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2.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丰富的,是教学的源泉。课堂教学要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学习,激发兴趣,激活情感,从而加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体验.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3.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曾说“语文学习和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它道出了语文学科与生活的密不可分,也说明了语文学科较之于其他学科更为突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掘利用学生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这一重大课程资源是我们走向“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关键所在,其实际操作与运用成功与否,也决定了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我们只有以课堂教学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教学贴近生活。因此,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细心观察、独创思考,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从生活中寻找语文资源。  相似文献   

5.
孔祥跃 《现代语文》2004,(7):13-13,1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科学、更高远的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出了更为鲜明的教学要求,湖北教学专家余映潮老师说:“教学中没有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就没有语文教学的改革。”“学生的活动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的一根标尺。”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生活的课堂和语文的课堂结合起来。美国教育学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语文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天地,语文教学要走出封闭课堂,就要尽可能多的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事事洞明皆学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活动在大自…  相似文献   

6.
乔连运 《现代语文》2008,(3):120-120
新课程倡导大语文教学观,“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应走向生活,回归生活。顾黄初先生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观,语文要从生活体验出发建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7.
一、语文教学由知识化向生活化、实践化转变,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程标准对生活所蕴涵的语文教育价值和学生生活经验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深刻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来讲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不可能也无法把语文学习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地沟通校内校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诈酚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倡导“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和广阔性,无论山川草木和风俗人情,还是乡土文化,都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的课本教学,而应树立“语文即是浓缩的生活,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9.
程彩萍 《成才之路》2010,(20):65-65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始终处于一种“封闭型”状态,教学内容固定。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形式呆板。这种教学组织的后果是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缩小了学生的语文视野,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主要靠的是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开放呢?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生的生活中 ,学唱流行歌曲是他们休闲、娱乐等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与流行歌曲已经结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既然流行歌曲已成为青少年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那么 ,我们为什么不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 ,从中汲取合适的养分呢 ?大语文教学观告诉我们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 ,语文学习的外延也就有多大。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曾要求班上的学生每人在课间轮流教唱一首歌曲 ,广东省的教改实验———语文活动课 ,也曾推出“流行歌曲大家评”等教学活动模式 ,在这些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 ,笔者开始在语文课堂上引进流行…  相似文献   

11.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他还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一、课前走入生活,激起学习兴趣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强调了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翻名著、赏名胜,努力为学生开辟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时空;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会生活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主地形成“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养成时时、事事、处处积淀和应用语文的好习惯,使语文和生活水乳交融。即在语文的舞台上上演生活的“戏剧”,在生活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语文的“魅力”。引源:构建“生活化”的语文学习叶…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人,我们越来越真切地认识到语文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生活,要将传统的应试下的语文“还原”、“还本”。在这种形势下。“大语文”观念深人人心。“大语文”,从所涵内容来看,可以认为是“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的进一步凝炼,其要义可以概括为:将课堂向生活辐射,把生活引人课堂。而从教学目标来看,则十分注重学生个性特征和创  相似文献   

14.
李娟 《课外阅读》2011,(8):267-267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的生活作为大课堂,为学生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要推进语文教学向日常生活的回归,将语文的外延等同于日常生活。这里的“生活世界”指向生活的“意义”层而非生活的“事实”层,指向学生的内心生活而非学生的外在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内心生活化,只有深入学生生活与其心灵的碰撞,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大语文”教育观是小语整改的理论基础,它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要求我们摒弃语文教学完全寄托于语文课堂和语文课本上的做法,而要把课内外、校内外、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大胆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强化语文实践活动,优化语文环境.改革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语文与生活     
案例一:观察生活一年级《识字2》教学片断: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太小鸟下早牙上)你在生活中见过他们吗?在哪里见到的?生:太子奶的“太”。(师鼓掌)生:小吃店的“小”。(竖大拇指表扬)生:牙膏的“牙”。生:小班的“小”生:上岛咖啡的“上”。(鼓掌表扬)……“新大纲”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师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把学习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第八次课程教材改革的大潮 ,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崔峦同志认为在这些变革中 ,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树立了“开放的、与显示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在香港》“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上的报告》)。语文教学无论是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 ,还是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都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最佳地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由此看今日的语文教学设计 ,如何多元地联系生活现实 ,促进学生感悟 ,应当是一个被关注的…  相似文献   

19.
王永辉 《现代语文》2010,(6):140-142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样的经典表述,表明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一个很好的环境。语文课程资源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却将语文课程资源狭隘化,仅仅停留于教师、教科书、课堂,这使课内与课外相脱离、学校与社会相脱离,导致整个语文教育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兴趣 ,应该从“生活化”入手 :语文讲读“生活化”;作文训练“生活化”;语文教育“生活化”。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的过程中 ,自然地注入新时代的生活内容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