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底始,清政府陆续对贵州地区的卫所进行"州县化"裁撤归并。贵州卫所的裁革,一方面促使了军事卫所面向地方府、州、县的行政合流,影响了清代贵州行政区划的改制与重建;另外一方面又关涉地方社会的诸多变动,其中诸如屯田迁改、屯赋划一等问题的处置则最属关键,由此体现出明清卫所"民化"问题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本文即通过探讨清代贵州卫所裁撤及其屯田处置问题,对清代卫所屯田的职能、性质及屯田归宿等进行集中论述,以进一步加深对自明中后期以来的卫所"民化"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2.
张爱萍 《历史档案》2022,(1):93-102
明初,麻阳县析抛荒田为屯田,招徕辰州、沅州、平溪、清浪、偏桥、镇远等卫所旗军进入境内屯种,由此形成了卫所与州县犬牙交错的人居、土地格局.入清以后,卫所改制,但各卫所裁撤、屯田归并州县的步调并不一致,麻阳县以散附里甲和另立新里的方式将屯户纳入管理,以致屯户的里甲编制呈现为不同形态.归并而来的屯户也需承当地方徭役.面对与民...  相似文献   

3.
清代卫所废除了明代世袭的指挥使、千户、百户,改为流官守备、千总、百总,卫所守备、千总皆由兵部铨选。卫千总、卫百总成为卫守备、守御所千总的属官,所辖范围不再以千户所、百户所为限。随着卫所军事职能的废止,卫所武官的职掌只剩下行政事务,屯粮征收成为重中之重,但在刑名事务上,卫所武官并未获得与地方文官相同的权力。为胜任行政职务,清代卫所武官从多种来源,逐步确立为主要选自武进士、武举人。尽管设法弥补,以武官处理行政事务,是清代卫所官制的制度性缺陷,要最终走出制度困境,只能将卫所裁撤,归并州县,回归到以文官管理地方行政的正常轨道上。  相似文献   

4.
南京京卫的设置大体经历五个阶段,最终形成“49卫2所”的格局。本文厘清了这些卫所的建置过程,并对文献记载中一些相互抵牾之处做了解释。南京京卫在建置过程中,改置、易名频仍,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南京为明代龙兴之地,最早建置卫所;其二,元末明初统一战争中,常以被攻克地方的卫所官员建置新的卫所。就卫所的革调、改置而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旧卫裁撤,其官军完全收编而另立新卫;二是旧卫并非完全裁撤,仅从旧卫之中分出部分官军另立新卫。对南京京卫建置时间的考察,有利于理解南京京卫乃至明初部分卫所改置、易名频仍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张汉青 《历史档案》2023,(3):122-126
<正>明代的军屯中,除广为人知的卫所屯田外,另有一类边镇作战部队集体耕种的营田1。崇祯年间,为兴复屯政及补充军需,明廷在宣云地区大规模开展营田。崇祯十年(1637)至十一年间,宣大总督卢象升推行的民屯与营田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明廷下令“九边皆式宣大”。2关于卢象升推行的屯田,殷崇浩曾撰文介绍3,后来学界少有关注4。本文拟对此问题略作考察。  相似文献   

6.
文正 《中国档案》2007,(7):21-22
吉林省档案馆保存清代以来档案资料80余万卷。其中有清代、民国、伪满等时期具有全国意义的重点档案。这些档案比较翔实地记载了自1754年(清朝乾隆十九年)以来吉林省地方历代政权机构的成立发展及其政务活动。清代档案内容涉及清王朝的边疆治理、经济贸易、军事防务、行政区划、民官设治、移民实边,以及对外交涉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谢宏维 《历史档案》2003,6(2):96-104
“江西、浙江、福建三省各山县内 ,向有民人搭棚居住 ,种麻种箐、开炉煽铁、造纸做菇为业 ,谓之棚民。”1这种山区移民 ,居住在简易窝棚里 ,利用丰富的土地、矿产、木材等资源 ,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清代前中期 ,棚民逐渐蔓延于我国南方各省的山区 ,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2 。本文即以清代徽州地区的棚民问题为中心 ,对外来棚民与地方社会之间的互动行为和关系进行分析 ,以期从中透视出中国传统社会更为微妙的面相。一 清代徽州棚民概况徽州“介万山之中 ,地狭人稠”,在明清时期是个移民输出区。然而 ,从明中后期开始 ,由于全国人口急…  相似文献   

8.
垡船是一种特制的捞淤浚船。清代永定河垡船设置于乾隆三年(1738),后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第一次裁撤,乾隆三十七年(1772)复设浚船,四十七年(1782)再次裁撤。后虽屡经提出复规垡船,但因种种经费等现实问题未能实现。乾隆时期,永定河垡船作为疏浚泥沙的一种工程制度形式,断断续续存在了四十五年,对永定河水利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付新  张云 《兰台世界》2013,(30):13-14
清代新疆屯垦创始于康熙时期,发展于乾隆时期,并且移民实边与屯垦活动是分不开的。本文通过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的新疆屯田移民,来说明这一时期新疆屯田移民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孔利君 《青年记者》2022,(6):107-109
本文以马鞍山市网络舆情治理的经验为基础,总结自媒体时代地级市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变化,反思存在的困难与挑战.本文认为,当下地级市从"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思路出击,积极探索了包含网络舆情监测、转办、引导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善治"策略,有效提升了政府网络舆情治理能力和效果,对于巩固地方政府权威性、提升政民良性互动有着重要...  相似文献   

11.
卢宥玮 《兰台世界》2024,(1):132-135
清代士绅作为官与民之间的中介力量,在承担大量社会职责的同时满足了官与民的实际需求。由于清代社会结构等级分明,官与民之间难以实现有效沟通与联系,士绅通过参与地方各项事务紧密联系、积极接触了官与民,不仅维持了官与民之间关系的稳定,还将存在“隔阂”的两个阶层紧紧“联接”在了一起。士绅之所以能够在官与民之间发挥“联接”作用,一方面与士绅的数量、分布、特权、收入有关,另一方面清代县级以下存在行政真空且地方官员“量少力微”,为士绅提供了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李新峰所著《明代卫所政区研究》一书,2016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准实土卫所和建置沿革入手,探讨明代卫所的行政区划制度。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沿海卫所。以普遍统计,对沿海卫所进行全面研究,归纳其政区形态和管理模式。第二章边地卫所。对内陆边地卫所,选择三种特殊情况,进行个案研究,重点观察各种形式的边地卫所之"实土"程  相似文献   

13.
自明朝初年以来,随着倭患日益严重,山东成为抗倭和海防建设的重点地区。明政府在山东沿海险要地区设置卫所,对震慑倭寇、保卫海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山东沿海卫所之间的隶属关系进行梳理,并对部分卫所的设置过程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14.
<正>军督部堂是对盛京将军实虚职衔全称"钦命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管理兵刑两部兼管奉天府府尹事务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奉天旗民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的简称、尊称。"军"是指"钦命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督"是指"总督奉天旗民地方军务兼理粮饷","部堂"是指代清代各部院至主管官。清军入关,盛京(今沈阳)被尊崇为"陪都"、"留都",倍受清统治者重视。为保证能对其有效管理,设置的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5.
面对突如其来的舆情事件,涉事方经常因慌不择言、词不达意、有心无口等表现使自己陷入被动境地。在实际的舆情处置工作中,地方政府也经常受到"因言获罪"的困扰。舆情发生时,口径问题是摆在涉事主体面前首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贯穿于舆情发展的整个过程。鉴于此,本文着力对舆情处置中的口径问题进行剖析。一、舆情处置的第一道关口:口径问题口径一词,指器物圆口的直径,常用来比喻对问题的看法或处理问题的原则。自媒体环境中,舆情涉事  相似文献   

16.
浅谈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热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地方电视媒体民生新闻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新闻线索重要来源的民生新闻热线也真正"热"了起来。但火热背后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存在着问题类热线多、热线琐碎等问题。本文试分析地方电视民生类新闻热线遇到的"问题化"、"琐碎化"及其产生的原因,从遵循新闻选择规律处置民生新闻热线,以及在操作上实行归类处理等方面,探讨了电视民生新闻热线在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2月,笔者责编的《清代西北屯田研究》一书终于出版。拿着尚有墨香的书,心中不由感慨良多。这是《新疆通史》系列丛书辅助项目启动出版以来的第二十本书,在今后几年内尚有三个系列的近百种图书要出版,用时之久,聚力之多,数量之大,端的是"新疆文化大工程"。《清代西北屯田研究》一书秉承了《新疆通史》撰写惯有的原则,即事实第一、立论第二。换句话说,就是一切让历史说话。这有两层意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我国第一部研究区域性鸦片问题和禁烟运动的专著《云南鸦片问题与禁烟运动(1840—1940)》经秦和平先生历十年寒暑著述完成,并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新近出版。该书资料取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地方史志、田野调查及当事人回忆等材料,对旧中国云南省泛滥了一百年的鸦片毒品问题的历史渊源、对云南乃至全国的祸害以及人们为摆脱毒息所作的努力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全书共计31万字,分“种植吸食篇”及“禁烟篇”两大部分。上篇就鸦片在中国的历史溯源、鸦片在云南的制作概况、清代云南地方种植鸦片的历史述略、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清代地方档案日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它们不仅为学界研究增添了新史料,扩大了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视野,还促进了清代地方档案研究由王朝中央向地方史的转变。本文首先阐述了清代地方档案的概念、整理现状;其次,对当前清代地方档案的研究成果进行主题分析,主要涉及清代地方档案与政治史、经济史、法制史、社会史、环境史、文化史所取得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清代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遭遇的困境与出路,以期进一步促进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与研究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学人在清代法制史的领域中,对州县司法审判程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于这些司法程序中所涉及的具体档案资料,如状纸格式、戳记、状式条例、差票、堂审记录、保状、具结状等方面的个案研究则仍显不足。故本文拟对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以下简称《南部档案》)中的一则"差票"加以考释,以期有助于深刻认识清代地方法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