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建设中,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城市湿地对维护生态平衡、创造城市优良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北半干旱地区中卫市为例,阐述了城市湿地保护和合理开发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出发点,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适度开发、持续利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自然环境保护同步的原则,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张幼罗 《中国科技纵横》2011,(22):130-130,141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和其它各种因素。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16字方针,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优势,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做到合理有序开发,最终实现旅游焉舶々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诸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境整治优秀城市、中国珍珠之都、国际袜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3.
依据"以人为本"等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呼和浩特市人居环境涉及的硬指标进行了定量化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中央也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精神,全面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国家已进入全面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新的一页.中国住宅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绿色建筑生态智能住宅已经开始走入我们的生活,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城市的规划、建筑、景观环境及人类社会生活空间最紧密的房地产开发如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使人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舒适生活的同时,寻求自然、建筑与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智能、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这也是当前中央政府提出的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5.
旅游资源吸引力可以反映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特征,因此,对城市单体旅游资源的旅游吸引力进行全面评价和空间分析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成都市为例,结合多元类型数据建立旅游资源单体吸引力评价指标,对成都市旅游资源吸引力进行评价,利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成都市旅游资源吸引力的空间结构特征,挖掘影响旅游资源吸引力空间差异的因素,从旅游资源吸引力角度提出了成都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对策。结果显示:(1)成都市整体旅游资源吸引力格局为城区全市其他区(市)县,不同的旅游资源吸引力差别较大;(2)成都市旅游资源吸引力疏密不均,高值区集中在主城区和都江堰市,广大外围地区吸引力密度稀疏;(3)旅游资源点之间、行政区之间的旅游吸引力存在着全局或局部空间集聚特征;(4)区域人口密度、资源密度等因素与旅游资源吸引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保持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人的心理体现社会和文化属性。和谐社会说到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的心理和谐。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就必须重视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7.
保持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人的心理体现社会和文化属性.和谐社会说到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的心理和谐.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就必须重视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存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随着城市居住人口的急剧膨胀和污染的不断加剧,城市环境质量也在逐渐降低,城市变成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最突出的地方。人们一直在探索理想的居住环境,近年来提出的生态城市理论正是为谋求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最新模式,它的内涵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生态居住区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是与人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部分,应体现整体性、可持续性、进化性、自然性、和谐性、经济性等生态原则。 1.人居环境的生态转型我国的人居环境正面临四类生态转型:从物理空间需求到生活质量需求;从污染治理需求到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从  相似文献   

9.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小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细胞。如何在小区规划中体现出和谐思想,是建筑设计界需要共同探讨的命题。建筑设计只有以人为本,做到人与住宅、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人才能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0.
回顾国内外科技旅游研究文献,对比分析国内外科技旅游发展实践,重新界定科技旅游资源不应包含自然类属性资源,而主要指人文类属性资源。其核心吸引力在于科技成果的巨大生产力,以及前后向衍伸的精神感召力和震撼力。这种吸引力的内在形式是某个科技领域无休止的创新发展历程,而外现载体是由对应科技领域内的资源要素所整合而成的科技旅游平台。因此,科技旅游开发应围绕某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循环过程,针对旅游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与伴生需求,着重体现科技成果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作用机制,从而形成一种既整合区域资源又遵循市场导向的科学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洋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静  杨俊  席建超 《资源科学》2016,38(12):2244-2255
海洋旅游代表着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研究以当前海洋旅游资源为基础,综合分析沿海地区建设国家海洋旅游基地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海洋旅游基地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渤海海域中的辽东半岛东部海域、黄海海域中的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东海海域中的闽南海域和南海海域中的海南岛以及三沙市等区域的沿海城市;②在海洋旅游资源基础方面,南海南部海域、粤西海域、桂东、桂西海域沿海地区的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适合风景观光、滨海浴场、沙滩、海岛型等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协同开发;③在旅游产业发展和潜力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可依靠产业发展和潜力优势,改善资源环境基础,打造海洋旅游国际滨海城市旅游目的地,协同城市群创新发展海洋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2.
地理本性是指一个区域区别于其他区域的、在地理空间上的本质特征。从Krugman的两大地理本性到中国学者提出的三大地理本性,区位要素更全面地体现了信息时代的区域特性。本文将流动空间的活跃要素融入地理本性分析框架中,构建全新的滨海城市旅游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对2006、2011和2016年3个年份的14个滨海城市旅游系统适应性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分类提升建议。结果表明:①14个滨海城市旅游系统适应性均呈现增强趋势,但适应性指数增速趋缓。舟山、厦门、青岛适应性指数大幅增长,大连、三亚、秦皇岛、广州、上海、连云港增长较为明显,北海、天津、宁波、深圳、烟台增长缓慢。②各城市旅游系统适应性指数具有明显差异性。三大地理本性要素中,对多数滨海城市而言,第一本性对旅游系统适应性影响最大,第二本性影响程度降低,第三本性影响程度扩大,充分反映旅游资源禀赋是滨海城市旅游系统适应性的根本支撑,创新要素等软实力正在成为适应能力增长的新动能。③基于旅游系统适应性结构可将滨海城市分为3类。第一本性适应能力存在短板时,需重点关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围绕资源特性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丰富旅游线路;第二本性存在短板时则需完善旅游系统配套、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第三本性存在短板时则需更重视数字化、信息化等创新要素对旅游系统的助推,大力开发旅游新兴业态,增强旅游发展活力。未来应统筹推进区域资源有机整合,补齐适应性短板,为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发展需求与生态保护需求之间的冲突。本文基于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视角,对自然保护区利弊的农户认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的角度来看,目前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野生动物致害较为严重,但生态旅游增加了农户收入。此外,农户比较认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防护、保护物种资源和生态旅游的功能,但是认为自然保护区政策中补偿金额较小。自然保护区补偿低、林地限制利用和林地面积小构成了社区居民参与保护区内林业经营的主要障碍。通过因子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对粮食种植、林业经营、劳动力转移、生态旅游收入、野生动物致害的影响,保护区的物种资源保护、生态旅游、生态防护等功能的实现,保护区政策实施中补偿金额小、补偿金发放不及时等问题,林农参与保护区森林经营中存在的补偿标准低缺乏动力、林地限制利用收益受损、面积太小收益低等障碍,以及性别和人均收入等,均对农户的自然保护区的综合影响认知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冰雪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志会  刘锴  孙静  席建超  杨俊 《资源科学》2016,38(12):2233-2243
冰雪旅游是中国未来旅游业升级的重要方向,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国家冰雪旅游目的地评价体系,以为将来选择和建设冰雪旅游示范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当前,中国冰雪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和新疆,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开发在规模和影响程度上处于领先地;②中国西藏、青海等地区冰雪资源丰富,但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难度较大;内蒙古地区冰雪资源得天独厚,适合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是中国冰雪旅游未来发展的重点区;③中国东南部大城市群地区不具备户外冰雪旅游资源,不适宜户外冰雪旅游产业的开发;④华北的京津冀地区具备一定的冰雪资源,可采取自然冰雪旅游产品和人工冰雪旅游产品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冰雪旅游产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旅游资源评价与自然环境影响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郑耀星 《资源科学》2000,22(6):62-66
从福建省旅游资源特点来看,旅游资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空间环境、地质地貌环境、气候水文环境、生物土壤环境和环境差异对旅游资源的重要的以往认识不够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作了综合分析,考虑旅游资源的区位、数量、种类、质量、开发情况、适游期、多功能等与旅游资源生成环境的关系,提出了自然环境对旅游资源的综合、辩证性和相关性。本文提出对资源评价因子体系要作补充和完善,调整资源要素价值与市场要素价值的评价比重,增加资源要素价值中稳定性因素,完善资源市场价值要增加区位、可接近性、安全性、多功能性、对其它旅游资源的作用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追求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是城市旅游发展的目标,城市旅游效率评价是城市进行旅游发展资源投入的依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以下简称DEA),以2005年中国58个主要城市为对象,对这些城市旅游效率的统计特征、分组特征、阶段特征和分解效率对总效率的贡献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时期大多数城市的旅游处于无效率状态,且总体水平较低,平均值仅为0.44;从旅游发展的阶段上看,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更容易进入旅游发展的规模收益递减阶段;规模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和制约程度最强,其次是技术效率和利用效率。从我国城市旅游发展的阶段特征出发,对上述特征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解释,认为现阶段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导致旅游效率总体水平偏低的根本原因,并对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从福建省旅游资源特点来看,旅游资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空间环境、地质地貌环境、气候水文环境、生物土壤环境和环境差异对旅游资源的重要的以往认识不够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作了综合分析,考虑旅游资源的区位、数量、种类、质量、开发情况、适游期、多功能等与旅游资源生成环境的关系,提出了自然环境对旅游资源影响的综合性、辩证性和相关性。本文提出对旅游资源评价因子体系要作补充和完善,调整资源要素价值与市场要素价值的评价比重,增加资源要素价值中稳定性因素,完善资源市场价值要增加区位、可接近性、安全性、多功能性、对其它旅游资源的作用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梁金兰 《未来与发展》2010,31(2):106-109
基于国际旅游环境竞争力理论,选取5项一级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下设32项二级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宁波、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六城市进行了旅游环境竞争力计算与比较,并将宁波与其他几个城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宁波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在长三角主要城市中排名偏低。并进而对宁波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指出了宁波旅游环境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为宁波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评价在旅游资源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深入分析旅游资源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了多层次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以期探讨资源、环境和旅游三个条件对旅游资源评价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新  刘家明  朱鹤  李涛 《资源科学》2020,42(11):2196-2209
体育旅游已成为中国当前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消费的热点。为科学认识大都市周边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并优化资源开发布局,本文以北京郊区为案例地,在对参与型体育旅游资源(Participatory Sport Tourism Resources, PSTR)分类基础上,运用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了1998、2008和2018年参与型体育旅游资源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北京郊区参与型体育旅游资源分为休闲娱乐型、拓展运动型和刺激探险型3类;经统计,休闲娱乐型资源数量最多,刺激探险型资源数量最少但增速最快;就资源集聚度而言,刺激探险型>拓展运动型>休闲娱乐型。②北京郊区PSTR空间分布整体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特征,且随距中心城区距离的增加,PSTR数量波状递减;1998、20008和2018年北京郊区PSTR分布由西北向东南演进,且趋向中心城区布局的特征越来越显著,PSTR集聚峰值区由距中心城区30~40 km逐步缩减至20~30 km;3类资源的时空演化格局存在显著差异。③北京郊区PSTR空间格局的形成受地形、水系、人口、交通、政策与规划等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在不同因素作用下3类资源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中,交通是影响空间分布的基础性因素,政策与规划因素发挥着关键性引导作用,一定程度上塑造和强化了PSTR的空间格局。以上研究发现对进一步优化北京郊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体育旅游产业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