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对陕西省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超额完成国家任务,但覆盖率偏低;基层政府相关部门及农民能充分利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挥了应有的社会效益;绝大多数农民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持肯定态度,但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缺乏相关社会组织的指导。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发展对策,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以便更好地发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农民体育健身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西部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体育健身问题,不单纯是一个体育问题,也是一个事关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国家安全的全局性问题。结合国家高度重视三农的时代背景,对当前我国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农民体育健身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和宏观思考,认为:必须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农民体育健身问题;应从国家层面、操作层面、受体层面全方位考虑解决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农民体育健身问题;应根据西部老少边穷地区的区域特点探寻农民体育健身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农民健身状况调查与发展思路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问卷与实地走访调查等方法,对江西省农民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消费水平、参加锻炼状况和农村体育人口、体育设施、体育管理等问题展开调研分析,结果显示:江西省农村健身设施和参与健身人口较少,农民的健康状况和健康意识有待提高;并提出新时期如何加快发展农民体育、促进农民健康的几点建议与构想.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太湖区域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得到普遍实施,并呈现出体育场地设施达标化、工程宣传欠深化、农民健身认知走强、健身项目和方式单一化、体育骨干缺乏、经验推广滞后、工程建设影响因素多元化等特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推动工程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闽清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闽清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当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为推动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量统计等方法,以福建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研究对象,对福建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现状与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当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推动全国农村体育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依然淡薄;农村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依然匮乏;民间特色体育项目依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农民体育的组织机构及其管理指导工作依然薄弱;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依然缺乏了解。提出以提高江西省农民对体育健身认识为突破口,以农村特色体育建设为重点,以健全体制和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  相似文献   

8.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一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系统工程。该项工程的提出具有特定的法律意义和社会价值。我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总体建设状况不容乐观。要改变这一状况,从法律的视角看,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和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完善村民自治,构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有效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体育权利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对《全民健身条例》有碍于体育权利实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全民健身条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法律责任主体的缺损、保障机关的缺位、全民健身保险制度不完善、农民全民健身的体育权利缺失等问题,进一步提出通过细化《全民健身条例》,增强可操作性;政企联动,建立相关的财政保障机制;完善体育保险制度;切实落实农民健身权利等几个方面的措施,确保体育权利在《全民健身条例》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利用无约束弹性的随机扰动项的C—D生产函数,建立初步的模型。对1997—2009年间江苏农村体育投入与农民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省农村体育投入对促进农民身心健康不仅呈正相关,而且政府应优先对农村健身工程、健身设施、文化中心、体育竞赛、农民健身点加大投入;农民自身应增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并充分有效地利用当地周围的体育健身设施。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指出,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湘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湘西土家族历史、民俗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湘西土家族传统文化保存与传承的使命。民族意识的表达、使用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显现、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使用群体的传承和研究者的努力是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但其也面临着自身存在固有缺陷、传承主体缺位、外来文化影响、科学性和独立性缺乏等不足和困境。认为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提升其社会功能,改革创新内容和演练形式,拓展传承途径,寻求各界支持,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在新的时代获得强大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2.
李婷 《职大学报》2014,(4):47-49
湖南是中国中部一片神奇的沃土。《洞庭鱼米乡》是湖南一首有名的洞庭渔歌。歌词用洗练简朴的语言、极富湖湘地域文化特色的衬词句式,加上湖区渔歌昂扬激越的江阳韵,写出了湖区民众对生活与祖国的热爱。美丽的洞庭湖俗称鱼米乡,歌词中极具画面感的实景性描述,传达了浓厚的湖湘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由于湖南省体育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体育产业统计数据。体育产业的统计范畴包括三个层次,八个大类,其核心指标体系包括产业发展、产业支出、社会效益、经营管理、综合发展与评价等。在体育产业统计实施与保障中,应该加强政府部门对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的重视,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制定《湖南省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统计质量与权威性。  相似文献   

14.
以民族学与文化学为视角,采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结构分析法,借助相关的地域武术文化科研成果,对湘西武术的文化形态进行深层次的系统研究。认为附魁性、封闭性是湘西武术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湘西武术文化的形成与湘西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崇武尚勇的民风以及土家族、苗族在历史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了解湘西地区中学教师肥胖状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增进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学教师的健康。方法:随机抽取湘西地区中学教师203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男、女性的体脂百分比(%BF)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男性50-59岁年龄段除外),且男性在40-49岁、女性在40-49岁、50-5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呈"中年肥胖"现象;②男性的皮下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女性的皮下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和上臂。内脏脂肪指数男女性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段相比男性均高于女性,呈"向心性肥胖"现象;③采用%BF法的肥胖检出率最高,体质指数(BMI)法检出率最低;④男女肥胖率分别为72.58%、32.35%,其中隐形肥胖者分别为48.39%、24.68%;⑤影响肥胖发生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健康意识、饮食习惯、饭后是否久坐或躺下、睡眠情况。结论:湘西地区中学教师的肥胖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增强健康意识,坚持合理的饮食和运动,预防肥胖和超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是以湘西的人情、自然、风俗为背景,以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情绪为载体,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桃花源"式的美好世界。走进沈从文所描写的这个世界,我们会为它描绘出的山山水水、自然风光所陶醉。这与沈从文从小生活的湘西特殊环境密不可分,从分析沈从文从小生活的湘西环境入手,探究其创作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两汉之际"道"之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即"道"向万物靠近的趋向,而促使这一趋势得以可能的原因在于作为"道"之分身的"一"的出现,而"一"的出现又加速了"道"万物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统治势力的加强,清统治者着力开拓的“苗疆”主体,相对于明来说,向西南腹地推进更深,苗疆主体在明为湖南湘西,而在清,主体所指越过湖南湘西,延伸至贵州。清王朝在苗疆大力发展义学,其目的一是“振兴文教”,实行基础教育,使苗疆地区与中原“一道同风”,推行所谓的“教化”政策;二是开科举之门,准予苗疆士子、苗生“一体应试”,并利用“田字号”边额制度,保证一定名额的苗族知识精英层进入中原王朝的官僚系统,借此沟通苗疆与整个国家管理体制的联系,加强对西南腹地的经营。  相似文献   

19.
农村微型企业是发展当地经济和"三农"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对湖南桃江县农村微型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分析了当地农村微型企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旨在为我国农村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董解元西厢记》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出现频率高低悬殊.其中“他”出现频率最高,成为《董西厢》中第三人称的主要形式,主要做主语、宾语和定语.“他”主要用于单数.除了指人外,“他”还可以指人以外别的事物,还可以表虚指.但此时的“他”还没有形式上的性别的区别.“伊”和“伊家”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用例较少.“伊”作为第三人称代词,要比“他”早.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第三人称代词仍然没有单复数的区别,要判断其表示单数还是复数,需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决定.但是也出现了个别的第三人称代词后面加“(每)们”来表示复数的用法,但是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用例却极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