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正是处于语言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更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学会"说话".  相似文献   

2.
张可信 《课外阅读》2011,(12):358-358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而小学正是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时期。说话能力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说话训练常在教学中被忽视,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总目标。口语交际是"听话"与"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基本特点是听说双向互动,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明确规定了初中生起码达到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求学生会说话。说话能力是学生应该  相似文献   

5.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说话、听话合为口语交际,其要求是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5,(84):34-35
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是新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要求。这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交际活动空前活跃。由此,"要求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口头交际的载体———口头语言这一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便担负起了每个人社会交际的效率的重任。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我依据创造学的理论,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在此,我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古影媚 《广西教育》2013,(10):78-78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学会"说"。"说"是中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农村学生的说话能力长期滞后于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的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不少变动,以前的"听话说话"课转变为"口语交际"课,它不仅要训练每个学生听说的能力,而且还要求在具体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现代社会是合作的社会,有合作就离不开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而口语交际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交流手段。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好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翻开小学语文教学修订版“大纲”,你会发现对过去的“听话、说话”要求改为“口语交际”。这一提法的改变 ,对学生的口语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训练每个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而且要求在具体的口语交流中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一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敏、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能力。未来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 ,合作离不开思想、情感的交流 ,而口语交际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所以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当前 ,口语教学仍存在不少误区 :1.认识片面 ,以朗读代…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而小学正是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关键时期。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是整个语文学习的基础。在这几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一、说话引路。创设说的情境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上有自己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发展合作精神."这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对公民素质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备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新课标》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些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相似文献   

15.
《2011版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新课标提出,把以往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不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观念上的改变,体现了时代的要求。语言交际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师如何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全新的内容,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以求取得更佳效果。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交往情绪为基础,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封超 《现代语文》2011,(11):96-96
口语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提出明确要求:具有日常口头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文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多使用口语进行交流,它比书面语言有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师应怎样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一精辟阐述是当前进行课改的行动准则。可见,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小学正是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一观点,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口语交际的培养和重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毋庸质疑,从低年级抓起,把口语交际抓牢抓实,无疑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必需.  相似文献   

20.
2000年《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并明确制定了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当今社会,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能力需求。新课标的改革体现了时代特色,注重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