数据为中介的交互,能更准确地预测用户行为和需求,让数据成为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决策依据,是图书馆实现"智慧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中美图书馆电子书服务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随着电子书数量的增加与普及,图书馆电子书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将电子书的收集、整理、借阅、管理等服务纳入到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中来,成为各类型图书馆重要的服务内容。[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调研与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美主要图书馆的电子书及电子书阅读器的借阅政策及服务模式进行比较,从中美图书馆电子书的流通、推广和电子书服务平台3个方面进行电子书服务的对比分析。[结果/结论] 借鉴美国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经验,提出我国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发展战略,为我国图书馆开展电子书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Purpose/significance] The value of user participation in knowledge service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academic circles.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 of user wisdom integrated in digital knowledge space can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innovation of library knowledge service.[Method/pro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o-cre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ole orientation of users, the stage strategy of the user wisdom integration and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of the user wisdom integrated in Yunzhou knowledge space. Then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mode and its advantages.[Result/conclusion] The enlightenment of user wisdom integrated in Yunzhou knowledge space to library knowledge service innovation has three aspects: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value of user wisdom integration, supply-side and demand-side joint efforts; finding out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users and implementing different incentive measures; caring about the value experience of users and establishing a diverse interac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