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学校体育》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走过了 20个春夏秋冬。你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见证人。从政策到管理,从体育教学到训练竞赛,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师到教研,从国内到国外,全面地记录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价值,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甚至插页、封页也用来反映学校体育的动态。   结识《学校体育》 (现《中国学校体育》 )是我上大四的下学期。在图书馆,一本金黄色封面,教师与口哨构图的杂志,映入了我的眼帘,近前一看,那是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题字的《学校体育》创刊号 !我…  相似文献   

2.
自“扬州会议”以来,至“7号文件”下达,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中国学校体育也走过了一条曲折向前的发展之路。无论是体制改革、政策法规的贯彻、师资队伍建设,还是课程教学、纲要教材、考评制度、课余训练和科研工作的改革等,无不灌注了广大体育教师、学者和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心血。本期发表的部分专论文章,既是作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丰硕成果的贺意,又是启示广大同行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剖析总结我国学校体育的经验教训。诚然,面对这样一幅色彩斑斓的学校体育历史长卷,我们的梳理必然挂一漏万。然而,我们无法放弃作为一个媒体的思考和责任,深切的感悟和反复的探索,其目标就是一条:以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体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冯霞 《体育学刊》2007,14(9):1-5
曲宗湖,1936年生,1956年毕业于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从事学校体育理论教学、科研和行政领导工作45年,曾任北京体育学院副院长、国家教委体卫艺司副司长、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小组组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和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等职。编著《体育理论》《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2000年中国学校体育和卫生发展战略目标及对策研究》《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丛书》等学校体育研究著作,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担任14所高校兼职教授,现仍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从事“素质教育与农村学校体育”等学术研究。2007年6月3日下午,曲宗湖教授应邀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让每个农村孩子都享受基本的体育教育”,这是我近期到西部农村学校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南部县考察学校体育时听到的一句口号。这句口号喊出了“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中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奋斗目标。它的核心是给孩子全方位享受素质教育的“权利”,它的内容是落实“体育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素质、身心健康和体育水平有所提高。   在南部县短短的四天时间,我观看了全县四区十二所中小学,这些学校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西部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方方面面。   建兴镇一所村小,搞了体育课改革实验,改变过去…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从教育角度而言,是“三育”之一,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体育的角度而言,是整个国民体质的基础,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而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是体育教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涉及到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状况的质量,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体质和健康。作为体育工作者,即要“育人”、又要“塑体”,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对此进行研究,探讨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的逻辑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探讨了“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的科学性。认为:“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区分开来;从逻辑学角度分析了目前“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存在的缺陷,并对“学校体”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进行了再定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校体育》已走过 20个春秋了,当我打开 1982年《学校体育》 (我从 1982年开始阅读该刊 ),那时的刊物比较单薄,而今《中国学校体育》不仅栏目与页码增多,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了。 20年的耕耘,她已根深叶茂、桃李芬芳,她凝结着体育工作者的心血,成为了体育教师的知心朋友。   曾记得八十年代初,我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有关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资料,编了一册《基本体操》,投寄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编辑室,不久编辑室王占春先生来函鼓励我说:“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在有生之年写点东西至关重要。”并告诉我,他已将其中一节《雨天…  相似文献   

8.
对学校体育"位差"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解放以来,中国的学校体育存在着严重的“位差”现象,即理论地位与实际地位的极大反差。针对中国社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基本状况,立足于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开放的现实,运用系统分析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学校体育的“位差”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学校体育改革与更新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上,先后出现过一些对我国的学校体育产生过影响的思想潮流。其中以“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影响我国学校体育的程度最深,时间最长。在“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学校体育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始终以兵式体操为主要内容,对田径、球类等近代体育项目加以排斥,从而使学校的体育课缺少活力,学生缺乏对身体锻炼的参与热情,体育课失去了其应发挥的作用。从20世纪20年代起逐步影响我国近代教育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为我国的学校体育带来了“自然体育”思想。受“自然体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学校体育摆脱了“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学内容不再以体操为主,而是广泛采用田径、球类等近代体育项目,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的理论化和体系化,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使学校体育逐渐向科学化方向发展。除了“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以外,“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也对我国的学校体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洋务运动”开办新式学堂,引进了西方近代体育,打破了中国一直以来没有学校体育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兴起。“维新运动”促成了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和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实施,从而在制度上确立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五四新文化运动”削弱了“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推动了“自然体育”思想在我国的发展。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对我国近代史上几种社会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做一个概括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与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我国的体育格局正发生着重大变化,以“学校、家庭、社区”为一体的体育活动正在逐步形成。从“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与构建思路,为全民健身铺路,为体育决策者提供可操作性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呼唤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教育从其发展至今一直缺少一种人文精神,政治因素过多地渗入到了它的发展前期,而近几十年“强国强种”的激狂心理又使学校体育过多地贴上了竞技运动的标签,纯粹的体质教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随着对教育人性化和理性化的要求,在对中国古代体育和西方体育人文精神的回望中,反思当前的学校体育,呼吁尽快构建人文精神理念,使学生的身心教育得到应有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标准不仅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法规性纲领,也是见证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及变革的历史线索。研究认为:经过从“形成与改造”到“调整与恢复”,再到“创新与深化”等阶段的嬗变,我国体育课程标准呈现出以下演化特征:(1)课程理念从“社会本位”到“学科本位”,再到“学生本位”;(2)课程目标从“增强体质、劳动卫国”到“三基”,再到“三维目标、核心素养”;(3)课程内容从“技术化、统一性”到“基础化、灵活性”,再到“结构化、综合性”;(4)课程实施从“指令执行”到“灵活创生”,再到“因材施教”;(5)课程评价从“体质检测”到“能力评估”,再到“素养评价”。体育课程标准涵括以下时代价值:(1)课程标准内涵立意呈现出从“社会立场”到“学科立场”,再到“教育立场”的流变;(2)课程标准设计思维实现了从“确定性思维”到“灵活性思维”,再到“综合性思维”的转变;(3)课程标准内在逻辑表现出从“体质导向”到“内容主导”,再到“三位一体、课程育人”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3.
自西方体育从19世纪作为“强种卫国”的手段“引进”到我国以来,西方体育在我国迅速发展,特别是体育全球化的加剧,以西方体育为代表的现代体育已成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主要内容和手段。面对现代体育对我国国民的意识、观念以及价值观的渗透、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传统民族体育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  相似文献   

14.
一、体现“健康第一”。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和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在总结过去几十年我国体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改革开放实践,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制定的一套完整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15.
论从战略上认识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再提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建议与方案。本文的“建议”与“方案”,它不仅仅是体育课的局部改革,而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从观念到实践,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系列突破性的整体改革;它是在有条件的地区,从实际出发自编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到实施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对学校体育的全面考核与评估,走我国学校体育发展道路的一项战略性转变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梳理我国终身体育理论研究现状,提出终身体育研究要跳出工具价值,重塑终身体育意义价值;跳出学校教育领域,构建终身体育体系。身体素养理念为终身体育确立了从“离身”到“具身”、从“表现”到“体验”、从“割裂”到“整合”的价值取向。构建“双全—双生”终身体育个体发展理论,以情感、身体、认知、行为4个维度作为终身体育的个体全面发展要素,以全生命周期为参与时间,指向生命体验的获得,以形成生活体育文化为价值追求。构建“融通—共生”的终身体育体系发展理论,认为终身体育体系应包含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面对3类体育形态发展目标有分歧、认识定位有偏差及协同合作有壁垒的问题,提出通过以身体素养培育为目标促进各形态体育融通,以终身体育体系化发展为路径促进各形态体育共生来破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建议”与“方案” ,它不仅仅是体育课的局部改革 ,而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从观念到实践 ,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系列突破性的整体改革 ;它是在有条件的地区 ,从实际出发自编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到实施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对学校体育的全面考核与评估走我国学校体育发展道路的一项战略性转变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校体育异化现象的审视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6个方面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异化现象进行审视,即传统的“工具性”教育思想对学校体育的异化;教师、家长观念的霸权与偏失对学校体育的异化;“唯分数”教育现象对学校体育的异化;“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误读对学校体育的异化;“安全教育”的过于担心对学校体育的异化。  相似文献   

19.
论从战略上认识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再提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建议与方案。本文的“建议”与“方案” ,它不仅仅是体育课的局部改革 ,而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从观念到实践 ,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系列突破性的整体改革 ;它是在有条件的地区 ,从实际出发自编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到实施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对学校体育的全面考核与评估 ,走我国学校体育发展道路的一项战略性转变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各位同行朋友、专家教授、各位领导,大家好!我兴奋,我激动,因为在明年九月我从教六十周年的前夕,还能与年轻的朋友同庆《体育教学》创刊三十年纪念日,深感荣幸。谢谢大家,谢谢杂志社给我的良机。50、60、70年代凡带“体”字的刊物、报纸:《新体育》《中国体育报》,体育教师都喜欢,能从中学到、了解到国内外各项赛事,但多么希望有一本学校体育教育的报刊啊!改革开放终于盼来了展现学校教师学习的刊物《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