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着重探讨俄语称呼语的概念意义,力图介绍俄语诗歌中称呼语的独特功能,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同行们的重视,共同致力于探讨称呼语在其他文本中的功能,起到提高我们准确理解俄语称呼语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理论,着重分析在俄语言语交际过程中如何对第二人称呼语"TbI"和"BbI"进行正确选择以避免交际不畅从而提高交际质量。文章从社会的、心理的和语用的角度审视俄语中呼语的选择问题,力图为俄语学习者掌握俄语第二人称呼语"TbI"和"BbI"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章根据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理论,着重分析在俄语言语交际过程中如何对第二人称呼语“Tbl”和“Bbl”进行正确选择以避免交际不畅从而提高交际质量。章从社会的、心理的和语用的角度审视俄语中呼语的选择问题,力图为俄语学习掌握俄语第二人称呼语“Tbl”和“Bbl”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称呼语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语言学题目,它负载着一个民族文化习惯与民族语言语用规范的一种言语行为,同时也是人们日常交往中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由于中西社会与文化间存在着很大差异,称呼语的语用也存在很大不同。本文主要探讨称呼语所具有的功能与形式,并且通过称呼语的使用形式来分析比较其在中西文化中的一些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5.
浅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的传统和规范用法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从称呼语、句法层次、构词及语义4个方面分析了英语中存在的各种性别歧视现象,提出了消除英语中性别歧视的若干方案,并最终得出结论,即消除性别歧视现象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人际接纳与汉语称呼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称呼语的问题不但与语言学有关,也与心理学中的人际接纳原则和社会学中的社会层级特点有关。本文根据社会层级特点把符合人际接纳原则的汉语称呼语分为三类,抬高型称呼语,凸显型称呼语和尊重型泛称语。其中抬高型称呼语又分为或然性抬高和确然性抬高;凸显型称呼语又分为辈份性凸显、头衔性凸显和职业性凸显;尊重型泛称语讨论了老师、先生和师傅三个社会泛称。  相似文献   

7.
吕娟 《考试周刊》2007,(23):72-73
性别歧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语言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英语姓名、称呼等方面进行探讨,试图唤起人们对歧视语消极方面的意识,从而推动非歧视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称呼语能够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文化特征,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本文以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研究为基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称呼语这一普遍的语言现象,探索称呼语与特定的社会或文化之间的相似或理据关系。从一个较新的角度系统地论证了语言符号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象似现象,从而丰富了称呼语及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的语言性别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歧视在语言中的反映就形成了语言的性别歧视。英语中的语言性别歧视在词汇、句法和语音语调上都有反映,主要在词汇和语义方面。对女性的词义贬低,作不同于男性的称呼等等这些都是男女在社会上的地位,角色的不同而引起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将会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10.
浅谈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歧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也体现了社会现实中的性别歧视观念。本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语的表现形式,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和文化根源,并总结了在英语语言运用过程中有意识地避免使用性别歧视语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与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单是语言本身的问题,也是对社会歧视现象的反映.本文从称呼、语意贬降、词序等几个方面对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尽量回避和淡化这些歧视.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从语言与社会现象关系的角度,从男性语言泛化、词缀、称谓、词汇、词序和习语方面,探讨了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以帮助英语语言学习者了解英语语言的文化和帮助他们在英语写作中避免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3.
谚语是语言的特殊形式,是熟语的一种。古往今来,人们对谚语的评价向来很高。有人曾言:谚语乃语言中的盐,一束智慧的花。作为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语言真实地反映了各种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念。谚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浓缩了文化的内涵,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侧面反映了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因而中西方文化中对女性带有贬义的看法和评价在汉英谚语中就会有所反映。笔者将以女性主义为视角分别探讨性别歧视在汉英谚语中的体现、性别歧视的根源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语言系统中处处都有文化系统的缩影,一门语言可以成为了解一种文化的钥匙.语言本身不可能产生性别歧视,所以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都是一定文化的缩影,在西方文化中也存在着很大的性别歧视现象,这也在英语语言上有很多的反映,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谚语、语义和谚语中,这些表象的性别歧视都折射出英美文化中的文化背景、男女社会地位以及文化意识.全文将从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的角度,深入解读语言性别歧视中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5.
《幽明录》一书中使用了大量的称谓语,其中指称对象和用法既丰富又复杂,文章使用定量、定性的统计法,探究了其中的社会称谓的情感表达方式,从音节上、词性上、词义上分析了《幽明录》中尊称、谦称的表达特点,发现《幽明录》在尊称、谦称使用方面比较显著,既有沿用上古的,同时出现了不少新词,在指称和语法功能方面都有新突破,旧有的称谓词也增加了新义。除此之外,表达尊称、谦称的称谓语在构成形式上也有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对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认同,导致她们对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的视而不见、认同与容忍,这种态度再生与强化了性别歧视现象。而女大学生之所以有这种态度,是性别不平等、男性中心的性别文化意识建构的结果。此外,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过程中女性主体意识的淡薄,也助长了这种态度。要解决性别歧视问题,女性意识的觉醒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标记理论,从形式标记、语义标记和分布标记三个方面对英汉语言中性别标记的非对称现象进行归纳与分析,指出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存在及其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8.
葛雅群 《海外英语》2012,(8):229-231
In recent years,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gender and language.Due to some social reasons and differences in body structure,gender differences no doubt exist.But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have changed a little in modern society due to women’s elevation of social status and their desire of realizing self-value.In this paper gender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modern language hope to be found out on the basis of two public speeches of Hillary and Obama.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sets out to examine Finnish and Russian children’s representations of intellectual competence as contextualised in the hierarchies of abilities, age and gender. Finnish and Russian pupils, aged 11–12?years, were asked to draw pictures of an intelligent person and an ordinary person. It was found that gender appearance of intelligent men and women was less heterosexual than that of ordinary men and women. In Russian pictures, the intelligent characters, especially women, were widely separated from the ordinary ones in terms of cognitive-mental features. In Finnish depictions,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intelligent and ordinary characters, especially women, was not so categorical and was primarily based on status. It appears that Russian children are apt to relate their representations of intellectual ability to the institutionalised systems of cognitive competence, education and science, whereas Finnish children associate intelligence to social success as well. Further, cultural and gender-related hierarchies of age seemed to reflect in the children’s images.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社会女性就业存在的性别歧视、性别隔离及劳动年龄的性别差异等问题,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矛盾。这对于劳动力资源配置、性别平等、人的自由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都是不利的。发展生产力、完善政策法规、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是促进女性就业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