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坡 《今传媒》2005,(5):18-19
1997年10月,一个秋阳灿烂的日子,告别了工作八年的延川县城,我拎着铺盖来到古都西安,在位于药王洞的一家专业报纸做了打工记者。跨入报社大门,我无限兴奋,心儿仿佛要从胸膛里跳跃出来。因为,对记者这个职业我爱得要死。记得,读初中一年级时,语文老师出了一个题目叫《我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郭霞 《东南传播》2012,(5):119-120
对于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这个可预见性的新闻事件来说,每家报纸都会事先进行策划,有不少报纸也为此设置了"建党90周年"这个专版,笔者以西安的《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为例,探讨西安报纸关于"建党90周年"专题的编辑手法运用。  相似文献   

3.
在报纸言论(尤其党报言论)普遍不大景气的今天,研究并评说《大众日报》改版后3版的“城市走笔”言论专栏,我不能不用这个题目——言论园地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4.
林钢同志要我来讲讲新闻写作。这个题目很大,我想集中讨论一个“短”的问题。新闻文字或者说报纸文字为什么必须短?为什么短不了?怎么样才能短些?抛砖引玉,请同志们指教。为什么必须短? 新闻文字或者说报纸文字都应该短,我以为是报纸的特性决定的。报纸上各种类型的文字,包括社论、新闻、通讯以及理论文章,都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的知名人士安岗同志说过这样一段话:新闻学是一门大学问,是一门大科学、大事业。我觉得总编辑这个题目应该是“新闻学”应有的一章。枯燥的报纸是由枯燥的总编辑决定的。报纸办得好坏,有无特色。有多大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总编辑的条件和工作。总编辑的岗位意识据上次全国调查,正式注册登记的报纸共有1777家。平均一家报纸按4个正副总编  相似文献   

6.
龙奔 《青年记者》2002,(5):55-56
《青年记者》约我探讨一下近来某些报纸读者层定位提升的现象,我觉得这个题目很好,好就好在它涉及到了报纸作为商品介入市场所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涉及到了整个报业市场的资源整合,涉及到了资本和传媒互送秋波的大背景。从探讨这个现象入手,或许可以回答让报界人士困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論的題目     
社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在各类稿件中占首要地位。一张报纸的思想性、战斗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论的质量。毛主席曾强调地指出:“精心写作社论是一项极重要任务”。那么,怎样精心写作社论呢?这恐怕很难作出非常圆满的回答。但是,对报纸工作者来说,却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这个问题,在不断地实践中,认真研究这个问题,总结点滴的经验。这里,我想谈谈有关社论题目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写下这个题目,是为了表达我一段时间以来内心真实的感受,这感受正应了一句流行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个世界变化快。为写这篇随想,我特地找出新闻出版署十余年前颁布实施的《期刊管理暂行规定》(1988年)和《报纸管理暂行规定》(1990年),现将有关报纸、期刊的定义摘录如下:报纸是指有固定名称、刊期、开版,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每周至少出版一期的散页连续出版物。期刊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出版物。报纸要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看来不太符合实际,现在许多专业报特别  相似文献   

9.
采访记挫     
辛建斌 《今传媒》2007,(6):54-54
寒风凛冽的季节,我下县采访,走进教育局长办公室,亮出记者证后,局长就皱起了眉头,一咧嘴:我真有点害怕你们记者.我说:咋了?他咧咧嘴:隔壁正诈钱呢.原来,一家从未听过名字的报纸驻西安记者站记者在这个县一所偏远的学校发现了学生收费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万波  谢炎午 《今传媒》2004,(1):18-19
问题一、《阳光报》2月21日更名改版,这意味着过去一直表面“与世无争”的《经济新报》以主动的姿态加入了西安报业竞争。这对西安报业意味着什么?思考:值得少部分人骄傲,但却是大部分人的不幸。经济效益大于社会效益,数量和质量失衡,谈笑有商人,失意尽骚客。有些问题不是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智慧的问题,比如文化的问题,比如思想的问题。所以,赚大钱的报纸,未必是树立精神标杆的报纸,未必是攀上智慧高地的报纸,未必是尽展文化魅力的报纸。我认为,西安缺一张报纸形态的城市文化名片,它体现西安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制高点,能够引领人,提高人,激励…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6,(3)
盼望“周末”──评《西安晚报·周末专刊》文/黄治顺老早就想写点文字,对《西安晚报·周末专刊》(以下简称“周末”)评头品足一番,总想不出个理想的题目来.这个题目,纯属偶然得之,虽寡淡无味,却也表达了笔者的心意。“周末”已创刊三年有余,每期我都从头到尾地...  相似文献   

12.
这个题目中的“亲民”,意在报纸必须抓好自身改革,树立群众观点,使报纸可亲可读,真正受到读者的欢迎。笔者认为,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摆脱目前一些报纸生存发展中的困窘状态。  相似文献   

13.
曹轲 《青年记者》2007,(11):29-32
这个题目很大,我给自己限定了几条说话的前提:一、站在报纸的角度(不是站在新媒体、调查公司或广告商的角度);二、站在办报的角度(不是站在管理部门、学者教授或投资者的角度);三、站在广东的角度(不是站在北京或者外国的角度,当然报业发展趋势不是广东的实践所能涵盖的)。我把自己对报纸的困惑和理解归成了几组,也为了把这些看似千头万绪的东西理得相对有条理些,这里列了4组12个子题目,和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4.
前些年,我看了广西大学虞达文同志的一篇论文,题目是《探索读者内心活动的奥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读者问题从来是办报人必须首先考虑和认真对待的问题,这个问题所以如此尖锐,是因为读者的向背好恶,直接决定着报纸的盛衰存亡。”当时,我所以把这段话记下来,是因为我觉着它有份量,是说给总编辑听的。几年过去了,在我思考的问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一间办公室里,我访问了范瑾同志.她过去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工作,现在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这是记者访问时的任职,现在任北京市政协主席.——编者)我问了问她的健康情况后,话题就转到预先约定的题目:报纸的群众工作. 范瑾同志说:“题目很大,从哪儿说起呢?直截了当地说吧,群众工作是报纸的命脉.”一句话道出了报纸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02,(5)
当前,西安地区的报业竞争非常 激烈,使人感到西安报业市场已拥挤异常。对此,李宏刚先生撰文认为,西安报纸并不是太多,而是结构不合理;并不是市场容量有限,而是方向目标太一致,一条道上必然太挤。此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这个颇显拥挤的市场上还有机会吗?西安报纸的发展空间究竟如何? 笔者认为,发展空间无疑是有的。喻国明先生有一段话可以引用以说明问题。喻先生去年底在《中国出版》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说:从动态的角度看,市场不可能  相似文献   

17.
朋友,在读到本章的题目以前,你想过这个问题吗? 也许,你看完一盼报纸后,常常是一扔了事,从此不再问津。这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就象一位新闻界前辈在回忆录中描述的:新媳妇要回娘家,会叫她的男人:“这些东西不好带,拿张《申报》纸来包包”。象这样把报纸当作包东西的材料,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有一则漫画,题目叫做《今天下午买排骨》,画面上是一副空空如也的报架。报纸呢?毫  相似文献   

18.
江主席号召我们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我想说一点办报初期向群众学习的体会。我觉得办好一个报纸,最主要的要靠报社全体同志的努力。总编辑当然重要,各个部的主任也重要,编辑、记者都重要。但是我觉得光靠这些还不行,还要靠大家的努力。我讲三件事。第一件事,那个时候报纸初创,我们看完大样就到工厂里去看一看。有一天,一个老工人问我有个题目怎么办。因为我看大样时,改了一个题目。到了工厂后,改样的工人犯了难。因为我改的那个题目多了两个字,所以原来留的位置就不行了,需要重排。不仅标题要重排,而且文章也得重排。这样…  相似文献   

19.
“‘新闻学’是一门大学问,是一门大学科、大事业。我们不要只在抽象概念和新名词上打圈圈,要面对新闻工作的现实,大胆提出和总结新闻工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心的题目是新闻改革,而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总编辑的作用。我要突破新闻学概论的提法,研究中国新闻实际提出的问题。一个问题是,总编辑的作用。我觉得总编辑这个题目应该是‘新闻学’应有的一章,枯燥的报纸是由枯燥的总编辑决定的。”这是安岗对新闻研究生讲课时提出的一个看法。今年10月间,安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开设了系列  相似文献   

20.
在编辑艺术摄影画册时,我常常被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图片所吸引,但同时我也发现,不少作者十分注重图片的角度和取舍,却往往忽略作品的标题或图片说明。"题目"二字,据《说文解字》的解释",题"是额的意思,"目"是眼睛的意思。所以人们常把题目比作文章的"眼睛"。报纸上的文章题目,通称标题。一篇新闻有个好标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