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焦外交档案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月18日,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档案正式向社会开放。此举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本刊编辑部对外交档案的开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就外交档案开放的背景、过程、内容以及外交档案开放的社会反映等内容。对外交部档案馆和有关方面的人士进行了采访。组织了这一组《聚焦外交档案开放》的稿件。  相似文献   

2.
开放档案是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法定职责.5月20日,北京市档案馆继1996年、1997年和2001年向社会集中开放档案之后,第四次依法向社会开放档案21568卷.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和有关国家档案馆定期向社会开放馆藏档案的规定,北京市档案馆继1996年、1997年和2001年向社会集中开放档案之后,于2009年5月20日再次向社会开放档案21568卷.  相似文献   

4.
档案开放     
新疆玛纳斯县档案馆元月一日向社会开放第三批档案,本次向社会开放的档案,主要是县委、政府、团委、妇联、计委、农机局、工商局、各人民公社全宗1977~1978年的文书档案,共计17个全宗,计1061卷。至此,县档案馆开放档案的总数已达到13601卷。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9月底,福建省泉州市档案馆对到期符合解密条件的万卷档案向社会开放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前来咨询查阅的人员络绎不绝。新闻传媒首先对泉州市档案馆这一为民办实事好事的重大举措给予了充分报道。就在万卷“密级”档案向社会开放的当天,《泉州晚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万卷“密级”档案文件向社会开放》的详细报道。10月2日,《泉州电视台》“新闻广角”、《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分别以《泉州万卷“密级”档案与市民亲密接触》为题作了专门报道。10月4日,《东南早报》也以题为《万余历史秘密今朝破壳》的专文,报道…  相似文献   

6.
《新上海档案》2005,(1):F002-F002
2004年12月21日,上海市档案馆馆长刘南山在外滩新馆宣布向社会开放第17批档案资料。开放的档案资料主要是照片,图片档案,有27403张,还有6344册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7.
自从1980年党中央决定开放历史档案以来.档案部门克服重重困难,向社会开放了一批又一批历史档案,受到社会,特别是学术界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云南档案》2006,(3):21-22
《中国档案报》宁宇龙报道:5月10日,外交部第二批解密档案在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正式向社会开放。这批档案形成于1956年-1960年,总计25651件,366551页,文件种类主要是外交部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类请示、报告、谈话记录、来往电报以及照会、备忘录等外交文书。  相似文献   

9.
从1990年起,军队档案已依法向社会开发。但从十年来的情况看,在档案开放这个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疑虑,思想不够解放,认识不够统一。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着重对军队档案进一步开放的必要性、可行性,档案的封闭期限和开放时机以及开放档案的利用对象、利用方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阐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档案》2005,(10):69-69
广东省档案馆于6月21日开始,正式向社会开放从1949年到1974年间形成的127031件档案。其引人瞩目处,是省档案馆保存的相关“文革”档案也因此得以公开,研究人员、普通民众甚至外国人与外国组织均可以方便查阅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张新 《中国档案》2007,(9):53-54
档案开放不仅是社会开放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展档案利用服务的主要手段。1980年5月1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的第21次会议做出了开放历史档案的重要决定,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明确提出:"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回顾我国向社会开放档案近三十年历程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的现状及其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正确认识向社会开放档案的真正意义、向社会开放档案的多种形式、向社会开放档案的不同层次、向社会开放档案中的个人隐私等四个方面,对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天泉 《中国档案》2004,(3):M001-M001
春节前夕,外交部档案馆向社会开放1951—1955年形成的外交档案近万件,赢得满堂喝彩。誉之者将其作为我国大国外交自信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是增强外交工作透明度,保证公民知情权的一个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4.
《新上海档案》2006,(1):31-32
王玫娇在《山两档案》2005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在我国.“档案开放”一词是从“开放历史档案”逐步演变来的。1980年,中央决定向学术界开放1949年以前的档案。随着这一政策的出台.“开放历史档案”一词便频频出现在国内有关的政策文本中。1985年。根据中央的指示,国家档案局决定扩大开放范围,要求“各级国家档案馆不仅望继续开放解放前的历史档案.而且对于解放后的档案也要准备分期分批地开放”。由此“开放历史档案”演变为“开放档案”,它的含义是“档案馆将超过一定保管期限的档案向社会公开提供广泛利用的一项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5.
自2005年9月5日起,鲁甸县档案局馆依法向社会开放第三批档案。共计27个全宗2193卷,日寸问包括1965年至1975年,内容涉及商业、粮食、外贸、工商、税务、银行、工交、林业、水利、教育、卫生、民政、统战事务以及县委办、乡镇、群团组织工作等方面。开放档案公告已在县电视台和鲁甸之窗网站发布。  相似文献   

16.
《档案与史学》2004,(4):76-78
经过上海市档案馆一年多的整理、编目、鉴定,总计26838卷档案,于2004年4月正式向社会开放。这是上海市卡当案馆自1987年《档案法》颁布以来,第十六批向社会开放档案。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军队档案馆向社会开放的理论依据,职能依据和客观依据以及向社会开放档案的范围和方式。  相似文献   

18.
日前,奉贤区档案馆向社会开放第六批馆藏档案,此次开放的档案主要为馆藏中原中共奉贤县委、县政府及各县级机关、乡镇等58个单位形成于1966年至1975年的部分档案,共计4363卷。为了方便查档者利用开放档案,馆内专门备有以  相似文献   

19.
小鱼 《中国档案》2005,(1):71-71
2004年10月14日下午,美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裴孝贤宣布,记录美国早期对华活动的外交档案缩微胶卷,即日起正式向中国公众开放。这批运抵中国的缩微胶卷,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记录了从1786年到1944年158年间,美国国务院保存下来的主要涉华档案。内容包括曾和中国军队并肩抗日的史迪威将军书信集(1942年1月到1944年10月),  相似文献   

20.
2003年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首次向35名普通老百姓敞开她那“神秘”的大门,戴秉国副部长说,这是外交部第一次对普通公众开放,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