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小凤  聂富强 《情报科学》2018,36(11):66-71
【目的/意义】信息素养对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进行总结 有利于改进教育成效,服务高校人才培养。【方法/过程】总结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的特点,介绍西南 财经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了信息素养教育开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结果/结论】高校图 书馆在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时要不断创新、加强师资建设、注重调查反馈,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在信息素养教育到数据素养教育的转变过程中,高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为充 分发挥高校数据素养教育的能动性,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数据素养水平。【方法/过程】对信息素养与数据素养各自的 概念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并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从认知维度、能力维度、应用维度和需求维度四个 层面构建了数据素养模型,进而依据此模型,设计面向工科大学生的数据素养调查问卷,分析调查数据,得出当前 数据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从调研数据中总结出高校数据素养教育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优 化路径为高校及相关研究者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在国内缺乏统一的信息素养标准的情况下,对国外的信息素养标准进行综合研究,可以为今后我国的信息素养标准制定提供参考,同时为文检课教学实践提供指导。[方法/过程]不仅从结构上对国外信息素养标准进行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分五个方面在内容上对国外信息素养标准进行综合研究,将重复内容进行合并和概括,然后将不同的内容归类整理,并按照逻辑进行陈述。[结果/结论]不同的标准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点,ACRL于2016年1月11日批准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以信息创造为核心,更适合作为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标准。综合各种不同版本的信息素养标准,从5个方面概括的关于信息素养的要点可以作为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参考性指南。  相似文献   

4.
高翼  彭爽 《情报科学》2023,(5):161-168+180
【目的/意义】为了梳理国内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现状,把握该领域的阶段性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过程】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以2003-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核心期刊和CSSCI为样本,对该领域作者、机构及热点主题等问题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国内教师信息素养研究整体处于平稳增长的积极态势,研究主题聚焦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育信息化研究、人才培养研究以及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实证研究等方面。未来研究趋势是多元信息素养相融合、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多维度视角研究信息素养教育以及构建本土化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创新/局限】以科学文献计量为依据,清晰地展现了近20年我国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化路径,掌握整体动态和趋势,为该领域后续深入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于杨  赫明侠 《情报科学》2021,39(12):32-38
【目的/意义】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动社会向信息化、智慧化方向发展。高校教师是培养智慧化人 才、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提升与发展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是加快教学信息化进程的要求。【方法/过程】借鉴 国际上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标准并结合我国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构建高校教师信 息素养模型。发现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发展中出现的不足并提出信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和 策略。【结果/结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必须采取完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体系,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 能力,构建信息素养考核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建设数字化校园环境等措施。【创新/局限】分析新信息技术环境下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提出具体的提升路径。但由于缺少数据分析,尚有进一步细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当今信息时代,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对于完善安全教育体系和促进安全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安全行为干预与安全素养促进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方法/过程]运用类比法,融合安全教育和信息素养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概念与内涵。基于此,从理论层面出发,构建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的元模型、研究范式与框架。[结果/结论]安全信息素养作为安全行为干预及安全素养促进的关键点,教育是实现这一关键点的有效手段。既可为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亦可为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提供清晰严谨的研究框架,有利于引导安全信息素养的深入研究,并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加强信息素养培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坚守道德底 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分析,以及当 今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导向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结果/结论】应 用现代技术把资源、馆员、服务协同嵌入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中,以师生为中心,强调资源、教学、科研,以及师 生、馆员的密切交互,是一种迅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林海燕  赵寰宇 《情报科学》2020,38(4):108-115
【目的/意义】"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沿线各国间实现语言互通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国际汉语教师作为汉语的传播者,提升其信息素养水平,既是提高个人能力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方法/过程】借鉴美、英、日等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的标准,结合国际汉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建立国际汉语教师信息素养模型,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国际汉语教师信息素养培养途径和方法,并提出将信息技术和教育数据应用于汉语国际推广的建议策略。【结果/结论】国际汉语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必须紧密结合语言文化教学传播的专业性,积极进行语料库建设、汉语国际推广资源平台建设等,在新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实践中培育个人信息素养是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通过对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寻找一种科学量化方法,揭示影 响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决策因素,以利于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方法/过程】论文基于粗糙集理 论,构建了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模型,设计开发了基于网络的信息素养量化分析专家系 统。选取多个工科专业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数据采集。运用多层次粗糙集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在研究结果基础 上,提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建议。【结果/结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课程体系设计是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大 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各高校应从多个层面入手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马腾  孙玲 《情报科学》2019,37(8):120-126
【目的/意义】构建基于信息生态的高校学生数据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实证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验 证,旨在为我国高校学生数据素养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文献收集、问卷调查和BP神经网络方法, 以高校本科学生为研究样本,从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三个维度对学生的数据素养进行了评价。【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数据知识、数据评价、数据获取以及数据处理能力得分要高于其他能力,这是在提升数据素 养能力时需要优先考虑的方面;其次,在数据素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过程中,应当给予数据素养教育足够的重视, 高校和其他资源平台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选择多样的数据素养培训课程,并且在培养学生各种实际数据能 力的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数据伦理和道德的遵守,以利于构建良好的数据生态。  相似文献   

11.
杜茹 《情报科学》2021,39(1):90-95
【目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活动理论出发,分析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活动的系统性与发展性问题,为大学 生数据素养教育活动构建一个可行模型,以期推进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体系的完善,促进课程育人模式的革新。 【方法/过程】基于马克思主义活动理论视角,在厘清数据素养相关概念的基础之上,构建了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模 型,并详细阐释了数据素养活动系统与活动要素。【结果/结论】在马克思主义活动理论的框架下,从识别主体需求、 强化目标导向、明确层级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发展策略。【创新/局限】从活动理论的哲学角度, 系统创新地阐述了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的研究模型体系,该理论模型的实践转化与验证,将是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方向。  相似文献   

12.
美国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美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学实践调查》是美国第一次进行全国性的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学实践的全面综合性调查。文章通过分析美国高校图书馆教学实践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希望能为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孙旭  丁乔 《情报科学》2022,40(5):27-35
【目的/意义】提高“新服务工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水平,不但有助于推进对新兴阶层群体信息素养培育的 理论研究,而且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谋生质量和发展出路,以及数字经济时代人们日常生活体验。【方法/过程】基于 马克思主义“物质劳动”理论与信息素养理论,对“新服务工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科学检视, 进一步构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提升的科学化指标体系,提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结果/结论】结合各个科 学化指标在数字劳动信息素养提升中价值的高低和相对重要程度,有针对地提出“新服务工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 提升策略。【创新/局限】将新就业形态服务业及新兴阶层群体与信息素养培育相结合,系统分析和阐述“新服务工 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构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提升科学化指标体系及策略。“新服务工人”数字 劳动信息素养培育的实践转化、验证及示范研究将是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钱丹丹  许孝君 《情报科学》2021,39(12):133-138
【目的/意义】随着2020年初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和世界慕课大会的召开,教育范式改革 迫在眉睫。后疫情时代,变革现有教育组织模式、服务模式和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构建智能时代新型教育形态和新 人才培养范式。【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混合式教学”相关文献梳理及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利弊分析,以知识转化 周期为研究视角,构建了SECI知识转化模型为基础的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双线混融共生”教学模式。【结果/结论】该 研究将有助于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学”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流程重组和转型重塑,完善教学体验和提升数字教 学服务能力。【创新/局限】打破传统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的局限,运用技术手段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后疫 情时代教学改革由应急走向常态,缩小了学习期待和学习体验之间的差异,提升了教育教学效能。但广泛推广还 要受制于教学制度、技术条件、学科类型及教学者等多元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海涛  邢哲  赵丹 《情报科学》2021,39(8):37-43
【目的/意义】挖掘大学生知识获取行为影响因素,有助于树立大学生知识获取主动性意识、提升知识需求 表达和信息资源利用能力、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方法/过程】本文基于信息素养视角,从信息意识、信息搜寻能 力、信息应用能力、信息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大学生知识获取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应用结构方程对模型进行了验 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信息应用能力、信息环境对知识获取意愿有正向影响,信息意识与知识获取意愿对知识 获取行为有正向影响;信息搜寻能力对知识获取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创新/局限】首次基于信息素养视角揭示了大 学生知识获取行为影响因素,但数据样本较为单一,对策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6.
沈雨田  陆泉  曹高辉  陈静 《情报科学》2021,39(6):143-151
【目的/意义】探索学术信息搜寻过程中用户信息焦虑的动态变化过程,了解其成因,为减轻用户在学术信 息搜寻中的信息焦虑程度和构建良好学术信息环境提供建议。【方法/过程】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和8份访谈数据修订学术搜索信息焦虑量表,根据信息搜寻过程理论进行阶段划分并编制问卷,对 649名学术用户进行调查。【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息质量焦虑、信息数量焦虑、信息检索工具焦虑、信息素养焦虑、 信息获取焦虑及信息处理焦虑是学术信息搜寻中普遍存在的6种焦虑类型,其中学术信息获取是引发焦虑的主要 类型;学术信息搜寻过程中信息焦虑呈先增后减的变化模式,收集阶段用户焦虑程度最高;每个阶段出现的信息焦 虑类型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初始阶段、选择阶段和表述阶段信息焦虑出现类型较为集中和单一,探索阶段用户产 生的信息焦虑类型最为复杂。【创新/局限】构建学术信息搜寻各阶段行为框架,从微观层面将信息焦虑的研究细化 到学术搜索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美国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静波 《情报杂志》2007,26(10):126-128
通过概述美国各教育层次的信息素养标准,分析和比较了信息素养标准的内容和特点,并提出我国在借鉴和应用国外信息素养标准方面的建议。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信息素养教学实践和评估,使信息素养教育达到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简单回顾的基础上,对学术信息素养的内涵进行解读。依据笔者的实践,构建了嵌入培养过程的研究生学术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提出了实施该教育过程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以期为更好地开展研究生学术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决策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小凤  聂富强 《情报科学》2018,36(12):150-155
【目的/意义】信息素养对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意义,事件营销作为一种以用户为导向的营销方式与图 书馆的服务宗旨不谋而合,研究事件营销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受众广度的影响有助于创新图书馆的服 务营销策略。【方法/过程】以事件营销理论为视角,以西南财经大学信息素养大赛为例,构建营销模式,分析营销过 程,调研营销效果,最后总结了营销活动对信息素养教育营销策略的启示。【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 养服务营销时要明确营销目标,调动一切有利资源,运用多种营销策略,同时还要注重营销反馈,不断完善营销策 略,确保营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杜中全  赵志坚 《情报科学》2019,37(10):75-80
【目的/意义】在全球化信息时代,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提升个人素养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 求。【方法/过程】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素养的内涵呈现“多模态”转向与“跨文化”转向。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 网+”语境下,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面传统教育范式的弊端以及微课平台的优势,进而指出微课平台是以多模 态交际为主,具有完整的多模态信息课程体系,并形成了多元文化关联场,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结果/ 结论】微课平台是提高大学生多模态交际能力以及增补传统通识教育的最佳路径。为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微课平 台运营方、教育组织及高校教师需要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