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而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干也不迟,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至吃饭、大小便都有大人帮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自我服务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
儿童时代对每个孩子来说就是以玩为主的成长过程,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和游戏,因此,在幼儿的教育中也不能泯灭孩子的天性,幼儿教育应该抓住儿童的特点,通过游戏让儿童去了解世界,掌握知识。他们可以通过游戏,充分的发挥想象力,主动的学习知识,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起到培养儿童合作、团结的精神。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充分的利用游戏的作用,让儿童在玩耍中自我学习和成长,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3.
三道门     
《科技风》2009,(8)
于是王子上路了.不久,他就遇到了第一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世界".王子想:我要按照我的理想去规划这个世界,将那些我看不惯的事情统统改掉.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几年之后,王子又遇到了第二道门,上面写着"改变别人".王子想:我要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人们,让他们的性格向着更正确的方向发展.再后来.他又遇到了第三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你自己".王子想:我要使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完美.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相似文献   

4.
奥古斯汀在《统治者》中把教学改写为对学习者自己熟悉的助产,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能够做到和应该做的是帮助学生去理解知识的意义,是其自己获得对知识和世界的熟悉,教师只能诱发学生去理解和把握熟悉的行为,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是针对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学习"。  相似文献   

5.
美术课堂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进入一种持续的思维状态中,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养成这样的"持续思考"的习惯,才能真正的发展自己。每个幼小的心灵里都有一颗发现美、创造美的种子。小学美术课堂的关键在于给孩子充分创造这样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孩子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并且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6.
科苑集粹     
俄罗斯科学家认为,人的创造力与其耳朵大小有关。他们的研究发现了一个奇特现象,那些右耳朵特别长的人将在精密科学(如数学和物理)方面取得成就,而左耳朵大的人将在人文科学方面有所作为。虽然两只耳朵大小相差只有2至3毫米,但它足以判断人大脑的哪个部位最发达。科学家认为如果人为地开发儿童的一些能力,那么他的其它能力就会降低,这有可能扼杀儿童的天赋。因此,科学家建议,在决定一个孩子去学某门知识之前,首先应该确定他是否具备学好该门知识的生理条件。如果一个少年的耳朵表明他将成为一个艺术家的话,那么,家长就不应该让他去学数学。(…  相似文献   

7.
成学 《科学生活》2009,(1):48-49
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儿童开始认识世界和掌握知识的时间比我们以前想象的要早得多。从出生到5岁,是儿童身体、语言、恩想和情感发展相当迅速的时期。从5岁到7岁是为他们进入学校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最好时机。渴望学习是孩子今后成功的关键,而找到让你的孩子感兴趣并觉得快乐的有益活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建议家长们在节假日或平时闲暇时间,和子女一起做——  相似文献   

8.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较好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生学作文就像儿童学走路、学说话。我们都知道:孩子学走路要让他自由自在的走,不需要什么"规定"、"标准";孩子学说话要让他自由自在的说,也不需要什么"规定"、"标准",大人只需要在孩子走不稳时扶一把,说不对时指导一下即可。小学生学作文,也应该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教师只需要适当点拨。可是,小学生作文教学长期被严格的规定框死,被固定的套路捆老,被统一的标准束缚。这些"规定"、"套路"、"标准"捆住了小  相似文献   

10.
同幼儿沟通,首先要"卑微"自己,诚心诚意,讲究沟通技艺。古人言:一样米,养百样人。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幼儿更是这样。真诚沟通,积极寻找沟通点,维护幼儿的自尊心。孩子要面子,有点小摩擦,不要去勒令制止,批评指责,你应该用你的人格魅力正面引导,让他们玩得既开心又安全。这样做,孩子们感觉到老师非常有亲近感,是真心实意地关爱他们。正如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理论中对教师提出"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或语言、或文字、或图画、或动作皆可以暗示"。互动应是智慧的激发,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这样互动,教师不是以从上至下"倾泻"或灌输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儿童,而是"一种哺育,一种滋润"。  相似文献   

11.
林小爱 《今日科苑》2007,(14):211-212
一、背景与理念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探究的能力。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教学良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究。给学生多一点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凡是学生能探究  相似文献   

12.
国富 《今日科苑》2007,(10):132-132
陶行知先生“五个解放”的含义是,解放孩子的思想,让他们去想,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孩子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孩子的时间、空间。  相似文献   

13.
肖婷婷 《科教文汇》2010,(35):167-168
儿童画是儿童心里的话。在教学中,不需教他们怎样画,而是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绘画,画出自己的个性。只有在精神放松和愉悦状态下真情流露,让孩子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感受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更好地释放他们的世界和情感,展露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发挥他们奇特而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所顾忌、尽情挥洒,把生活中的平凡通过他们的画笔变为神奇。顺从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选择,用孩子自己的艺术语言表现自己,让他们的心灵永远是自己宁静的天空,永远流淌着快乐和真情。  相似文献   

14.
爱,蕴含的意义很广。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让幼儿感受到并学会如何去爱,要想懂得这一点,就要先让幼儿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去感受爱的存在。"爱心"和"同情心"是生活中我们对别人不可缺少的一种关爱。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生活中的随机教育,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导,更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孩子发挥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数学发生兴趣,就会主动创造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才能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孩子数学素质得到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给学生多方面的营养
  儿童从进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低段,所接受的教育基本是童话式的,一切都是和谐的和美好的,这对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品格底蕴是有较大作用的。但也不能让儿童总生活在童话里,以为现实生活如同童话世界里一样。比如乌龟和兔子赛跑究竟谁会赢?中国的孩子和美国的孩子答案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孩子受童话的影响认为肯定是乌龟赢,因为兔子一定会骄傲,在半路上睡大觉。而美国的孩子则理性一些,认为乌龟不可能跑赢兔子,因为既然是比赛,兔子怎么可能去睡觉呢?他们的答案就带有对现实世界理性思考的光芒。儿童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与成人有较大不同,我们不可能让儿童以成人的方式去认识客观世界,但起码应该让儿童明白,童话与现实的认知方式是不同的,不能用童话世界的经验来指导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7.
人类想做但做不到的事情 人类一直在想办法让自己能够真正做到"死去活来".如人类眼下就在进行这样的尝试:用冷冻的办法先让自愿者"死去",等一段时间过后,再通过科学解冻,让"死去"的人复活,这样,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死去"几十年或上百年后再活过来.  相似文献   

18.
朱崇富 《科教文汇》2009,(17):143-143,167
快乐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许多同学不想学习数学,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讨厌数学。面对如此情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考虑些什么,又应该做些什么?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如何让学生在学数学中拥有快乐?就让我们用不息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用美丽的情境去开启学生,用灵活的教法去孕育学生,用生动的游戏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学数学中真正得到快乐。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独生子女在现在的中国家庭里也越来越常见,这些从小就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小皇帝"的孩子,更加丧失了其独立性和自主性。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会导致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缺乏自我思考等能力。因此,父母应该在幼儿期教会让孩子独立,老师则在教育中不断引导孩子,使其及时能够自立自理。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老先生指出:"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本文以亲子春游为载体,从大自然作为出发点,以"玩中学"理念为指导,让幼儿直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以"玩"为切入点,让孩子在兴趣的带动下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能力,让孩子在玩中全面提高自己,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的潜能,从激发幼儿兴趣入手,让幼儿自主地参与整个项目活动,从而对自身原有经验有一个提升和初步巩固,最终达到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培养孩子一生幸福快乐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