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1853年和1854年,美国舰队两次访日,叩开日本国门;1858年,日本与欧美列强缔结“安政五国条约”,日本据此开港。在开国与开港过程中,横滨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拟对幕末时期以横滨为舞台展开的日本开国与开港问题进行初步考察和探析。  相似文献   

2.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西方国家以外交、武力手段对中日认同的传统世界秩序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冲击。中日对此分别做出了回应:清朝中央政府固守朝贡体制,广东地方政府作了初步变通,而日本幕府则摇摆不定;中国知识阶层开始重新关注西方世界,但日本知识阶层认识西方世界的著作更多、水平更高,并抨击幕府的锁国政策。中日对西方的不同态度影响了此后两国历史的发展,并预示了19世纪中叶两国开国之后将走上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兰学"勃兴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世纪中叶,日本为抵制基督教开始“闭关锁国”,一直到1853年才被迫开国。但其间日本并末对先进的西方科技闭目塞听,“兰学”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其原因有:汉籍和荷兰书是西学传入的渠道;荷兰通辞和部分政府官员是西学的传播媒介;长崎是日本接纳西学的窗口;日本具有兰学研究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试从中日两国开关前后情势和美英对鸦片贸易的态度,分析鸦片分析泛滥中国的原因。日本开国前后与中国迥然不同的对外贸易和英美两国在鸦片贸易问题上不同态度,逃脱了鸦片泛滥局面。而中国清政府软弱无能,官员腐败,收取贿赂,为鸦片进入中国大开方便大门。  相似文献   

5.
16世纪以来,西方化对日本产生重大影响。本试图从中探寻日本1853年被迫开国后仅15年便成功进行明治维新,进而及时、迅速完成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日本古翼分子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和1997年以来,围绕历史教科书问题共掀起过三次篡改历史的逆流。他们的 企业否定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篡改的主要问题是:将日本描绘为神国;认为战争无正义与侵略之别;掩饰日军侵华的暴行;歪曲慰安妇问题;否定日本的细菌战和化学战;把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化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用德国和意大利对侵略战争认罪的实例,对比日本,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0年中日两国田径运动员的比较分析,男子方面,中国整体水平、世界排名均落后于日本,特别是径赛类项目,而田赛类中国队占上风;女子方面,中国则全面超过日本,投掷类项目更加明显,但日本的超长距离跑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和群体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分别于1840年和1853年被迫开国,为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中日两国分别建立了大批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京师大学堂和东京大学的成立,标志着中日两国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标志着两国高等教育新篇章的揭开。  相似文献   

9.
清末教育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教育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比较研究●商丽浩田正平中国清朝末年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是两国新旧教育的交替时期。19世纪中叶,西方的兵轮伴随西方文明鼓浪而来,势不可挡。1842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迫使中国门户开放;1853年,美国培理舰队驶进日...  相似文献   

10.
16世纪以来 ,西方文化对日本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图从中探寻日本 1 85 3年被迫开国后仅 1 5年便成功进行明治维新 ,进而及时、迅速完成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岩濑忠震(1818—1861)是德川幕府末期的中层官吏,也是近代日本政治舞台上最初的外交家之一,被誉为幕府末期三杰之一;他活跃在幕府末期开国的大变动时期,参加了影响日本历史进程的《日美友好通商条约》暨"安政五国条约"的谈判、签订活动,在日本从锁国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岩濑忠震对当时日本局势的判断及建言对日本早期现代化进程亦产生了不可轻视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加快了南下步伐。为了应付日益严重的远东局势,英美都在调整对日政策。这一阶段两国对日政策呈现出以下三个相似之处:两国都坚持策略性对日妥协政策;两国都不想过早地卷入对日战争;两国的对日政策中都存在一个由软弱转向强硬的过程。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英美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教科书里的日本二战小说在历史认识上所存在的偏差和作为教材所起到的负面作用值得注意。在日本,它们对青年一代二战史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中国别导致对日本二战小说的误读,影响了从历史层面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4.
1936年,中国共产党对蒋政策由“反蒋抗日”转变成“逼蒋抗日”,这一转变有着深刻的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因受到英美等国逼迫对日态度有所变化;蒋介石因自身利益受日本侵犯而改变对日政策;国民党内部和地方实力派转向抗日。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百万红军越过中苏边境,在当地抗日武装的配合下,全歼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军队,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长达15年之久的血腥统治。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苏美英等国划分了太平洋地区受降分配区,规定中国东北三省、库页岛南部及朝鲜的北纬38度以北的日军向苏军总司令投降;中国战场(除东北三省外)和台湾及越南的北纬16度以北的日军,向中国军队投降。从受降区的分配来看,东北三省的日军是向苏军投降。但是,东北的日伪产业并没有规定在苏军受降的范围以内。就是苏美英三大国以牺牲中国利益为目…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高等教育中的私学及对我们的启示刘琪众所周知,战后日本的发展和教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18岁到21岁的人口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受到了高等教育。所以人们常常会有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一定是靠着国家和地方投资的国、公立大学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日本各地有着许多关于徐福的史迹和传说。乃至习俗?为什么日本古籍所载开国天皇的事迹与徐福诸多巧合?为什么民族自尊心极强的日本国民热衷于祭祀中国的徐福……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方士徐福赴东海求取仙药,一去不见踪影。于是,对徐福的去向,两千多年来  相似文献   

18.
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学之间的媒介和桥梁,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形成发展起着引发和启示的作用。两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有着高度的相通和相似性,但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的不同,两国文学的发展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推动力: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推动力主要来自文学外部的社会政治;日本现代文学的基本的推动力则主要来自文学内部的矛盾运动。由于两国作家的处境和立场的不同,两国的文学创作也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总体上说,日本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引人注目、触目显眼的,但又多是外在的、暂时的和局部的,而不是深刻的和本质的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为亚太大国,两国关系互为双方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近年来,双方冲突频生,关系大幅下滑,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稳定。对日本文化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日本文化中有四方面因素对当前的中日冲突应负起责任:一是武士道精神的深刻影响;二是耻感文化与历史;三是义理观与对华贷款;四是重视等级与依附强权。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时代     
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滴的过程。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总有不断拓展自己活动范围的愿望,民族间和地域间的壁垒在不断地被打破。近代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繁荣,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全球化进程已席卷了所有民族。一个例子是日本。近代日本曾实行了几百年的锁国政策,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舰队到日本浦贸要求日本开国,在美国坚船利炮的威胁下,日本被迫打开国rl,从此一友不可收拾地走向维新,进而走进瓜分世界的列强行列。中国腐朽的清王朝尽管一再抵挡外来压力,最终仍被历史埋葬,而后中国跌跌撞撞地走上了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