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地区某地的找矿远景,利用该区新的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区主要成矿元素为W、Bi、As、Ag、Au、Mo;结合地质找矿成果,指出石炭系本巴图组是区内重要的赋矿地层,沙拉套尔汗复背斜的轴部本巴图组地层与辉长岩接触带受热液变质形成多种类型的角岩,强烈的构造和热液活动影响下,是寻找热液型或接触交代型以金铜和钨钼族元素为主的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研究区最有前景的找矿异常主攻找矿类型为热液石英脉型多金属矿,已知矿点深部及外围找矿是其主要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地质、物探、化探等方面对青海天峻龙门地区的钨及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做初步分析.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志留系巴龙贡噶尔组杂砂岩、云母石英片岩夹板岩、凝灰质板岩和少量中性火山岩,断裂构造主要为一组北北东向断裂,侵入岩主要为基性-超基性岩及隐伏的酸性花岗岩.1:5万水系沉积物“龙门HS49”综合异常显示W、Bi、Mo等元素有不同规模的明显异常,且W异常规模最大.通过土壤化探测量可以得知化探异常与物探异常重叠较好.磁异常显示该区是热液成矿的有利部位,为这些金属矿的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3.
博克图钼多金属找矿靶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博克图镇博克图幅(L49E020008)一带,找矿靶区面积约31km~2,区内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地层发育,火山活动较频繁,相继在火山岩地层中产生宽缓褶皱及断裂构造,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文章分析了该区地质化探特征。  相似文献   

4.
阿拉善盟温都尔毛道-科伯一带华力西期侵入岩发育,从基性-酸性均有,以中酸性为主,根据以往地质资料及本人在该区从事矿产地质调查工作3年的成果,铁、铜等多金属矿矿产无论在生成时期或空间分布上均与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成矿条件是中酸性侵入岩岩体内部一些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薄弱地带,或与碳酸盐岩接触处围岩与岩体均产生矽卡岩化蚀变的地带。本文从该区侵入岩时代、空间分布、构造特征及与围岩的接触处的蚀变特征着手,对铁、铜等多金属矿成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为在该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鹿鸣-霍吉河地区是我省著名的多金属成矿区,系统的对该区内多金属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该地区勘查资料的总结,认为:(1)区内资源潜力较大的矿种以金、银、铅、锌、钼、铁、铜为主,成因类型为热液型、斑岩型、接触交代(矽卡岩)型;(2)研究区内金矿与火山岩关系密切,特别是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是重要的成矿和赋矿地层;(3)区内银矿具有重要的找矿潜力,银矿成因以热液脉型和火山热液型为主;(4)区内钼矿较为发育,后期找矿工作应以斑岩型为主;(5)区内铁铅锌矿以火山热液型和矽卡岩型为主,矿床成因多与铅山组地层有关。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西乡县龙王塘地区钠长斑岩型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西乡县龙王塘地区位于扬子地台北缘汉南凸起南缘,矿化主要发育于基底中。基底汉南杂岩体由酸性到基性侵入岩、次火山岩、火山岩构成。钠长斑岩型金矿在新疆天山成矿带发现的大中型矿床较多,在扬子地台尚属首例,对该类型金矿成矿规律的研究程度及认识相对较低。通过研究认为:成矿分为3个阶段,即火山热泉阶段、潜火山热液阶段、后期热液改造叠加阶段;成矿时间应该为晚元古代;矿床(点)产出在大型沉积盆地边缘的海相火山岩中,矿化强度西强东弱、南强北弱、矿床浅部贫、深部富,矿床为半隐伏型;通过研究,对该区找矿方向和找矿标志进一步明确,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头萤石矿位于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型被动陆缘,成矿区带属黄岗铁、锡、铜、铅、锌、萤石成矿带;矿体赋存于二叠系上统林西组近南北向张性断裂裂隙带中,南北向断裂构造和燕山期侵入岩控矿特征明显。文章针对在野外调查和对已有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从地层、岩浆岩、构造活动角度进行了论述,进一步对水头萤石矿的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进行探讨,为该区的萤石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四川甘洛-石棉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的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总结了该地区玄武岩铜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其矿床成因、构造及成矿演化历程、找矿标志、不利成矿因素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存在沉积型和构造热液型两种矿化成因类型,并分布在玄武岩的几个不同层位中。构造热液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深部,盖层提供部分硫质,在大气降水的循环作用下,在有利的容矿空间内充填交代而成;在火山活动期后,由于地表风化剥蚀、水体搬运,在断陷盆地中形成沉积型铜矿。地质找矿中应加强对古陆地沉积相、古地理环境、成矿作用和构造运动的关系、剥蚀程度等研究,并注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对闹牛山——巨里河一带自々大地构造、地层、岩浆岩(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基底地层是Pb、Zn、Sn多金属矿床自々主要来源之一,Cu成矿与地层关系不大,浅成侵入岩和中深成侵入岩分别为Cu、Ag、Mo、Sb、Ni和Bi、Pb、Ag、W、Sn等元素成矿提供了矿源。地球化学场受深部构造隆起(区)带和区域深大断裂控制,地球化学场大多反映矿带的存在。认为该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对预测找矿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房子金矿床位于王小堡~线金厂~井家沟金成矿带上,该区于70~80年代曾开展过多次地质工作,目前已发现多处小型金矿床及矿点。笔者通过对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组成、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等分析,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岩体和地层,矿床成因应属与中酸性侵入岩密切相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东昆仑南缝合带北侧,布喀达坂峰-阿尼玛卿山华力西期铜、钴、金(锑)、煤、蛇纹岩Ⅲ级成矿带上,属秦祁昆地层区的东昆仑南坡分区。研究区出露的地层总体北部广布第四系,南西部分布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沱沱河组地层,中西部以二叠系上统布青山群马尔争组为主;受昆南深大断裂的影响,区域内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发育,构造以北西西向断裂为主;岩浆岩主要为华力西期晚期基性-超基性、中酸性侵入岩多分布于研究区中东部,多呈岩株、岩基、岩脉状产出。研究区内圈定MCu1—MCu6六条铜矿化带,MAu1、MAu2两条金矿化带,其中MCu2、MCu3铜矿化带和MAu1、MAu2金矿化带规模及品位较好。通过对已有地质信息与典型矿床对比分析成矿条件,确定找矿类型、找矿方向和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的分析,指出:本区位于秦岭-大别山板缘带的北部,栾川-固始大断裂的南侧(潢川凹陷),本区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属于固始凹陷;矿体产于侏罗系上统金刚台组晶屑凝灰岩夹英安岩地层中;区内断裂发育、热液活动和围岩蚀变强烈、地球化学异常明显,充分证明了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远景乐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的分析,阐述了该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南缘、华熊台缘凹陷、崤山-鲁山拱褶断束的中部;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太古宇太华岩群和中元古界熊耳群,太华岩群是区域性金的一个重要成矿单元,该区应具备较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和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北陇尕铜多金属矿床是具有重要找矿前景的砂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马查拉前陆冲断带。文章在对研究区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分析了藏东北陇尕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和矿场成因,以期为该区找矿工作提供地质依据和找矿标志。结果显示白垩系与古近系地层铜背景值高的地区,特别是两地层接触带和层间的构造破碎带是非常有利的找矿层位;矿体一般赋存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红层(紫红色砂岩、砾岩)中的浅色层(变石英砂岩),是明显的找矿标志;矿化区地表一般大量发育孔雀石化或分布大量孔雀石化转石,砂岩型铜矿非常重要的标志。文章结果为该区找矿工作提供地质依据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柴胡栏子矿区温家地西矿段岩金矿矿床赋存于太古界建平群老变质岩中,成矿与赤峰-开源深大断裂及四道沟岩体关系密切,北西向断裂构造直接控制矿体产出部位,矿体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充填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对柴胡栏子矿区温家地西岩金矿段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初步探讨控矿和矿床成因,对该区进一步找矿工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西南沟区域地质背景、预测区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西南沟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宝石镇与科右中旗吐列毛都镇结合部,属大兴安岭主脉南段东坡,区内构造变动强烈,褶皱和断裂发育,明显的激电异常和突出的水系沉积物异常反映是本区寻找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的有利标志。矿(化)体赋存于晚侏罗世玛尼吐组凝灰质粉砂岩地层及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J3m)地层中的构造破碎带中,多元素的富集与地质异常相吻合,反映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该区呈低阻高极化现象,也显示成矿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7.
伊力特北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北西部,内蒙古国土资源勘查开发院于2014年~2016年对该区进行了铜多金属矿预查工作,结果表明:矿区内构造活动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蚀变以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及绿泥石化为主;矿化主要为孔雀石化、镜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等,是矿区内最主要的找矿标志;伊力特北矿区具备热液型铜多金属矿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8.
李刚 《内江科技》2019,(1):70-71
研究表明该区主要的成矿作用是地下热液(含矿热液)在构造薄弱地带和活性较强的岩层中沉淀、交代形成。上泥盆统中宁组、下石炭统前黑山组部分岩层中含有多金属矿质元素,大气降水向深处渗流,深部变质作用形成的热液再加上岩浆的热源,使温度急剧加高,气化热液携带矿质元素通过高角度断裂上升,在有利部位富集,形成热液型银铅矿。先期形成的部分矿石在后期又遭受了构造的破坏,被搓碎的矿石角砾再次胶结成岩,形成了构造角砾岩型银铅矿。研究区多金属矿受F18构造破碎带控制明显,构造破碎带既是导矿构造,也是储矿构造,同时后期为破矿构造,矿体多赋存在F18主断裂旁侧的次级小断裂中,赋矿围岩以构造角砾岩、蚀变粉砂岩为主,是研究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阳日-九道断裂以南地区分布有铅锌矿成矿的有利层位,震旦系沉积盖层碳酸盐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矿床类型主要有:热水沉积型矿床、热水沉积+构造热液改造型矿床、复合叠加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0.
大麦山铜矿床属中一高温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在其形成过程中,各种地质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制约着矿体的分布特征、形态产状,规模,品位及其矿物组合.在各种因素中,有利的地层是成矿的基础,适宜的构造为矿液富集提供成矿空间,含矿的岩浆热液为成矿提供动力及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