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在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和最主要的方面。教育信息化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思维模式问题。对现代信息技术引起的教育观念变革,绝不能仅仅靠讲授的方式空谈理论,必须创造环境让师生员工去亲身体验,尤其要让学校领导更多地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这样才能使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际行动。因此,我们努力在管理工作中重视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体现信息化、专业开发中反映信息化、实训中心中渗透信息化、智能大厦中感受信息化。我们的目标是…  相似文献   

2.
要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必须先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但大部分学校的普通教室并不具备计算机网络环境,教师只能在少数特定的教室(如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等)较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就限定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只能在少数的示范课、公开课上才能进行。可见,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基础是在每个教室中创建网络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发展与建设规划的开端年,回顾过去5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可以得到这样的共识:第一,城市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备设施普遍完成,具有在各学科开展教育教学应用的环境;第二,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普遍提高,具备在课堂教学上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第三,信息技术课的普及,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上的优势,学校信息化的环境基础与教师、学生个体的能力基础具备了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条件。这些可以概括归纳为在个体、单位或系统的局部上完成了信息化目标。  相似文献   

4.
如何把教育信息化推向深入,是教育领域一个现安的、紧迫 的议题。二十多年来的经验一再表明,教育信息化是一场全面的、 深刻的变革,它是一个涉及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 育体制的,长期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复杂进程。把教育信息化 简单地看成只是技术手段的变更,甚至只是网络的连通,实在是 把它过分地简单化了。 二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成就有目共睹。特别是计算 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大量校园网络的建成。然而,当校园网络已 经建立起来,教育信息化的硬件环境已经初具规模的时候,如何切 实…  相似文献   

5.
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上海市政府早在2000年12月召开的上海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就作出了“紧紧抓住时代机遇,大力推进城市信息化,全面提高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决策,并把上海教育信息化作为社会事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列入上海城市信息化的工作范畴。一、信息化环境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8月,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市政府明确提出上海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2010年上海基础教育的总体水平要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上海基础教育要建设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学校教育信息化指标构建及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唯 《中国教育学刊》2004,(6):31-34,37
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需要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能科学、全面、系统反映中小学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理论指标。基于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可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环境和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等4个方面来构建学校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是关注的焦点。就目前来看,高校教师从业环境的优劣,是制约其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信息化,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就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资源环境建设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及作用进行了论述,提出构建良好的教育信息化资源环境,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邹侠 《教学随笔》2016,(9):98-98
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浪潮已经席卷着各行各业,信息技术已经势不可挡地走进我们的平常生活。当教育遇上信息时注定会擦出教育形式变革的火花,教育界也将地震般摇开教育信息化的大门。本文将基于微时代背景,结合微时代下课堂教学呈现的几种趋势分析,就数字化、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变革路径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从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看,它是教育领域的一项工程。将信息化教育的环境作为重点来分析,得出在信息化教育这种形态中的"人化环境"和在此环境中的人的互动关系,从而研究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应该持有的观点,以此来指导实践,进而能更好地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信息化催生了建设学校信息化环境的热潮。建设学校信息化环境,既要建立在积极争取相对宽裕的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更要在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中体现“确保够用、够用就好”的原则。一次性地投入和一味地追求新设备、高性能必将被信息化设备的更新换代所淘汰。所以,建设节约型的学校信息化环境才是学校信息化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教育相比于传统教育不可否认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提供了更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新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数字化学习以及全面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条件,也营造了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协作、互相帮助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然而,信息化教育也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教师的角色面临着转变以适应新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因此,教师要有新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2.
一、课题的提出 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是我国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重要举措。随着工程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化环境得到日益改善,如何应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把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功能特点有机地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既是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发展目标,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呈现出教育信息化的趋势。所谓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教育领域通过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全面变革。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运用的成果之一,是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有必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应是信息化教育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临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挑战,教师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地调整甚至改变他们教与学的行为,使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尽快步入教育信息化的正轨,满足时代发展对他们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分析技术的理论作用出发,探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科学地应用教学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教育是教育利用现代化技术而采取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育已经在各学校的教学中实现,校园网、多媒体课室等信息技术设施促进着教改的发展。文章从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资料的种类及教学资料在教学中的应用着手,论述了在信息化环境下科学地应用教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在这次论坛上,我将发表关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些看法。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简单地讲述目前全国教育信息化的概况:第二,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方向:第三,我对教育信息化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教育信息化给现代教学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和机遇,基于信息化环境的现代化教学。对教学的理念、模式、过程和方法及教学的设计都需要有新的认识和实践的探索。本文作者就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和学习者特征及教学信息化环境进行了分析,希望和大学一起探讨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教育信息化与主体性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两大主题。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本论文着眼于该问题,就教育信息化与主体性教育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由教育信息化入手,从它的概念内涵,宏观的信息环境资源的建设,到具体的信息技术的利用三个方面,逐层渗透人的主体性的参与,最后认为:只有人的主体性的参与,教育信息化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活动和人的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生产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教育传播技术、媒介环境、媒体功能、传播效果等都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更好地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传播效果,本文以贝罗传播模式理论、德弗勒传播模式理论和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等为指导,分析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信息来源与教育传播要素,论述信息化环境中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构建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校园建设开拓了全新的育人环境,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受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数字化校园构建包括数字化教育环境的构建、管理信息系统与办公自动化建设、数字化实验室与虚拟实验室建设。基于此的教育信息化涉及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教育信息化实施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