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湖北体育科技》2019,(6):506-508
为了解贵州省独竹漂运动和旅游产业融合的状况,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贵州省独竹漂运动和旅游产业的从业务融合、技术融合、文化融合和制度融合4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独竹漂运动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初级的产业融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独竹漂运动的传承和独竹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是独竹漂运动内源性动力不够,两者的融合是粗放型融合。提出贵州省独竹漂应积极地申请世界非物质遗产,加强传承与创新独竹漂运动的动力;利用国家政策和科技的诱导,进行集约型的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2.
加大宣传力度独竹漂的健身价值,适度开发独竹漂的经济价值,大力开发独竹漂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抓住各项有利政策的大好机遇,理清思路,确保独竹漂运动快速、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独竹漂运动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解读,指出独竹漂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该运动的产生与发展的影响,认为只有变革独竹漂运动中的传统思维方式,实现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转向,才能在文化的核心层次促进独竹漂运动的科学、规范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独竹漂”,首次成为2011年全国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论文采SWOT分析法对独竹漂运动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存在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认为独竹漂运动发展的策略主要是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独竹漂项目的发展、为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贵州赤水独竹漂的起源和发展,对贵州赤水独竹漂的功能价值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贵州赤水独竹漂具有健身价值、娱乐价值、竞技价值、表演价值、教育价值、社交价值、体育旅游价值等。  相似文献   

6.
ICT时代的信息传播较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无疑是途径最多、速度最快、传播范围最广、影响面最大的。从传播学的视角对独竹漂运动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若要使独竹漂运动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需要提高传者自身的传播意识,增加独竹漂运动项目本身所含的信息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独竹漂运动的传播渠道如有效利用新媒体、进入学校教育系统、关注受众的信息反馈等。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独竹漂运动的发展历史、特点和功能。独竹漂运动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的水运皇木过程中,历经民间发展,自然传承、惨遭禁止,几乎绝传、逐渐恢复,喜获新生三个历史阶段。独竹漂运动具有地域性、和谐性、原生性和适应性四个特点,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是其具有的显著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的嬗变轨迹及项目特色出发,探析全球化背景下其赛事开发与推广策略,以期为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发展与推广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独竹漂运动要走理性回归与发展之路,首先要建立独竹漂运动训练基地及完善科研体系;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的培养,完善竞赛规则;规范场地多元化及器械标准化;在学校体育中因地制宜的开展独竹漂运动;引入以社会大众为对象的全民健身活动中:走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产业化、市场化道路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独竹漂运动进行研究,运用逻辑分析法总结该项运动的文化特征。独竹漂运动在群众体育当中不断实现它的多元文化功能和价值。与现代体育积极的融合,不断继承和创新,走科学化、竞技化、产业化的道路,加大社会力度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根据深度翻译理论,分析对比现有各种非权威但已正式出版的对“独竹漂”的翻译,建议把该项运动英译为“Chinese Duzhupiao”。通过适度解释,可以直接体现我国民族体育的特点,也有利于其对外交流传播。希望通过探讨独竹漂的英译引起关于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