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古代西南民族墓葬,与地理、自然环境、交通因素、江河走向等关系极为密切。本通过对上述关系的分析,论述了古代西南民族墓葬的形态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邓少琴先生是我国名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民族学家,毕生述甚丰。对学术的贡献甚大。巴蜀书社于2001年出版了他的论选集《邓少琴西南民族史地论集》,收集了邓先生的主要学术论,大体分为四个部份,即巴蜀古代史、考古与物、民族史志和近现代史。由于其研究重点在西南的民族和史地方面,故集以此命名。  相似文献   

3.
西南民族大学秦和平教授新著<基督宗教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史>,洋洋洒洒34万字,通过对18世纪末以来天主教和基督教在西南民族地区传播的历史描述,研究了宗教传播必备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分析了基督宗教自身的适应与改革,探讨了少数民族受众的心理变化和宗教诉求,史料翔实,见解独到,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傩文化的的历史命运就是面具文化的历史命运.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经历了从早期的历史宠儿、中期的"弄潮儿",再到近现代的"弃儿".改革开放以来,面具文化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照,又成为当代的"幸运儿".30多年来,这个"幸运儿",得到了多方面的保护,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两套集成的编写工作;加快了傩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的步伐;与傩文化相关的民俗活动、演出活动得到恢复,业余表演团体逐步建立,面具制作工艺的传承得到延续;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功能,采集和收藏各地遗存的面具,并向广大观众展示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的风采;通过"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工作的不断开展和深入,一批与面具文化相关的傩戏、傩舞、傩祭等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地区(市)级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即西南古道的民间性质入手,梳理并揭示了过去不为人们关注的西南地区的民间交通和商业贸易往来。虽然西南古道难于上青天,但由于各地的优势不同,互补性很强,商品贸易仍然有利可图,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总得进行相应的贸易交流,所以一直存在相当规模的民间贸易,并终于流淌成各地间相互沟通的大动脉,成为大西南地区的联系纽带。这一方面使得每个地区、每个社会都在某种程度上分享了世界上所有的资源和智慧,使得人们都能改进各自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借民间商贸交流这一相对来说更合理、更公平,而且也更含有感情因素的活动,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更为人性化的、更普遍的、更有弹性的空间,从而相互包容和吸收,达成文化上的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6.
振奋民族精神 查禁鸦片毒品──清末禁毒运动及其教训余子明鸦片战争结束至清朝末年,国外的毒品大量输入中国境内。同时,中国大地也烟苗广种,罂花盛开。吸食毒品的人数不断增加,官员百姓,家家烟火,彻夜开灯,巡警兵丁,卧地持枪,明吸不已。毒品的泛滥,使清朝的统...  相似文献   

7.
论及西南当代艺术,有两个概念需澄清,一是关于“当代”,二是关于“西南”。  相似文献   

8.
南方丝路与西南民族地区的文化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的实质是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通过漫长历史上的文化交融而形成的。但汉民族与北方戎狄民族的文化交融同与西南地区夷民族的文化交融在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这和汉族地区与南、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的交通状况有很大的关系。西南民族地区以南丝之路为主动脉,形成了交通的网络,同时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网络。通过南丝路及其带动的这个交通网络,处于强势的汉文化以油迹扩散的方式在西南民族地区循先易后难的规律传播,使大量少数民族民众通过文化交融而融入汉族之中,只剩下交通最困难、具有封闭型地域特征的地区,因汉文化影响力甚微,原有少数民族才得以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9.
西南民族文化研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民族文化研究刍议四川省民研所研究员李绍明中华民族是本世纪初出现的称谓,最初主要指汉族,后来泛指包括汉族及各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因之,中华文化应包涵我国境内56个民族的文化在内。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和西藏五省区,是我国...  相似文献   

10.
从中原到西南杨庭硕自古迄今,我国的大西南都是一个多民族生息的地带,也是一个多种文化并存发展的区域。从历朝正史的角度看,开发西南就是一个中央王朝行政势力不断展拓的过程。从经济的角度看,经营西南意味着将汉族的生产模式移置到西南地区,在吸收当地各民族生产特...  相似文献   

11.
关于西南早期文化源流的随想葛剑雄随着西南地区地下文物的不断出土,特别是四川广汉三星堆、云南江川李家山等地的惊人发现,西南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有些人习惯于把中国古代一切文明的源头集中在黄河流域或者今天中国境内,不注意甚至不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西南丝路的探讨着重以这二、三十年来学者们研究取得较大成果,且又在西南地区考古学文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青铜剑、戈、矛、斧、钺钟及有肩石斧、玉?等几种出土文物传播的分析入手。  相似文献   

13.
朱崖、益州二郡皆属汉中央王朝开发经略的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郡地。汉王朝对两地的治理在形式上虽都采取了郡县制,但具体实施方略却不尽相同:南方朱崖郡守皆自中原,却对朱崖郡的治理收效甚微;而益州郡守多来自邻近的巴蜀,汉王朝利用巴蜀人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就成为导致两郡之不同结局的最重要原因。从这其中也可看出汉王朝开发治理西南政策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20 0 4年 7月 30日至 8月 1日 ,“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成立暨夜郎文化开发利用研讨会”在贵阳举行。会议由贵州民族学院主办 ,来自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湖南、北京、辽宁和日本的 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上宣布“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正式成立 ,下设“贵州赫章分院”和“湖南新晃分院”。贵州省副省长吴嘉甫、原省长王朝闻等到会祝贺。会上就夜郎文化及其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四川省历史学会委派四川省考古所赵殿增和四川宜宾市政协任德清研究员等与会祝贺 ,并就“从考古发现看巴蜀文化与夜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做了发言交流…  相似文献   

15.
巴山蜀水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巴蜀战争史自成体系,巴蜀之地是全国性战争的重要战略基地,是现代革命战争的圣地之一。巴蜀战争促进了大西南的开发,是“湖广填四川”的主要根源;也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解读王笛先生西南腹地研究"三部曲"的研究理路,从问题意识的角度梳理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两大阶段,认为:前期区域社会史聚焦于"传统—现代"为核心的现代化范式,后期则以"国家—社会"、"国家—地方"关系作为分析模式;在此基础上,"现代性"与"地方性"成为西南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两个主要向度。另外,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看,区域社会史还表现出明显的"地缘转向",但仍需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区域环境"不能被简单地视作"人类活动"的一种背景与舞台,要注意"人地互动";二是区域社会史研究要将"区域"视为"空间"普遍性与"地方"独特性的统一体,特别是要探索从"空间"进入"地方"的途径;三是"区域"不应该被视作是封闭的独立空间,应关注区域内外以及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需"尽全时空"。  相似文献   

17.
木莲花开     
说句实在话,没来永平之前,我对于大理州永平县的所知所闻,近乎空白。沉淀在记忆中的永平印象,也不过是一队队马帮铃铛声里穿越巍峨群山所踩踏出来的、那条被誉为“西南丝绸之路”的博南古道。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藏、傣、纳西、白、彝、瑶、侗、苗、布依、土家族的一些地方还有传统的手工造纸.它们分属于抄纸法和浇纸法两大技术体系.在同一体系内,有共同的基本技术,也有本地的一些特殊技术,生产出具有自己地方性特点的纸张.从发展演变的层面看,由于受到现代工业生产纸张的冲击,传统手工造纸衰退严重.在精选最具特色的工艺作为遗产加以保护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更具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如适度补贴、收储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朱崖、益州二郡皆属汉中央王朝开发经略的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郡地。汉王朝对两地的治理在形式上虽都采取了郡县制 ,但具体实施方略却不尽相同 :南方朱崖郡守皆自中原 ,却对朱崖郡的治理收效甚微 ;而益州郡守多来自邻近的巴蜀 ,汉王朝利用巴蜀人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就成为导致两郡之不同结局的最重要原因。从这其中也可看出汉王朝开发治理西南政策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李智红 《大理文化》2011,(7):123-126
永平是大理的西大门,全县国土面积2884平方公里,山区占93.8%,下辖4乡3镇,72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8.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2万人,占89.2%;永平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云南腹地通往保山、怒江、德宏等地的交通咽喉和通往缅甸等南亚国家的交通要冲,古有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博南古道,今有320国道、大保高速公路和在建的大瑞铁路穿境而过,是滇西最大的农特产品集散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